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2023-11-18 19:04何倩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成都市乡土心理健康

■何倩倩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地方特色资源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开发与研究价值,陆续建设成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创造出乡土课程资源与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传统教学科目相结合的成功经验。这一新变化为传统课程打开新的视角,为更多的学科领域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启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学科需要,将师生熟悉的成长和生活环境针对性地进行开发,赋予乡土资源以教育意义,既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活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与热爱,为实现心理平衡发展助力。

一、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乡土课程资源

中华大地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经济等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创造出地域性的物质、精神财富,能够赋予地方生长与发展的个体独特的生活经验与个人情感认同[1]。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教育工作者充分挖掘行政地区范围内成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经验,将之开发成反映文化心理学和一系列的积极意义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课程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服务。

将师生熟知的生活圈子中的事物引入学习生活中,对于培养学生积极阳光地生活以及在发现、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力、综合实践能力有着深远且现实的意义。这也同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一脉相承,对于推进与落实新课程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科学为理论基石,以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性咨询为工作重点,形成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经过三十余年探索与实践,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心与育德协调统一,教育理念逐渐由问题观向成长观转变,教育目的由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发展为实现全体学生全方位发展,从注重障碍性心理问题解决发展为培育个体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逐渐形成,承受压力与挫折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良好。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个体,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并关注,相应地提供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个体尽快摆脱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开发的意义

(一)以教学形式促进成都市本土资源可持续优化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如查阅馆藏数字资料、设计团体辅导活动、实地走访调查、组织参与公益活动、寒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师生深入探索和挖掘成都市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与认识,不仅能从宏观层面把握党与国家对家乡的路线、方针、政策,明晰家乡未来发展方向,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而且能从微观角度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在古今对话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丰富课余生活。

(二)融入地域特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体系

乡土课程资源具有本土性、真实性、契合性的特点。教学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将最真实、最质朴、最富饶的乡土资源开发成教育资源,能更好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感知理解的次序科学地选取教学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成都市作为千年古城,开发其地理、历史、人文资源是一个浩大的系列工程,只有将社会各界的能人志士吸纳进来,用集体的智慧不断推演、反复创思,才能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丰富心理健康课程资源体系,发挥出超越教育教学的深远价值;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以热血与激情的状态,将成都市地域特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其创新性与趣味性在无形之中会加深教学成效,产出最直观的乡土素材作为知识背景以供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点的拓展;也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活动形式,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育自我体验、自由思考、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四川省成都市是1982 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4500 年城市文明史,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成都市作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引领者之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一)自然生态资源

成都市地形地貌十分别致,兼具平原、丘陵与高山,拥有享誉世界的山水奇观。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2],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岷江源头倾泻而出的江水是养人生息的宝贵资源,在李冰父子的主导下,都江堰水利工程应运而生,成为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特有的高原地势会造就雪原奇观,成都市西岭雪山不仅有覆盖率达90%的原始森林,也有6000 多种珍稀植物,各种动物常出没于林间山涧。冬季这里是冰雪的世界,西岭雪山景区近20 个雪地游乐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热烈欢迎,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大型雪上游乐场”“全球最温暖的滑雪场”。

(二)历史人文资源

自西周时期周太王为成都市赐名后,四千余年间这里人才辈出,创造出无尽的历史人文资源。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被称作杜甫草堂,草堂占地面积近300 亩,杜甫留下的经典佳作皆有收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草堂也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是历史上第一次对成都三国历史文化遗迹整合。自古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的美誉,以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对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三)科技文化资源

成都市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先进能源、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拥有空间聚集、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科技文化集群。四川科技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地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成都市还有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为一体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被称为“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实施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工程的主要研究基地之一,具有生物、历史、地理意义。不仅是熊猫文化,成都市还拥有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作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道教文化节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和教义思想,向世界展示道教文化的精髓。成都人爱喝茶,爱泡茶馆,在茶馆里点一杯茶打个盹儿或看闲书,或是凑在一块儿打麻将、斗地主,摆“龙门阵”,这是成都的茶馆文化。无辣不欢,无火锅不成都说的是成都的火锅文化,作为一道享誉世界的美食,是成都人的家常便饭,热气腾腾、香辣绯红的锅底涮上各式各样新鲜的食材,让人面红耳赤,魂牵梦绕。

四、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课程结合的建议

成都市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素质培养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承担着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实现学生素质发展的重任,与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可以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角度出发,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紧跟时代特色,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4]。

(一)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相结合

1.挖掘乡土课程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素材

哈尔滨市供暖时间为6个月,本项目经过1个采暖季的运行后,累计耗电为506万度。电价按0.5元/度计算,核算成本为38元/GJ,折合供热面积15元/m2。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设计中的重点。适当挖掘乡土课程资源,将学生成长环境中耳熟能详的案例与经典事迹转化成教学素材,赋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教育意义;利用本土化的教学素材引起学生群体的集体共鸣;以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的讲授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比如,成都武侯祠作为三国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经历可以为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等板块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也可以为团队精神、领导力和洞察力等心理品质提供课堂教学案例。说到大熊猫,那憨态可掬的模样能够融化所有人的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拥有国宝大熊猫的繁衍发育、生存现状、外交价值等多方面信息,不仅能够提供图片影视资源,更有国内外网络在线资源可供查阅,由大熊猫这一物种推演出生态环境的现实情况、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可以引起学生对感恩、希望、友善、爱等元素的思考。

2.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组织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公共课,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服务于课堂主体——学生[5]。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同的主题内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到总结反思都需要精心设计。乡土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赋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活动与心理剧等活动形式地域特色,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6]。

心理剧作为教育与实践价值并存的教学形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成都市大量的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利用,比如,利用心理剧形式演绎杜甫的人生经历,让同学们思考杜甫的职业选择,学会心态调整,学会利用间接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学会发挥自我价值。李冰父子与都江堰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创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也具有艺术创作价值,可以为人际关系、团队合作、领导力等课程内容服务。

3.整合乡土课程资源,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任务,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等现实需要。团体心理辅导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能够在现实的人际交互作用中创设真诚而又温暖的团体气氛,使学生逐渐开放自己,增进相互了解,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观察、体验与学习,加深自我认识,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习不同的行为与处事方式,实现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社交智力、情绪商数是现当代学生需要培养的知识技能。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都能从容应对,举止谈吐得体,善于结交新朋友,机智幽默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可以在团体交往中锻炼。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创设和谐、温暖、理解的团体心理氛围,使团体成员充满归属感,迅速找到自我价值。如破冰阶段的“猜猜我是谁——个人名片展示”活动,将乡土元素融入活动中,让学生的自我介绍向成都市特色靠近,能够使学生更加有安全感与肯定感,可以迅速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

(二)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课外实践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只有打破单一教学模式,将学生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课堂内外相互联动,层层递进,才能预防心理疾病、识别心理误区和锻炼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健康、乐观、自信、积极的心理素质[7]。

1.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指导课外行为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学校、个人成长经历等各种因素交互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状况,课外行为训练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学生群体中出现学习生活压力大、合作交往意识不强、进取动力不足、缺乏竞争挑战精神等现象具有预防和矫治的作用。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行为训练,能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加深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体验到校园中感受不全的真实社会生活。学生将课堂里的理论知识在课外行为训练中运用,能够端正生活、学习态度,激发潜意识中的各种潜能,以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自觉发展自我[8]。

成都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风景胜地可以提供多样的场地进行课外行为训练,比如,青城山可以实现爬山、徒步、露营等户外活动,在徒步过程中开阔视野,感受生命的奥妙,挖掘内心深处对自然和动植物的爱,激发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憧憬和爱慕之情,探索生命的奥秘。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学生的光明未来,带给学生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培养学生的乐观感恩之情。通过参观游览刘湘、刘文辉公馆,通过感受刘湘、刘文辉的爱国情意培养现代人的爱国情怀。心中有国,就像在精神上有了家,有了依靠,了解爱国志士的生平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愫,让学生拥有积极面对挫折与挑战的勇气,以积极心态看待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2.综合乡土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中的最高需求,在心理上表现为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将个人的能力发挥至最大程度,从容地应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并对自我感到满意[10]。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学生依托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原理,在实践中组建对真实的事物和现象直接的体验和经历,并有能力发挥自我价值维系与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创造出一个自我实践与自我成长环境。

利用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和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更能促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体会。比如,组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以调研的形式认识家乡与捕捉家乡的变化,在实践中培育问题意识与解决意识,在思考如何帮助家乡发展并为之尝试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支教活动,做知识的传播者,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充当志愿者等,培养热爱与建设家乡的情怀,在实践中寻找自我价值。

3.积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经验,构建乡土资源网络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信息获取、知识习得和休闲娱乐的载体,具有实时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与跨越时空的特点。现如今互联网媒介已经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新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节课堂气氛。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媒介的优势,建设现代化、科技化的教学资源。

成都市乡土课程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经验可以通过课堂实录、心理图文推送、心理微课、心理科普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建设成为一门改革试点课程。富有成都市地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全国各地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更高能力及情感价值。借助互联网平台,成都市乡土视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交流探讨,共同开发新的乡土课程资源以构建乡土资源网络。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维护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正在建设完善中。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也在改进,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四川省成都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成都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合理地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心理认知能力,还能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家乡的认同感中学会感恩、热爱生活,同时促进成都市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猜你喜欢
成都市乡土心理健康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