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对中老年非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指数的影响

2023-11-17 09:20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0期
关键词:漏尿生物反馈尿量

刘 佳

(云梦县人民医院,湖北 云梦 4325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种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1]。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典型表现,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可使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时尿液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治疗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所采取的方式存在一定差异。手术治疗适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而药物、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等非手术治疗方式则适用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4]。本研究就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对中老年非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情严重指数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老年非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且经B 超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确诊;(2)病情严重程度为轻中度;(3)中老年女性。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2)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3)既往存在尿失禁手术史或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史[5];(4)合并糖尿病、神经损伤或脊髓病变;(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观察组(45 例,电刺激生物反馈+ 综合运动治疗)。对照组年龄40 ~66 岁,平均年龄(52.36±1.05)年;病程2 ~6 年,平均病程(4.01±0.26)年。观察组年龄41 ~67 岁,平均年龄(52.96±1.21)年;病程2 ~7 年,平均病程(4.36±0.19)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使用仪器为盆底电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方法:将肌电探头置于阴道内,开启治疗仪,逐渐增大刺激电流,当患者会阴、肛门肌肉出现收缩且不存在疼痛感时,以此时的电流强度进行持续刺激,同时指导患者行盆底肌的收缩、放松训练。治疗期间通过生物反馈治疗仪将患者不能直接感知到的盆底肌生物信号转化为听觉或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使其了解自己盆底肌的活动状态。20 min/ 次,1 次/d,共治疗8 周。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盆底肌电压,同时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并收缩盆底肌,0.5 h/d,训练6 d 休息1 d,共治疗8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运动治疗,方法:(1)取仰卧位,指导患者全身放松,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放松盆底肌,呼气时收缩盆底肌。(2)取仰卧位,于患者背下放置毛巾(折2 ~3 折),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并拢双腿并抬高,使之离开床面,期间收缩盆底肌;呼气时双腿归于原位,放松盆底肌。(3)取跪位,双手置于床面,起到支撑作用,躯干平行于床面,进行腹式呼吸,呼气时收紧盆底、腹部肌肉,吸气时放松盆底、腹部肌肉。(4)取俯卧位,屈曲双肘(90°),将躯体抬离床面,以双肘及双脚尖为支点,保持头、肩、臀处于同一平面线上且腹部肌肉收紧,呼气时收缩盆底肌,吸气时放松盆底肌。20 min/ 次,1 次/d,共治疗8 周[6]。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尿失禁症状部分消失,各项检查结果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经治疗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4 周后、8 周后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采用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评价表进行评估,记录患者的漏尿频次、漏尿量,二者乘积即为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指数越高,说明尿失禁越严重。(3)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ICI-Q-SF 用于评估患者的漏尿次数、漏尿量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1 周内漏尿次数(0 ~5 分)、主观漏尿量(0 分、2 分、4 分、6 分)、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0 ~1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严重,对日常生活影响越大[7]。(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动力学指标,包括膀胱容量(FDV)、最大尿流率(Qmax)及Qmax下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对比,P>0.05。治疗2 周后、4 周后及8 周后,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的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的对比(±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4 周后 治疗8 周后对照组(n=45) 5.21±0.15 4.19±0.13 3.86±0.17 2.98±0.32观察组(n=45) 5.20±0.17 3.96±0.20 3.20±0.18 1.68±0.51 t 值 0.296 6.468 17.882 14.484 P 值 0.768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ICE-Q-SF 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ICE-Q-SF 中的1 周内漏尿次数、主观漏尿量、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评分相比,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ICE-Q-SF 中的1 周内漏尿次数、主观漏尿量、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CE-Q-SF 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CE-Q-SF 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1 周内漏尿次数 主观漏尿量 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治疗前 治疗8 周后 治疗前 治疗8 周后 治疗前 治疗8 周后对照组(n=45) 4.25±0.15 2.96±0.17 4.87±0.14 3.25±0.41 7.63±0.28 4.20±1.02观察组(n=45) 4.26±0.17 1.89±0.14 4.88±0.16 1.26±0.32 7.65±0.21 2.05±0.78 t 值 0.296 32.593 0.316 25.667 0.383 11.232 P 值 0.768 <0.001 0.753 <0.001 0.702 <0.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FDV、Qmax、Pdet.Qmax 对比,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的FDV、Qmax、Pdet.Qmax 均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s)

Qmax(mL) Pdet.Qmax(cmHO组别 FDV(mL/s) 2)治疗前 治疗8 周后 治疗前 治疗8 周后 治疗前 治疗8 周后对照组(n=45) 19.56±3.02 25.30±2.05 74.58±4.98 98.75±4.16 19.82±0.85 24.16±2.50观察组(n=45) 19.58±2.99 30.50±3.04 74.60±4.67 152.32±6.99 19.87±0.80 31.06±3.04 t 值 0.032 9.514 0.020 44.179 0.287 11.760 P 值 0.975 <0.001 0.984 <0.001 0.775 <0.001

3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腹压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的一种病症,中老年女性是其高发群体[8]。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是:(1)经阴道分娩或盆腔手术后导致盆底肌松弛;(2)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尿道黏膜的闭合能力;(3)尿道闭合压力降低;(4)膀胱下移、活动过度[9-12]。临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13]。对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方式首选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手术(以kelly 折叠术、burch 术、Stamey 穿刺膀胱颈悬吊术为主)、膀胱颈填充物注射术、尿道悬吊术及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14]。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目前临床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其中常用药物有α 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此药进入人体后可作用于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受体,增强膀胱颈及后尿道中α 受体的兴奋性,提高尿道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使尿道闭合压力升高,进而缓解尿失禁症状[15]。此外,物理疗法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中也十分常用,其中包括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及综合运动治疗。电刺激生物反馈是一种综合治疗方式,包括电刺激治疗和生物反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主要是通过电刺激治疗仪对患者的阴道及直肠进行电刺激,使盆底肌出现被动式收缩,促使盆底肌得到锻炼,进而改善盆底肌的控尿能力[16]。生物反馈治疗是凯格尔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有效延伸,治疗期间能够收集患者盆底肌收缩的相关压力信号,再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盆底肌的活动情况。本研究中,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同时,给予其综合运动干预。运动干预需要在不同体位下进行,以功能训练为主,其理论基础为康复医学。研究发现,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可提高运动耐力,增加机体的摄氧能力,加快血液循环,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此外,运动干预还可提升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增强局部肌肉的收缩力[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治疗2 周后、4 周后及8 周后,观察组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的ICE-Q-SF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DV、Qmax、Pdet.Qmax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可见,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非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缓解其病情。

猜你喜欢
漏尿生物反馈尿量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