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广电监管中的应用

2023-11-16 01:26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监听监看中心王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9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区块

河南省广播电视局监听监看中心:王辉

1.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尚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区块链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特征尚未达成广泛一致。国际电信联盟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焦点组(ITU-T FG DLT,Focus Group on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将区块链定义为一种基于密码学算法和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区块链通过将交易记录和数据以链式结构进行连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参与者通过共同维护和管理账本,达成共识并更新数据库,实现去中心化的托管和控制。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的团体标准《区块链参考架构》将区块链定义为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的块链式数据结构,实现处理和管理事务处理的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8版》将区块链技术定义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护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2.区块链技术特点及应用价值

2.1 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作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体系,具有去中心化、难以篡改、可追溯性及自治性等特征。

(1)去中心化

传统中心化系统是将所有的数据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中,如该服务器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面临瘫痪的风险。而在区块链中,数据分散存储在网络的各节点之中,每个节点都可以对新交易信息进行验证和记录。在与实体业务结合时,对用户的身份、内容及数据安全提出很高的要求,可采用弱中心化管理机制,增加中心节点和监管节点。

(2)难以篡改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节点共同记账和共识算法,参与记账的各方按照同步共识机制,确保区块链上每个节点上数据的统一。区块链的数据利用密码学哈希函数这种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将各个区块数据连接起来,使得篡改一个区块的数据必将重新计算这个区块数据之后的所有区块的哈希值重新形成链接,有效提升数据篡改的难度和成本。

(3)可追溯性

设定后边一个区块拥有前面一个区块的一个哈希值,如同一个挂钩一样,只有识别了前面的哈希值才可以挂得上去,是一整条完整的链。区块链上每一个交易请求都需要持有者使用密钥进行签名,每个操作都能确定操作主体,所以区块链具有很强的可追溯性。

(4)自治性

区块链的参与方由利益不完全一致的主体组成,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使所有的节点都能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记录、更新数据,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无法影响区块链的整体运转,具有高度的自治性。

2.2 区块链应用价值

2.2.1 区块链分类及特点

区块链按照技术形态、应用方式、访问及权限管理可分为三类: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

(1)公有链

公有链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允许任何节点加入网络,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区块链中读取和写入交易(或数据),并可获得有效确认,任何人也都可以参与公有链的共识过程。

公有链典型特征包括:数据公开透明、系统可以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程序开发者无权干涉用户行为,链上数据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控制;访问门槛较低,任何拥有足够技术能力的用户都可以访问公有链;具有匿名性,一般公有链用户都是匿名的,所有数据都默认公开。

(2)私有链

私有链是仍带有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一般情况下,私有链的节点几乎由一家机构进行管控,仅供内部部门使用,写入权限仅由一个组织或者机构单独控制和决定,读取和写入权限可以被任意进行限制。

私有链典型特征包括:验证效率高;与联盟链类似,节点信任度和安全性高。私有链一般用于私有化组织的内部管理。

(3)联盟链

联盟链是部分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的区块链,允许被授权节点加入网络,并根据权限与区块链交互,读写权限由事先约定好的参与者决定。联盟链的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是一种组织与组织之间达成联盟的模式,若干组织或者机构共同管理联盟链。

联盟链典型特征包括:部分去中心化,与公有链任何用户都可以加入不同,联盟链成员在获得共识确认后,才有资格参与链上功能实现;节点信任度和安全性相对较高,只有联盟链上的成员才有可能获得权限,进行数据读写访问。

2.2.2 区块链应用价值

区块链本身是一种新的技术体系,或者说是多种技术通过独创性的组合及创新,实现了利用技术的手段和机制,使每个区块链参与节点能够信任各个参与方共识的结果,进而信任链上节点的行为和数据,共同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环境和价值传递的网络,实现了以前未实现的功能。

(1)解决信任问题

区块链利用数学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来低成本创造信用关系,从而让人们有机会从对人对机构的信任转变成对规则和算法的信任。区块链的出现,改变了当前整个互联网的信任机制以及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运行规则,可以大幅扩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众多具备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和去信任等特点的行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实现价值传递

区块链通过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建立起一个可信的点对点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通过编程和代码把信息数据流加以固化,形成可记录、可追溯、可确权、可定价、可交易的技术约束力,由此通过基于区块链协议的互联网来实现价值的传递和交换。

(3)促进降本增效

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信任交易模式下,不必要的一些流程简化了,原本需要第三方中介机构介入的一些中间环节可以取消,所有的参与方只需要关注核心的业务功能,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期望的反馈,按照相同的规则运行,把人为参与的操作转移到机器的自动执行,将人为共识延迟的量级减少到网络延迟的量级,可以大幅提升数据获取、共识形成、记账对账、价值传递的效率,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减少不必要的中介机构和中间环节,简化了交易的模式,降低了交易的门槛,从而带来信任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的下降和处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3.区块链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应用价值

当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正处在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充分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广电媒体、智慧广电网络、智慧广电生态的同时,首先要以发展的眼光、战略的眼光高度重视区块链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社会区块链应用发展大战略、大趋势。其次也要以科学的眼光、冷静的眼光看待区块链技术,不能够盲目跟风,需要认识到广电行业本身具有中心化程度较高、舆论宣传领域具有权威性等特征,深入研究行业痛点、详细分析行业需求,找准广电区块链应用最能创造真实价值的领域、阶段,着力探索区块链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运用和创新,助力保障广播电视履行舆论宣传主阵地职责,为实现广播电视战略转型升级和智慧化发展探索新途径、提供新动能。

3.1 区块链提高数据安全性和数据使用效率

广电的业务网络是策、采、编、播、存、用的生产业务网络,在广播电视日常节目内容生产播出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涉及大量的数据文件,业务网络和外部互联网也存在数据的交互,不同的业务环节都有各自垂直的业务系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很高的挑战。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传统安全技术相比,不同的业务系统通过区块链参与节点,可自校验信息的真实性,无需通过可信的第三方,降低了系统之间数据的信任成本;同时信息从产生到传播的过程可以在链上完整溯源,对于监管无论是事中还是事后具有完整的过程,对于业务系统来说,数据信息的来源和安全均可得到有效的保证。

3.2 区块链构建广电行业主体信任体系

我国广播电视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涵盖行政管理、制作播出、信号传输、接入分配、监测监管等不同领域多部门共同参与、纵横交错、规模庞大的行业主体矩阵体系,如何打破分布在各地、具有不同属性、相对独立运作的主体间的信任藩篱,实现便捷、深入、公平的协同合作,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区块链技术,在公开透明、共同认可的运行规则下,为构建起行业主体间的信任体系提供了可行的解决路径,进而推动不同主体间实施协同创新、开展业务合作、共享数据信息、优化生成流程、扩展传播路径和培育生态体系。

3.3 区块链优化安全监管运行机制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舆论宣传主阵地,开展安全、技术、内容监测监管是广电行业保障安全播出、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职责。目前,覆盖全国的分级分层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已经建立,各地普遍采用了局部中心化的系统架构。积极运用区块链和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强化监测监管技术手段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的技术特性优化监测监管系统的运行机制,改进监测监管数据的汇集模式,实现动态配置基础资源,促进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运行效率和数据存储安全性。

4.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广电监管中应用场景

4.1 内容审核

音视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文化娱乐传播的主要载体,各媒体运营平台音视频内容的传播量空前巨大,内容审核作为保障安全播出的重要手段,面临着技术及运营两大方面痛点。通过建立区块链技术内容审核平台联盟链,对平台上需要审核内容提供“内容审核结果提交”“审核结果授权”以及“内容重审”等交互接口。各平台在对内容进行常规审核后,将审核方式、审核内容哈希值信息、内容提供方哈希值信息、审核结果以及审核人员等审核相关信息上链,并在链上同步记录相关参与方对该平台的贡献值;而其他平台在需要对同一内容进行审核时,可通过内容索引、内容编目或内容摘要等信息,在区块链内容审核平台上查询是否有该内容的审核记录,如有则可通过授权接口直接获取链上该内容的审核结果信息。

4.2 媒体内容追踪溯源

通过密码学技术规范统一的媒体内容数字标识规则为每一个媒体内容分配唯一的数字标识,并将内容生产、传输、新媒体传播的每一个环节的数据上;建立数字身份标识,实现生产服务过程中每个行为责任主体的明确和存证溯源,结合内容标识实现内容和内容相关主体的统一全面监督和管理。内容追踪溯源和内容审核中,应当为媒体内容建立统一的ID标识体系和ID标识规范,统一的内容标识与媒体内容的特征如内容名称、制作机构,许可证证书、主要制作者、相关创作者、创作时间等恒定信息绑定,在统一标识的基础上,再针对媒体内容文件每次合法的改变(如再编辑、转码、拆条、插入台标广告等操作)增加每次改变文件的哈希值记录,通过统一标识下包含所有相关合法内容数据哈希值的方式,实现内容追踪和跨平台内容审核协同。

4.3 监测数据共享

目前国家级、省级和部分市级广电监管部门已建设了监测监管数据平台,实现了辖区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随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生态化监管、综合化监管、智能化监管的发展,亟待加快实现全国监测监管数据共享,构建多环节、多专业协同监测监管平台。首先,将国家、省、市、县各级广电监测监管部门、各类监测监管平台所采集汇总、审核处理、报告生成的重要数据上链,建立基于可信数据的、统一的、可灵活配置使用权限的广电监测监管共享信息库,并通过智能合约规范数据访问和使用;其次,在广电监测监管共享信息库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AI技术,对违规样本的多维数据进行智能化清洗、处理、分析,构建广电安播事故识别AI训练集、监管违规内容识别AI训练集,通过AI训练形成AI识别模型库,同时打造针对违规音视频的AI核心技术引擎,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机构,甚至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个人,提供类似百度大脑AI平台的视音频监管AI开放平台;最后,在广电监测监管共享信息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底层区块链平台的数据支撑和业务服务能力,通过API/SDK,为各类通用性、可插拔的监测监管SaaS服务提供支撑,构建基于可信数据、智能合约、微服务应用的智慧广电监管平台。

5.结束语

本文针对智慧广电监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对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广电监管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广电监管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区块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