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意义及举措

2023-11-17 07:04李杨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9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观技能

文/李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在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有利于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价值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利于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具有推动作用。一是通过劳动价值观教育的开展,使高职院校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实现自身幸福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方式,在劳动中不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二是高职院校学生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中,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个人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扎实的劳动知识技能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坚实保障。高质量就业是检验大学生就业力的有力说明。丰富且专业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是高质量就业的保障。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实习、实训、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劳动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所属行业情况,更给学生创造了完善专业知识技能储备的机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了解所属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现有劳动知识及技能能否适应未来行业发展需求,提前规划并学习相关知识。

创造性劳动能力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核。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和培养人才队伍的结合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和能力提升,既需要教师依托书本讲解专业基础知识,又需要走出课堂,结合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开展相应的生产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劳动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职业魅力,积累职业经验,逐步建立创新思维意识和创造性劳动能力以及脚踏实地、诚实守信的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问题

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认知有所欠缺。一方面,思想上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其管理者及教育者大多习惯以传统的“德智体美”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而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按照这一标准。这就导致劳动教育未能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视为体力劳动。有些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将其简单理解为体力劳动,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校园环境绿化及美化等,忽视其他劳动形态。同时,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机械地给学生分配任务,使学生被动参与,并未将劳动价值观的传递融入其中。

劳动实践资源不够丰富。生产劳动实践机会有限,不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技能发挥出来,提升自身实践经验。故而他们难以正确认识自身的技能水平,容易造成求职中对工作及薪酬等要求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产生心理落差;同时因缺少实践,难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校园内劳动实践类型单一,较多的是体力劳动。

劳动教育体系不够完善。首先,师资力量不足。很多高职院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布局中,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专业程度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将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聘任为劳动教育的专业教师,或者外聘兼职教师,他们大多没有学习完整的劳动教育内容,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深度不够。其次,评价体系单一。现有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多以实现目标为导向,以定量考核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感受、体验感等定性内容的考核。这也导致学生追求“看得见的”实在性收获。最后,反馈机制缺失。许多高职院校未能建立起上下通畅的反馈机制,劳动教育相关师生多以被动接受学校考核调查为主,主动表达和反馈问题的通道缺失或反馈得不到重视和解答,这就直接导致了劳动教育的改进缓慢。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路径

以正确劳动价值观指引职业发展,培养学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切体力或脑力劳动,一切个人或集体创造,都是值得尊重和鼓励的。作为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动学生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课,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引导他们学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同时,在专业教育中,教师通过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教授,潜移默化地将劳动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的信心和决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自身职业选择。二是通过劳动模范的塑造增进学生职业认同。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劳模资源,激励学生不断前行。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通过对“少年毕昇——顾俊杰”世界技能大赛夺冠背后故事的挖掘,启发学生从先进典型中发现值得学习的地方,并让他们知道通过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努力拼搏可以逐渐向榜样靠拢,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坚定走好技能之路,增强职业认同度、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扎实的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可塑性,增强学生劳动幸福感。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他人竞争的底气。要积极开展专业实训和技能比赛。专业实训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离不开动手能力的锻炼。只有加强专业实习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身不足,并加以反思和总结,以期实现技术提升;结合专业特点和属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相关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增强学生对行业新技术的认识和融合能力,更好地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目标,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如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包装工程系和印工社(青岛)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针对目前印刷企业缺乏转型升级所需的印刷色彩数字化、标准化应用人才现状,联合开展了“印刷色彩数字化管理”现场工程师岗前培训营。应届生通过“理论+实践”和“线上+ 线下”的训练,将书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为其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以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职业发展硬实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应届毕业生除掌握职业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灵活应对行业发展变化,并具备敏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升职业发展硬实力。要将创新创业融入劳动教育体系。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劳动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的学习和实践中学会发现、提出、分析问题到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根据不同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劳动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技能掌握的过程中乐于思考、启发思维,在打造过硬技能本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要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吸引有想法的优秀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以自身学习研究为基础,进行技术、科研等方面创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积极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及专业比赛等检验学习成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处理、团队合作、动手操作及科学研究等能力。

总之,劳动教育作为连接学校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的纽带,在推动学生就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效,为社会发展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观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