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动漫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

2023-11-17 07:04张景
四川劳动保障 2023年9期
关键词:动漫成都毕业生

文/张景

近年来,艺术类专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持续扩大,艺术学科学生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总人数每年呈递增态势。根据教育部2017 年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我国2005 年至2015 年10 年间本科院校、专业和招生规模的发展数据显示,在众多学科中,艺术类与管理学是招生数、在校生、毕业生三项指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的专业。

动漫专业是动画设计和漫画设计的有机结合,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深化与延伸。要求学生在动画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掌握漫画设计的原则及表现技巧,了解影视及媒体领域的发展方向,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开设动漫专业的大专院校共300 余所,四川省开设动漫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0 余所,其中大部分学校位于成都。随着动漫产业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动漫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动画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电脑美术教学、影视动画创意及广告制作、动画特技制作的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已经成为动漫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动漫专业的就业特征

动漫专业学生就业大多以专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了动漫技法、角色造型设计,而专业课程包括素描、速写、色彩、动漫技法、二维动漫设计制作、影视广告制作、角色造型设计、动画脚本、场景规划与浏览、影视后期合成技术、游戏策划与制作、计算机制作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由于动漫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使其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动漫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能够较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对其他专业不太了解、就业面较窄的情况。

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但未来前景可期。动漫类专业具有前期投入大、时间周期长、就业预期高的特点。动漫专业毕业生大多以本专业为就业导向,在西南民族大学动画专业2019 届毕业生中,从事动画相关工作的约91%。另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动漫专业学生中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逐年上升,究其原因,除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强专业性导致的动漫类专业学生就业包容性低,选择其他行业就业的意愿不高,就业能力单一。虽然强专业性限制了动漫专业学生择业的空间,但同时也是其就业的重要竞争力。近年来,视频内容生产与直播业态呈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9.27 亿人,较2020 年初增长7633 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3.7%。视频内容生产与直播业态的快速兴起直接拉动了泛娱乐领域的人才需求,拓展了动漫专业的就业范围。同时通过新媒体业态的发展,倒逼动漫专业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动漫专业所涉及的相关课程。另外,一些动漫从业者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笔者走访成都数家游戏公司和短视频公司发现,员工平均年龄25.7 岁,主力从业者集中在本科毕业后的3 年至5 年,部分一线公司35 岁之后的员工属于老员工,除管理层极少有40 岁以上员工从事一线的创作工作。这提示动漫专业毕业生入职后需要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做好阶段规划。

此外,在创业方面,政策支持等让许多设计与动漫专业毕业生选择自行开制作公司,组建团队参与市场经营。在成都2022 年就业扶持政策清单中,包含了5 项大学生创业扶持优惠,这些扶持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并落地成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成都高新区、成都市青羊区汇集了成都众多的头部动画游戏公司,可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动漫专业学生将初创公司落户成都高新区形成产业集群。但值得注意的是,动漫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中很少涉及企业运营等基本知识,对市场和运营不太了解,这也影响了动漫专业毕业生创业。需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新时代动漫专业大学生就业对策

多方联动,为动漫专业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政府、高校、企业应加强合作沟通,合力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如通过联合招聘的形式进行优势互补,打出“线上+ 线下”促就业稳就业“组合拳”,通过线上招聘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增加大学生求职面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线下校园“双选会”、专场招聘会增加就业的精准度。高校还应该不断加大“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力度,为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招聘搭建良好的平台;畅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发布渠道,向学生推送精准就业服务信息,全力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此外,还应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以成都市为例,成都市是西部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与中心城市,成都高新区是国家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这里聚集了国内外游戏电竞企业300 余家,在其中诞生了多个现象级作品。据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成都高新区游戏电竞企业实现营收达558 亿元。此外,为助推游戏电竞产业快速发展,成都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助推游戏企业申请版号,近三年累计获评版号94 个。一边是以成都高新区为代表的国家级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一边是以成都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为代表的成都高校动漫人才培养“摇篮”,不妨借鉴联合招聘模式,将两大集群有效对接,将四川10 余所有动漫专业的高校联合,建立动漫人才企业招聘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举行联合招聘会,打通高校间动漫人才交流壁垒,为高校动漫专业的就业打开新的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成都动漫企业的人才储备,同时有利于高校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方略,促进成都本地动漫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开创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新路径。

高校应加强融入新技术。新媒体时代,高校动漫专业需及时调整、积极融入。近年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的文字工作。各行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不仅是企业也是教育者所要面对的新课题。动漫专业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结合紧密,当前的人工智能工具已经深度介入了动漫的生产过程,动漫专业的技术快速发展,已有具备人工智能辅助绘画的技术,面对这样的技术进步,高校应积极应对,结合新技术更好地开展教学。

动漫专业毕业生要主动提升综合能力。动漫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掌握动漫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掌握动漫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有较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要主动拓展就业领域,加强专业外知识的学习,增加就业面。在艺术类专业中,动漫、艺术设计、影视编导等专业的就业能力弹性大,适应性强,即使进入非相关领域工作,也能保留专业能力,以备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助力。动漫专业学生前期学习的成本高和周期长,但不能因此一味追求高回报,要理性分析,实事求是地去看待。动漫专业学生还要加强提升“职场能力”,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掌握通用就业技能,如财会知识、媒体运营、文案撰写、市场营销、法律常识等,增强适应能力。此外,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新技术。新时代,要求动漫专业的学生必须主动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在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积极接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动漫领域的发展与运用,在就业前储备一些行业前沿知识。

2 月22 日,网络游戏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举办,四川省游戏创新发展中心正式宣布成立,成都动漫游戏产业“政、产、学、研”一体的机制由此开始形成。成都高校动漫专业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都本地动漫专业大学生将成为助力成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来源。要通过构建良好的就业机制,畅通就业渠道,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让成都高校动漫专业的毕业生深度参与助力成都动漫产业发展,为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建圈强链”贡献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动漫成都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