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小衔接的游戏化儿歌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2023-11-14 09:12金晓芳裴佳佳刘凤琪
现代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幼小示例儿歌

● 金晓芳 裴佳佳 刘凤琪

幼小衔接涉及“生活适应、身心适应、社会适应以及学习适应”等诸方面,无论对家长、孩子,还是学校、老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强调“双向衔接”,对小学适应期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改革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了学段衔接,指出“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对幼小衔接的建构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全面推进幼小衔接课程,落实小学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幼小过渡,是学校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如何建构科学又高效的幼小衔接课程,为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打通成长通道,需要进行深入持续的思考与探索。研究发现,学校可以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开展游戏化学习便是一种有效的衔接模式。其中,儿歌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学生顺利从幼儿园时期的学习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为了解入学新生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学校以一年级新生家长为对象,在入学2周后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位居第一,占比94.74%;学生的行为习惯居其次,占比70.39%;人际交往问题位列第三,不少孩子交不到朋友,比较孤单。学校为应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以儿歌课程为抓手,配合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串编并使用学习习惯儿歌、行为习惯儿歌、语文学科类儿歌等,科学设计和实施幼小衔接过程,有效实现了柔性、科学衔接。

一、游戏化儿歌教学内容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儿童习惯于运用已有的游戏动作图式,去“同化”或“顺应”新事物。入学初期,儿童对小学学科内容比较生疏,但是对游戏动作图式依然是熟悉的,儿歌作为儿童语言学习的已有经验,成为有效的衔接机制和内容。学龄新生在一边吟诵一边游戏的过程中,迅速链接并发展了有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经验,并通过行为刺激和心理暗示,内化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实现平稳有效过渡。学校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设计与实施儿歌课程,积极探索入学适应教育。实践显示,开学一个月后,入学新生已精神饱满、井然有序,幼小衔接历程短、效果好。

游戏化儿歌课程内容旨在通过行为刺激和心理暗示,将学习要求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拼音、认字学词、培育语感以及喜欢小学生活”等诸多目的,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课程内容。

(一)学习习惯儿歌

根据学生在校一天的表现与需要,从主动上学、认真听课、大胆发言等方面串编儿歌,把系列儿歌任务群融入课堂学习中。

1.主动上学歌

此类儿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上学、自愿上学,解决不愿上学、逃避上学问题。

儿歌示例1:上学歌

树上鸟儿喳喳叫,路旁花儿微微笑。

背上漂亮小书包,唱着歌儿上学校。

见到同学招招手,见到老师问声好。

我是一个小学生,团结友爱讲礼貌。

2.认真听课歌

此类儿歌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督促和提醒,上课认真听讲、主动提问。

儿歌示例2:听课歌

头正身直,脚放平,

双手叠放,看老师。

同学发言,认真听,

不玩文具,不离座。

3.大胆发言歌

此类儿歌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言、大胆发言。

儿歌示例3: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

起立站直再开口。

声音响亮口齿清,

别人发言仔细听。

4.学习姿势歌

此类儿歌目的是引导学生规范身体姿势,矫正坐姿,包括写字姿势歌、读书姿势歌、坐姿歌等。

儿歌示例4:握笔歌

小铅笔,握手中。

一指二指捏着,

三指四指托着,

笔尖向前斜着,

笔杆向后躺着。

身子稍微前倾,

双脚落地放平。

5.合作交流歌

此类儿歌学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克服“唯我”“独我”思想,通过儿歌念诵及自我提醒,在别人发言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合作。

儿歌示例5:小组合作歌

多个人,多份力,

小组合作真有趣。

有组织,齐参与,

声音不能飞出去。

(二)行为习惯儿歌

针对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内容多的现状,设计了培养儿童优秀行为习惯的儿歌。此类儿歌主要根据儿童课间作息设计与实施。如课间休息歌、整理文具歌、主动排队歌、文明就餐歌等。

儿歌示例6:课间休息歌

下课了,稍休息,

收拾东西摆桌椅,

见垃圾,要捡起,

教室内务要整理。

过走廊,不推挤,

上下楼梯靠右行,

拍拍球,跳跳绳,

游戏安全莫忘记。

儿歌示例7:整理文具歌

我的学习用品多,

一个一个来排座。

书包乖乖,住柜子,

文具宝贝,进笔袋。

课本作业放整齐,

认真收拾会整理。

“物品摆放——我能行!”

(三)语文学科类儿歌

1.识字儿歌

识字是一年级新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我们在创设识字情境的同时,努力编写儿歌进入学科教学,让学生接触中国最早的文学样式。如一年级上册《天地人》,仿照三字经形式编儿歌,如图1所示,让学生读一读,回家在家长的陪伴下再认一认,最后还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学生学得开心,记得又快又好。

图1 一年级语文《天地人》儿歌创编

2.拼音儿歌

为突破拼音教学难点,学校编写了大量拼音儿歌,为新生学好拼音助力。比如《bpmf》一课,我们提供示形表音的儿歌群“bpmf认读歌”和“bpmf记形歌”等,每天一首或两首,融入课堂、家校联系手册。这类儿歌,化难为易,日积月累,起到了正音、记形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上拍手操、手势操等,成为有趣的课中操。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语文课,大量拼音儿歌为幼小衔接期的学习生活降低了难度。

3.阅读儿歌

统编版教材新课文较多,尤其到了一年级下册,出现了不少长课文。如第八单元的《咕咚》等童话故事,篇幅较长,识字量均在12个以上,给学生带来不少困难。脑科学研究表明,组织好的材料比零散的信息更容易学习和记忆,特别是当信息非常复杂或宽泛时尤甚。儿歌可以形成一个更大、更有意义的信息组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时,把所要记住的内容合并为押韵的话语,可以带来较好的成效。如老师们边教学边提炼的阅读儿歌既可以让学生识字读文,培育概括思维能力,还优化了学习进程,一举多得、妙趣横生。

儿歌示例8:咕咚

木瓜熟,“咕咚”掉,

吓得兔子拔腿跑,

猴子后面跟着叫,

大伙害怕跟着跑。

你说好笑不好笑!

4.口语交际儿歌

口语交际内容,学生们总是记不住诸多的交际要点。有经验的老师会发挥儿歌的价值,一边上课,一边板书交际要点,最后变成有意义关联的儿歌。既概括了交际要点,又帮助学生梳理了交际顺序,这样的口语交际课简明扼要、纲举目张,效能倍增。如一年级上册的《交朋友》,一年级下册的《打电话》等。

儿歌示例9:打电话

打电话,先拨号,

报姓名,有礼貌,

说清楚,话简短,

人不在,要转告,

打错了,要道歉,

说好再见挂电话。

二、游戏化儿歌教学路径

为顺利推进儿歌教学的组织实施,我校以服务儿童科学、柔性适应学习和生活为指向,分别在编儿歌、诵儿歌、演儿歌三方面予以落实。

(一)编儿歌

儿歌从哪里来?一年级的老师们齐心协力,使出浑身解数,到各种教辅资料、备课参考书、备课课件资源等途径找儿歌,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整理筛选。当然,最主要的办法还是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编儿歌,日积月累,整理成儿歌群,按需取用。儿歌的编写与运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编写缘起:针对问题

儿歌的编写要从问题出发,比如发现学生们学习姿势不够好,我们就跟进儿歌编写,不断诵读、表演,达成习惯内化养成。

2.编写内容:凸显要素

儿歌简洁明了,编写时宜紧扣操作要点,凸显语文要素,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例如,识字课凸显生字,口语交际课凸显交际重点,阅读课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等,提高学习成效。

3.编写形式:基本押韵

儿歌基本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脑科学研究表明,脉动式学习最适合大脑。因此,我们诵读时,可以按照脉动的节奏,边诵读,边动静交替,帮助脑部精细化加工,实现柔性过渡、平稳过渡。

4.运用指向:适宜表现

儿歌比较适合歌唱游戏,适合语言运用与表现。儿歌是很好的课中操,也是较好的记忆术,是一年级课堂教学有趣有效的催化剂。学生们熟悉了语言形式后,还会跟着编儿歌,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

(二)诵儿歌

运用儿歌的一大功能是实现了课堂动静交替。例如,“火眼金睛看黑板,学会倾听认真想。别人说错我纠正,专心听课知识长”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们喜欢听,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教师经常用此类生动有趣的儿歌,孩子们注意力自然集中了,学习热情由此点燃,课堂气氛瞬间“动”了起来; 每当同桌、小组合作时,我们常常有意识引导学生朗读《合作歌》,让学生在浓厚的朗读氛围中感受语言节奏,培养他们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三)演儿歌

具身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就是一项全身运动。儿童的学习是具身的学习,往往会依托动作、神态、表情来表达对外界信息的理解和认知。《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儿歌内容对不少学生而言是抽象的,因此总是会启用游戏动作图式来运用与表现。

儿歌表演分为很多种,包括集体表演、分小组表演、男女生表演、个别表演等。教学时,教师可以分句教学生朗读,带领他们圈画部分生字,画出新词,让儿歌发挥多元教育功能。待朗朗上口后,教师带领他们用手、用脚表达儿歌节奏和情感;也可以发挥“小老师”带头作用,让演得好的学生带着大家演。

儿歌表演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转换注意力,主动进行行为暗示和跟进,同时促进多感官运动,享受儿歌朗朗上口的语言节奏感和肢体动作带来的愉悦感。学生边吟诵边表演,动作熟练之后,就变成有趣的课中操,可以有效促进课堂动静交替,缓解学习的紧张焦虑情绪,享受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实施成效

“从课程实施的视角说,只有被儿童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体验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才是真正的课程。”[1]幼小衔接儿歌课程尊重儿童天性,以儿歌为载体,带领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真正实现了柔性衔接、科学衔接。儿歌教学也由此得到校内各科老师的肯定。老师们普遍表示,在读儿歌时,老师们与孩子们边做动作边读,孩子们很喜欢,熟读成诵,记住规则。在多样诵读活动中,孩子们渐渐成长为守秩序、懂礼仪的小学生,也让家长们感到欣喜。

学校致力于开发高质量衔接的幼小衔接儿歌课程的过程被“滨江教育发布”“橙柿互动”等平台推送、宣传,获得社会的高度赞同。如何在当前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持续研究和系统完善幼小衔接儿歌课程,使其更具趣味性、科学性、实效性,是接下来儿歌课程研究的重点方向。

猜你喜欢
幼小示例儿歌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睡觉儿歌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