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话题类访谈节目的创新路径
——以《世界青年说》为例

2023-11-16 01:26西南石油大学邱与其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9期
关键词:议题榜样设置

西南石油大学:邱与其

传统访谈节目式微,新兴网络自制访谈节目火爆,传统电视媒体在不断寻求对访谈节目的突破与创新。如《鲁豫有约》融入真人秀元素,改版为《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等,但并未续写出前者的辉煌,传统人物访谈的节目生态突破步履艰难。但以《世界青年说》为代表的话题类访谈节目在传统电视台访谈制播节目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创新的嘉宾阵容、全新的话题呈现以及革新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带来新的访谈+文化的全新节目视角,也为传统电视台的访谈制播节目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意义。

1.创新嘉宾阵容:世界青年们的文化榜样

从1996年中国第一档大型谈话类栏目《实话实说》,到异军突起的新媒体类访谈节目《十三邀》,采访明星或名人嘉宾是访谈类节目的核心要义,这类采访群体自带话题流量和吸引力,为访谈节目的可看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话题类的访谈节目,与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等以名人领袖为访谈嘉宾的话题类访谈节目不同,在嘉宾阵容方面,做出了与节目调性和特色相一致的开拓创新。

1.1 嘉宾选择国际化,素人嘉宾榜样化

《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在新媒体时代浪潮下打造的访谈节目,为了符合网络社交媒体时代调性,确立了“以打造人物为先行”“划定年轻人的群体”的传播策略。在“以打造人物为先行”的策略之下,主体嘉宾的选择则必须鲜明化、特色化。从而在放弃了以往传统的明星或名人的嘉宾选择模式后,也能够赢得观众喜爱。

作为一档聚焦国际视野的国内话题类访谈节目,《世界青年说》节目组想要打造这样一个传媒窗口,能够让中国与世界有更多机会去打破文化壁垒,消除文化偏见,建立起一个更直接与深入的交流之窗。因此在筹办之初,嘉宾的选择视野也聚焦在国际,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青年文化榜样团队。节目首次推出的TK11(关键11人)的嘉宾国籍涵盖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以及中国籍等12国飞行嘉宾。真正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文化之窗,各国嘉宾就每期不同的社会话题,或交流或辩诘,在此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营造了一个多元平等的文化交流语境。

除明星飞行嘉宾外,固定班底TK11的组成都是普通人,以此来追求更加新鲜、平等的对话视角。但素人嘉宾,容易导致吸引力不足,访谈嘉宾的素养得不到保证,从而使访谈节目的灵魂——谈话的效果也难以保证。因此,国际嘉宾的挑选要素需面面俱到。

以打造青年文化榜样为目标,中文水平、学历等成为了节目组挑选固定嘉宾阵容的核心标准。中文水平决定了这些国际嘉宾能否在节目中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TK11的嘉宾们,虽然各自中文发音都有些问题,但都能快速准确地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嘉宾韩冰,他的中文发音让人捧腹,但在表达时,逻辑非常流畅清晰。话题访谈类节目,嘉宾们的水平相当重要,这决定了节目的对话效果,TK11成员多是名校毕业,作为被推出的文化榜样,他们也需要有比普通青年更优秀独特的一面,从而体现青年榜样的力量。如17岁就在中国读硕士的伊朗学霸普雅,汉语外籍主持人冠军罗密欧等。这些样样俱佳的外国嘉宾,更能引起青年观众对他们的好奇,在对他们的了解过程中产生情感链接,以他们为榜样,接受积极的正向引导。

1.2 重视榜样力量,引领积极风向

互联网时代,信息系统庞大驳杂,良莠不齐。青年一代,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崛起的浪潮之中,受到整个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为了对抗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今天的媒体,有责任去构建积极的传播环境,起到正向影响。因此,《世界青年说》在“以打造人物为先行”的传播策略中,强化了文化榜样所带来的力量,不仅增强了受众黏性,还传递了媒体守正有为的应有之义。

要实现文化榜样的积极引领作用,在打造人物的策略之中,不仅仅是注重人物的鲜明化、个性化,其本人的特质也是重要的一环。除了上述提到的伊朗学霸普雅,为观看这档节目的青年们起到了在学习上的榜样引领,TK11中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榜样力量。比如韩冰,因为在节目当中以搞笑的口音赢得了大家喜爱之后,在节目中结束之后,仍然以自己的力量和自己在节目期间积累的知名度将直播时所获收益全数捐出,用以资助泰国森林火灾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再比如穆雷也在积极参与“爱——有声”活动,为中国孩子打造一个不间断的双语童书电台,并呼吁更多人能去为孩子带来温暖的故事。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TK11成员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并不只是因为中文水平、学历这些较为鲜明的人物特征,而是他们本人所具备的正直、善良等特性所带来的魅力,这同样也是节目组在选择嘉宾时的多重考虑,为节目成功奠定的基础。

2.全新话题呈现:聚焦国际性共通话题

作为一个聚焦国际视野的话题类访谈节目,议题的设置必然需要具备文化维度层面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有共同性才有讨论的价值与异议,有差异性才能在差异的探讨与辩论中实现话题的价值意义。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过去我们受制于地理环境差异所形成的文化差异和认同差异,都将通过《世界青年说》的议题设置得到解答。

2.1 国际性视野:实现文化沟通与交流

《世界青年说》的栏目编导白岚曾说:《世界青年说》的立意和看点是各国文化的不同以及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基于这样的立意和看点以及TK11这样的国际化嘉宾阵容,《世界青年说》的选题视野必然是聚焦在国际,去选择那些具有国际共通性、社会性强的议题,从更贴近生活的小话题入手,从而延伸至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在第一季节目中,节目分别就“父子间坚持说谢谢,是正确的吗?”“不想跟有背景的人做朋友,这正常吗?”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并且具有国际共通意义的议题为切口,引起各国嘉宾关于这些议题的讨论,让观众在观看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以及传统,实现文化交流之窗的功能与意义。

2.2 多文化角度:探索文化差异与认同

如上文所述,《世界青年说》的议题设置考虑不仅仅是国际共通性,社会性,还需要具有差异性,在差异中对话,议题的价值才更能凸显出来。比如,在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中,由“父子间坚持说谢谢,是正确的吗”这样一个小话题延伸到各国嘉宾探讨各国父子间的相处模式以及教育方式和惩戒方式,而从中我们能窥见不同文化间的魅力,以及各国的文化传统对于身处在此种文化下的人的影响。比如来自美国的嘉宾孟天在讲述他们家庭的父子关系时,直言他的家庭由于受到美国南部更为传统的父子关系影响,父亲会更加严厉。从这些小话题延伸出的讨论中,我们能充分看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但即使如此大的文化背景差异下,最后嘉宾们仍旧达成了“父子之间说谢谢是正确的”这一认知,说明在人类文明之中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掘的文化认同,这也是在多文化角度的探讨中才能发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2.3 青年化表达:议题内容设置年轻化

“划定年轻人的群体”是《世界青年说》的第二大传播策略,节目组聚焦青年群体。这样的传播策略,不仅能细化受众人群,实现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同样有利于根据受众群体来进行嘉宾、话题、表现形式的选择。首先从嘉宾的年龄构成来看,节目开播时,TK11的平均年龄30左右,年纪最小的仅23岁,这样的年龄结构非常符合节目组以国际青年为主体的节目构想。

但“划定年轻人的群体”更为重要的,不是嘉宾们的年龄,而是议题内容设置的年轻化。节目组聚焦年轻人,因此要着力做给年轻人看,要讨论的是年轻人的问题。这一点,我们从每一期的议题中就可见一斑。比如“对老板不满爆棚,却还假装满意去上班的我,是正常还是不正常?”“随着毕业临近变得越来越焦虑,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从这些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和青年群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青年们正在面临的人生困惑,并且这种非“大文化”的生活化命题表达,更容易在青年人群体当中产生共鸣与链接,让受众跟随嘉宾们的讨论去思考,去面对,去抗衡某些在现代社会难以消解的痛苦。

3.革新节目形式:非传统的访谈节目结构

近年来,以《十三邀》《鲁豫大咖一日行》等“访谈+纪录片”“访谈+真人秀”形式访谈节目的成功,意味着受众品位的升级转换,传统的会客厅式的访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事实上,作为一档新媒体时代下着眼于青年群体的访谈节目,《世界青年说》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无论是嘉宾选择,还是话题设置,抑或是接下来我们要分析的节目形式,都能看出这档着眼于未来的年轻节目所具备的活力。

3.1 话语场地:会议式场景设置

传统的人物访谈节目,多采用“客厅+沙发”这样的室内场景设置引导被采访者放下戒备,敞开心扉。而话题类访谈节目因为访谈内容维度的不同,很难采用类似的场景设置。作为一档肩负国际文化交流使命的话题类访谈节目,《世界青年说》致力于通过嘉宾间有广泛价值的文化交流,破除偏见。平等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前提。《世界青年说》创新性地采用了圆桌会议式的场景设置。圆桌会议第一个特点是平等,在这样一场讨论中,虽然嘉宾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无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每位嘉宾都是平等地就每期的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圆桌会议第二个特点是正式,节目旨在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并承担着中国文化更好走出去的对外交流使命,这样的圆桌会议式的场景设置,参与的嘉宾也穿着正式的西装,体现出对内容的重视和尊重。平等与正式的谈话场景,给各国嘉宾平等交流和思想交锋提供了良好的话语场。

3.2 节目形态:节目环节嫁接

传统的访谈节目形式不符合节目“划定年轻人的群体”的传播策略,因此除了嘉宾、话题、场景设置等方面的创新外,节目的形式与环节同样需要进行丰富和创新。在《世界青年说》节目中,我们能够看到非常有意思的跨节目类型的节目环节嫁接。比如《世界青年说》的核心环节之一:慢一步新闻,就既实现跨类型节目环节的有效嫁接,又在这种有趣轻松的节目环节中更好地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冲突与不同。在慢一步新闻这个环节中,各国嘉宾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主播能力和各国的语言特色,又为观众带来了各个国家的新鲜资讯,再次体现了节目承担的世界文化交流之窗的媒介特色,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3.3 受众参与:青年议案实现双向传播

在传播模式发展史上,从单向线性的传播模式到社会系统的传播模式,受众一步步走到台前,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在《世界青年说》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节目组利用节目环节设置,实现积极受众的理性到场。“青年议案”环节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做到想观众所想,问观众所问,聚焦到具体的青年人群体的困惑与焦虑,节目组通过“青年议案”形式,选取了不同职业与年龄的观众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来作为每期节目的议题。构建了一个双向的,有效的,开放的交流平台,而受众在这种有高度参与度的节目之中,更加能够追随嘉宾进行思考,实现受众与媒体的共同交流。节目组曾将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困惑和问题的提出者请到了节目现场进行讨论,观众与嘉宾平等的在场上交流,具有积极的传播意义。

3.4 角色建构:主持人的身份多元化

圆桌会议式的场景设置使得节目体现出平等和正式,嘉宾的正式着装也体现出相对的庄重性,但《世界青年说》并不是一个刻板严肃的话题类访谈节目,相反,它的整体氛围更加轻松活泼,除了青年化的嘉宾群体、话题设置与受众定位外,主持人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对传统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想象或期待,都是知性、客观、优雅等,但世青并未起用传统访谈类的节目主持人,而是综艺娱乐主持人和演员,这就为整体节目轻松活泼的氛围奠定了基调,无论首发阵容的李好、晓敏、彭宇三人搭配,还是之后的彭宇、沈凌、柳岩三人搭配,他们在其中的扮演的角色更多的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兼任控制流程的受访嘉宾,充分地参与到了议题的讨论之中,颠覆了传统访谈节目主持人“提问的人”的角色。

4.结束语

《世界青年说》作为一档话题类访谈节目,以建立世界文化交流传媒之窗、破除文化偏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己任。通过创新和丰富嘉宾阵容、议题设置、节目形态,突破了常见的访谈节目形态。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台实现访谈节目升级更新中取得了不俗成绩。新媒体时代,面对各种网络自制访谈节目的异军突起,如何抓住受众,创新访谈节目,实现节目效应与文化价值的双赢,《世界青年说》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参考途径。

猜你喜欢
议题榜样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