省级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遴选对期刊发展的引导作用

2023-11-14 02:13莫弦丰郑琰燚田亚玲吴祝华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6期
关键词:计量学优秀论文科技期刊

莫弦丰,郑琰燚,张 彤,汪 伟,田亚玲,吴祝华

(1.南京林业大学 期刊部,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3.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6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近年来,国家及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强调要建设世界一流期刊[1],破除论文“SCI至上”,避免广大科研工作者照搬、移植西方某些科研制度与SCI标准而影响关系到我国命运的科研事业,实现科研领域真正的“主权”和“主导权”,在全球发出“洪亮”的中国声音。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科技与创新的重要性,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期刊与地方科技创新有着紧密的耦合关系,地方期刊与科技创新的成果可以通过学科间、机构间、产业链间等多种耦合路径产生叠加效应,从而实现两者耦合互动,促进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2]。

当前,中美两国在各个“战场”进行着“博弈”。有关中美两国期刊发展的对比研究,许多学者[3-5]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在不同学科的SCI论文数量和质量,发现虽然中国目前正在大踏步向前追赶,但高质量论文数量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国。一方面,如何在科技期刊领域实现快速发展甚至弯道超车,是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国内有关优秀论文的遴选活动主要是中国科协举办的优秀论文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此外,也有部分专业学会(协会)进行了行业内的优秀论文遴选工作[6],但鲜见从省级层面遴选优秀科技期刊论文的活动。此次活动遴选发表于江苏省内正式出版的科技及科普期刊,且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在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有重大突破、对原始创新有重要引领作用、对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重要影响的优秀论文,旨在引导更多高水平成果在江苏省科技期刊首发,培育江苏省卓越科技人才队伍,自源头推动江苏省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学术交流平台和产学研转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引导期刊编辑融入产业生态,并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优秀论文科学评价体系。

1 遴选思路及情况概述

首届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遴选活动申报通知通过江苏科技公众网、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通过编辑部和专家推荐、江苏省科协下属学会推荐的形式,最终收到214篇申报论文。本次遴选活动的所有申报论文均为江苏省内公开发行期刊刊载的论文。

本次优秀论文遴选活动根据申报论文的报道范围,并结合所在期刊所属学科情况,按照学科特点分为7个集群,其中,医药与卫生和农林畜牧2个学科集群的论文申报数量最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江苏的医药类与农林类期刊数量占比较大[7];从论文类型来看,综述类论文申报数量最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数量基本相同,而科普论文申报数量最少,这可能是因为各学会或期刊编辑部在推荐优秀论文时依旧以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来筛选论文;从推荐单位来看,学会推荐的论文数量仅为17篇,绝大多数论文由各个编辑部自行推荐;从论文语种看,中文论文占比88%;从发表年份看,2018年发表的论文占比明显较大,2021年最少,但也仍有占总数15%的2021年发表论文来申报;从刊物级别看,核心刊占比为60%左右,有相当一部分非核心刊也参与了此次优秀论文的申报工作。

参选的214篇论文经过初评和终评后,最终产生了100篇优秀论文。对于100篇优秀论文,相比全部214篇申报论文来看:英文论文保留率相比中文论文更高;此外,虽然最终的获奖论文中非核心期刊论文仅占比30%左右,但也可以看出此次优秀论文遴选活动不完全是按照以刊评文的“老套路”来进行遴选的。

据分析可知,100篇获奖论文中51篇的第一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内单位,44篇为省外单位来稿,而有5篇为海外来稿。这表明江苏省作者在省内期刊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略多于省外作者,但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5篇海外来稿分别来自江苏5个不同的英文期刊,作者单位涉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说明江苏省的英文期刊也获得了世界知名院校的肯定。

2 获奖论文特征分析

2.1 计量学指标分析

计量学指标评价是客观反映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对中英文论文分别采用不同数据库中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对于中文期刊论文,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引用次数和下载次数进行分析;对于英文期刊论文,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引用次数和使用次数进行分析。由于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计量学指标无法进行直接对比,因此引入加权计量学指标作为统一标准[8]。100篇最终获奖的优秀论文加权计量学指标,如表1所示。

从学科集群来看,电力电子学科的中文期刊论文引用次数和下载次数,以及材料能源学科英文期刊论文的使用次数均为最高,而材料能源类的英文期刊论文引用次数最高,这与各学科的特点有关,也体现出江苏省的电力电子学科中文期刊和材料能源领域英文期刊的影响力较大。虽然江苏省的医药卫生和农林畜牧这两个学科集群的期刊数量较多,但两者的计量学指标并不高,这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似[9-10]。从论文类型来看,虽然中文科普论文的引用次数在4种论文类型中最高,但由于仅2篇科普论文最终获得优秀论文,所以并没有统计学规律,其他3类论文中,中英文期刊的综述类论文引用次数均为最高,这也符合综述论文高被引的特征[11-12];而对于中英文的基础研究类论文和应用研究类论文,在两者的引用次数、下载次数和使用次数对比中,都是基础研究类论文占优,可以看出基础研究类论文更容易获得高被引。从推荐单位来看,各编辑部推荐的论文计量学指标均优于科协下属学会推荐的论文,也可以看出编辑部在推荐论文时可能会更多考虑论文的计量学指标。从刊物级别来看,中文核心刊的引用次数是非核心刊的3.3倍,下载次数是非核心刊的2.1倍,这也表明核心刊与非核心刊计量学指标的显著差异。

2.2 论文社会效益分析

本次优秀论文遴选活动除了考虑论文的计量学指标,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所有论文在填报申报表时,均参照中国科协发布的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以及江苏省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和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域进行了勾选(可多选),以期能有更多的论文成果落地转化,从而服务江苏省地方经济的发展。100篇获奖论文的具体社会效益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获奖论文社会效益注:3个社会效益领域可多选。

由图1可以看出,所有获奖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侧重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占比为76%)和江苏省科技创新领域(占比为65%),而制造业创新发展领域的论文数量总体占比明显较低。从学科集群来看,电力电子学科的发文全部紧跟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和江苏省科技创新领域,且有关制造业创新领域的论文占比也最多,结合上文有关电力电子学科优秀论文的计量学指标基本均领跑各个学科集群的情况,可见江苏省的电力电子学科期刊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从论文类型看,除科普论文数量较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3类获奖论文中,综述论文中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和江苏省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占比均稍高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综述论文的内容较为广泛和宏观,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领域一般都较为具体。从推荐单位看,各编辑部推荐论文的社会效益情况优于江苏省科协下属学会推荐论文,这说明编辑部在推荐论文时普遍也比较重视论文的社会效益体现,而结合上文分析,此次各学会推荐的论文无论是计量学指标还是社会效益相比编辑部推荐论文都偏低。从刊物级别看,核心刊的论文社会效益也优于其他类刊物,特别是核心刊中有关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研究论文占比达到了88.4%,而其他类刊物中该指标仅为48.4%,这也再次说明江苏省内重要科研成果主要还是发表于核心期刊上。

本次获奖的多篇论文已取得一些典型的社会效益,如研究成果在所属领域取得重要理论突破或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应用研究已大规模投产并得到国际和国内相关行业认可、得到的研究结论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取得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服务江苏地方经济发展等,其中一些典型案例如下:

在整体表现优良的电力电子学科集群中,《数据采集与处理》发表的《MIMO雷达技术综述》[13]是一篇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科普意味的优秀论文,该论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贲德教授推荐。MIMO雷达是当前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人们对其认识和评价褒贬不一,该论文对理清人们关于MIMO雷达的正确认识并推动MIMO雷达的实际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国防事业的自主和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通地质水利学科集群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土木学科专家刘加平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江苏建筑》上发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抗裂防渗新技术》[14]被选为优秀论文,这也对非核心期刊论文的学术化水平提升具有指导意义。在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该论文提出的成套裂缝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江苏省内的常州地铁1号线、徐州地铁2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前景,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这一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医药卫生学科集群在江苏拥有较多数量的杂志,其中,《实用心电学杂志》发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以岭的论文《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药物的研究》[15]系统构建了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该文研究显示,脉络学说指导下的通络创新药物在防治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具有优势,对提高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保障。

《室内设计与装修》发表的《竹里无限——四川崇州道明镇乡村社区文化中心》[16]此次被选为优秀科普论文。该文紧扣乡村建设热点,符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其主要内容虽然为设计介绍,但文字浅显易懂,带动了众多社会民众前去旅游参观,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科普宣传。

3 结论与讨论

3.1 对于非核心期刊发展方向的引导

此次优秀论文遴选摒弃了传统的以期刊影响力“论英雄”的常规操作,评选出的超过三成的优秀论文均刊载于非核心期刊中,这既是对江苏省内非核心期刊良好发展现状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全国非核心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引导方向。此次非核心刊获奖的优秀论文中,所涉及的部分研究成果紧密围绕和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获奖的部分英文期刊论文涉及国际知名院校的研究成果,因此,英文期刊要继续组约国际优质稿件,并探索其研究成果如何在地方落地,从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要实现世界一流期刊建设目标,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一个都不能少”,两者要实现目标的差异化发展和论文质量的共同提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体系,引导优秀作品留在祖国大地上[17],共同为实现中国科技事业的腾飞发展贡献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科技和文化自信。

3.2 对于优质稿件的引导

对本次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作者信息和推荐专家信息进行了汇总,分别建立了专家和作者人才培育库。通过各学科集群建立的人才培育库,面向相关产业和区域解难题、促转化,把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而优秀论文获奖情况可建议成为作者后续参评省政府各类科技奖项的加分项,提高获奖论文的含金量,持续强化和引导省内作者“把最新科研成果写在江苏大地上”的理念和申报优秀论文的积极性,为省内科技期刊吸引优质稿源,从而不断提升江苏省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3.3 对于社会效益的引导

此次活动也不完全以论文的计量学指标为参考,而是加入了论文的社会效益作为重要考量指标,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不仅超过3/4属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也有近2/3属于江苏省科技创新领域。部分优秀论文所涉及的内容已获得国家级或者省部级重大科技奖项,并获得实际生产或者推广应用,部分内容已进入江苏智库行列。这对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科技为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给我国提供了一个拓展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新能源、智能电网、绿色低碳装备等江苏省优势制造业,围绕“碳中和”的科技与产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相对其他省份,江苏开展低碳技术研究较早,2010年就已成立全国首家低碳技术研究院——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18]。此次当选的优秀论文中,《“智能电网+”研究综述》[19]《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概念、模型及预测》[20]等10余篇论文均紧密围绕“双碳”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部分论文研究内容也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聚焦的七大科技前沿领域,以期不断巩固和提升江苏低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动力,并为政府制定中小企业碳减排政策和法规等提供引导和借鉴。

3.4 对于期刊编辑主动对接产学研三方的引导

本次活动加入了科普论文的遴选,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论述的贯彻与执行。参评论文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并且都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了增强出版,进一步扩大了受众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当前,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既有相似点又存在差异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针对这一目标,要引导中文期刊探索如何结合服务社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期刊,起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引导期刊编辑主动对接产学研三方,策划专刊、专栏、专题,为地方政府明确经济发展方向出策出力,搭建智库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期刊质量,吸引优质稿源,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另一方面,自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以来,美国对于两国的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合作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管制措施,并持续推动对华“技术脱钩”,从而使得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威胁我国的产业安全。在此背景下,部分相关的中文科技期刊要走稳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传播最新的产业发展成果,不断争夺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主导权[21]。

4 结语

本次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遴选是在江苏省科协指导下举办的首次全省范围内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省级形式举办的优秀论文遴选活动也是较少见的。因此,可以算是一次创新和尝试。后面将进一步优化定性和定量指标,希望能为今后各种形式的优秀论文遴选提供参考,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文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着力打造传播、智库、产学研商联盟等,引导中文期刊更好更快地实现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计量学优秀论文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优秀论文名单
生物化学计量学原理在离散生物动力系统的应用
科技期刊的分类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大理大学学报》2014年自然科学类优秀论文
IL-4 drives microglia and macrophages toward a phenotype conducive for tissue repair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