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语言严密,论证方法多维

2023-11-17 13:33黄姗姗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3期
关键词:论点杜甫

黄姗姗

原作雏形

借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对充分学习他人经验的肯定,而如今,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们还应该强调立足自身,兼取众长,自出机杼,借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诚然,人各有所长,不断汲取他人经验,汇其智于本我淙淙之川,是丰富自我的不二选择。

牛顿身为近代物理学先驱,坦言“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假若牛顿不善于吸收利用前人的成果,未必能有这样的成就。诸葛亮师从水镜先生时,博闻强识,广泛获取前人知识,终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代名臣。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苏联旧航母瓦良格号改建的,让我国航母技术实现了突破。回望过去,汲取他人经验多么重要,此即为“借他山之石”之功效。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无论如何借鉴别人的经验,都应回归本我,即砺本我之玉。

诗仙李白不受当时诗文的桎梏,从古文中汲取灵感,自成一体,写下无数传世佳作,摘得诗仙盛名;马克思在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时,将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理论拿为己用,成就了辩证唯物主义;毕加索在一片后印象派浪潮中,寻得合理因素,以己为主,构建了立体主义和现代主义;中国5G之发展,虽为后来者,但坚持自主创新,让中国的5G技术领先全球。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无论何物,都应以本我为基础,坚持一切为我所用,此即“砺本我之玉”。

“他山之石诚可贵,以我为主价更高”,学习他人经验与坚定自我之学并不矛盾,凡事可以互相促进,但以我为主永远为根本,若本我之玉已碎,则再多他山之石也无用。

以舒婷、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们,是文学启蒙思潮、坚定自我初心的典范,其诗作意味深长,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切·格瓦拉自幼读书,受封建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多种政治思想的冲击,但他坚定共产主义思想,终成为第三世界的一面旗帜。

而杜甫、戴复古对于兼取众长和自出机杼的诗论之争,我们可以看到,二者都很重要,但深切领悟他人之长,始终要以成一家之言为目标。杜甫的诗自成一家,引后世无数名人慕名学习;戴复古也一定吸取运用了他人的大量技巧,才得以写出自出机杼的传世佳作。无论兼取众长还自出机杼,都终究要砺本我之玉。

当今时代,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他山之石,青年一代应当用好这他山之石,以砺本我之玉,坚定自己的信念,勇于创新,为中华民族复兴尽绵薄之力。

开头先写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解,但并不准确,其后提出要“立足自身”,最后又转向“借他山之石”。提出论点时,没有厘清概念,导致偏向。

“是丰富自我的不二选择”的表述过于绝对,对兼取众长和自出机杼二元关系思辨不足。

这段话罗列事例,议论偏少。

“瓦良格号”这个例子并没有体现兼取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等同于“自出机杼”,也不代表“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除了“5G技术”,所举事例其实都在讲二者的结合,论证缺少层次。“以本我为基础,坚持一切为我所用”体现不出“砺本我之玉”这一观点;也没有说明若不想随人脚后、因袭模仿,应该怎样去做。

“以我为主永远为根本”的表述过于绝对。

这段话堆砌论据,没有论证清楚“兼取众长”和“自出机杼”之间的关系。整段论证方法单一,缺少深刻议论。

这段话强调了以“成一家之言”为目标,提到了要兼取众长,但议论不周密。升格时,要明确这些观点在生活中的作用,是兼取众长重要还是自出机杼重要,然后进行二元思辨。

“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他山之石”的说法不准确。

问题剖析

1.缺乏思辨能力,认识模糊

议论文的说理一定要缜密辩证。考生要认真分析问题,提高认知水平和感悟能力,学会辩证看待,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比如兼取众长有什么好处,什么情况下存在不足?升格时,可以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和“隐含前提”的概念。考生要有辩证思维的头脑,不为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为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写作文时,要对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能对相关概念作出界定,对比探究、扶正矫错,澄清混乱认识。

2.论证方法单一,缺少议论

有了明确的论点,掌握了足够的论据,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将其堆砌在作文中,不能算是合格的议论文,更谈不上以理服人了。由于论点和论据的联系可以有各种方式和形式,因此,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辩证分析法等。在写作时,论证方法运用得越恰当,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议论也就越严密深刻。

微雕成文

借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

◎李萌萌

唐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认为去伪存真、兼取众长,是写好诗歌的基础;宋代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认为写诗应自出机杼,表现个性和风格,切忌一味因袭模仿。两位诗人倡导的写诗理念,或兼取众长,或自出机杼,都是他们取得巨大诗歌成就的原因。

我以为,兼取众长是基础,是积累,是巨人的肩膀,是不竭的源泉;自出机杼是目标,是方向,是个性的彰显,是自我的完善。当然,兼取众长,容易因袭模仿;自出机杼,容易闭门造车。但不兼取众长就不能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就会缺少底蕴;不自出机杼就不能创新发展、不断精进,就会缺少活力。我们当辩证看待二者,借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

牛顿身为近代物理学先驱,坦言“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假若牛顿不善于吸收利用前人的成果,未必能有这样的成就。诸葛亮师从水镜先生时,博闻强识,广泛获取前人知识,终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代名臣。回望过去,汲取他人经验多么重要,此即为“借他山之石”之功效。不过,“他山之石诚可贵,以我为主价更高”,学习他人经验与坚定自我之学并不矛盾,二者可以互相促进。若本我之玉已碎,则再多他山之石也无用。

兼取众长要正视自我,不能因袭模仿,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和需求,也不能盲目博采,可以继承也可以借鉴,可以弘扬也可以舍弃。自出机杼不能随人脚后,也不能盲目独断,要在长期积累中展现个性,发展创新。比如以舒婷、北岛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们,掀起文学启蒙思潮,坚定自我初心,其诗作意味深长,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兼取众长为生活提供了“浓墨重彩”,世界却因自出机杼而异彩纷呈;兼取众长给予创新根植的肥沃土壤,自出机杼面向未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回归杜甫、戴复古诗论之争,我们可以看到二者所倡导的写诗理念都很重要,但深切领悟他人之长,始终要以成一家之言为目标。杜甫之诗兼取众长,打好基础,才得以“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而戴复古之诗也一定兼取他人的技巧,才得以写出自出机杼的传世佳作。无论哪一种,终究是要借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

人们在追求自我、追求创新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和互相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人生节点有不同的追求,兼取众长是促进融合、积淀养分的手段,自出机杼是保持清醒、自信发展的必然需求,不同时空的倾向各有不同,并将不断变化着。

青年一代应当用好他山之石,砺本我之玉,坚定信念,勇于创新。

【安徽濉溪中学】

开头引述更契合观点的诗句,进行准确的解读,概念清晰。

通過对比分析和辩证分析,提出中心论点。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辩证分析。

这段议论对事物作出了全面的观照,注重理性地分析、公正地评判,并注意把握论证的分寸,缜密思辨。

照应开头,对中心论点进行升华。

运用联系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既对立又统一,且联系具有多样性。

运用整体意识,联系现实,面对未来,使观点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论点杜甫
法律英语写作中的公共政策论点
杜甫的一生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杜甫的维稳观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