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眼球生物学参数影响研究

2023-11-17 12:15史雪薛佳琪李佩轩韩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塑形角膜青少年

史雪 薛佳琪 李佩轩 韩梅

据统计,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1],若不加以控制,该群体很有可能进展为高度近视,易诱发黄斑变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多种病理性眼病,严重者甚至失明[2],近视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角膜塑形镜作为一种近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视力。本研究通过随访配戴角膜塑形镜1~3 年的儿童青少年,分析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于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120 例近视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 例,女60 例,年龄6~18 岁,平均(10.14±2.26)岁,平均屈光度为(-2.91±1.26)D。

纳入标准:①年龄6~18 岁;②眼压10~21 mmHg;③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数为-1.00~-6.00D;④角膜曲率40.00~46.00D;⑥无角膜塑形镜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②有眼部手术史或外伤史;③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④于我院配镜前曾有角膜塑形镜配戴史;⑤有使用阿托品等干预近视的治疗手段史。

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13),入选患者及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为避免双眼屈光参差影响,本研究仅纳入研究对象的右眼数据。

1.2 研究分组按照随访年限分为随访1 年组(62例),其中男31 例,女31 例,平均年龄(9.73±2.13)岁;随访2 年组(41 例),其中男22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10.71±2.04)岁;随访3 年组(17 例),其中男7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10.29±2.95)岁。

1.3 方法本研究患者配戴镜片为VST 设计的荷兰DreamLite 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注册号:国械注进20173166392)。镜片材质:Boston XO,镜片直径:10.1mm、10.5mm、10.9mm,光学区直径:6.0mm、6.6mm,反转弧直径:7.2mm、7.8mm,适配弧直径:9.0mm、9.6mm,透氧系数:105×10-11(cm2/s)[mLO2/(mL·hPa)]@35℃(库伦法),折射率:1.415,中心厚度:0.22mm。其中约80%患者采用中心定位,约20%患者镜片定位为偏位。

患者每晚配戴镜片8h 以上,于戴镜后第1 周、第1 个月、第3 个月随访复查,以后每3 个月常规随访复查1 次。复查时对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 thickness,CCT)、前方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白到白距离(White to white,WTW)、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角膜曲率、K1、K2、ΔK(K1 和K2 的差值)等眼球生物参数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 2019 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2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不同随访年限组患者戴镜前后的各参数进行比较,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随访年限组戴镜后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患者均为低度近视,患者的年龄、性别、裸眼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组患者戴镜前的AL、CCT、ACD、WTW、PD、CW 弦、角膜曲率、K1、K2、ΔK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戴镜前L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3 组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除ΔK 参数外,不同随访年限组患者其他眼生物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的AL、CCT、角膜曲率、K1、K2 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3 组AL 与戴镜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3 组的CCT、角膜曲率、K1 和K2 与戴镜前相比均有降低。3 组戴镜后WTW 和CW 弦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戴镜前相比,随访1 年组ACD 数值出现降低,LT 数值有所增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2 年组的LT 与戴镜前相比较有所增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 年组的PD 和ΔK与戴镜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3 组患者首诊时的基线资料比较

表2 3 组患者戴镜前后眼球生物学参数比较()

表2 3 组患者戴镜前后眼球生物学参数比较()

3 讨论

目前,角膜塑形镜被认为是控制儿童近视快速发展最有效手段之一[3,4],在配戴2 年后仍能较好地抑制近视患者眼轴的过度增长[5,6]。本研究发现,3 组患者A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 组患者AL 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1~3 年间,AL 并无显著增长,角膜塑形镜对AL 快速增长的抑制作用长期有效。与邹爱琪等[7]研究发现中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是安全有效的结论一致,提示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减缓近视的发展。

有研究发现近视儿童CCT、LT、ACD、角膜直径随着生长发育并无明显变化[7~9]。本研究3 组近视儿童青少年CCT 在戴镜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推断是由于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机械压迫作用使得角膜上皮细胞由中央向周边推移,进而使CCT 变薄。魏士飞等[10]研究结果显示,配戴角膜塑形镜1 年后LT 较基线增加0.03mm。本研究随访1 年组和随访2 年组患者戴镜后LT 均出现轻微增厚,分别增加0.03mm 和0.02mm,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推测是因为眼调节作用增加导致。Santodomingo-Rubido 等[11]研究认为,患儿配戴角膜塑形镜2 年后ACD 较配戴前无显著变化。本研究中ACD 先减小后增加至戴镜前深度,随访1 年组戴镜后ACD减小0.04mm,随访2 年组和随访3 年组戴镜前后ACD 无显著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3 组戴镜前后的平均角膜曲率、K1、K2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受到其机械压力作用趋于平坦,使得角膜曲率数值减小,这与李昆等[12]研究结果一致。K1 和K2 的差值代表角膜散光的大小,有研究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总时长越长,停戴角膜塑形镜后患者角膜散光增量越显著[13]。本研究中,随访1 年组和随访2 年组戴镜前后ΔK 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配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机械压力平均,对K1 和K2 的作用力一致,但随访3 年组戴镜前后ΔK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关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患者PD、WTW 和CW 弦等指标变化的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1 月后,患者PD 出现显著收缩[14]。本研究中未观察到患者PD 缩小现象,与戴镜前相比,患者PD 未出现显著变化。本研究中3 组戴镜前后WTW 无明显变化,说明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其影响甚微。CW 弦表示κ 角的大小,κ 角代表视轴和瞳孔轴之间的夹角,在眼科临床中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κ 角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15]。本研究中,3 组戴镜前后CW 弦无显著性异常,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对近视儿童青少年的CW 弦影响不明显。

综上所述,角膜塑形镜是控制近视儿童青少年眼轴增长的良好手段,配戴角膜塑形镜3 年后对眼轴的快速增长依旧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长期配戴不会对近视儿童青少年患者的眼球生物学参数产生长期影响。本研究的局限性为单中心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后续可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

猜你喜欢
塑形角膜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变形的角膜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安利引领健康塑形新风尚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