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合并良性黑棘皮病与代谢综合征研究

2023-11-18 12:38朱海红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300457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腰围空腹胰岛素

朱海红(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 300457)

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下青少年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较以往发生较大变化。从饮食方面看,在食物更为富足、食物选择度更高的情况下,青少年往往更喜欢食用一些口感相对较好但热量较高的食物,由于摄入量相对较大,而且高热量食物在其日常食物摄入中的占比不断升高,因此其脂肪积累量也日益增多。从运动方面看,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严重缺乏运动也是导致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青少年的肥胖风险。我国青少年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其不仅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容易引发“三高”以及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问题。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是由多种代谢紊乱病情共同组成的症候群,而肥胖正是此类患者的典型特征。代谢综合征患者机体存在的多种代谢紊乱症状往往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意味着不同的代谢紊乱病情会相互影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调控,会使病情陷入恶性循环。从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上看,中心性肥胖是该病的基本条件,但是否患有本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血压、糖代谢以及脂代谢情况。良性黑棘皮病常被认为与机体内分泌异常有关,研究显示,良性黑棘皮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糖代谢异常问题,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合并良性黑棘皮病的肥胖青少年自然属于代谢综合征高风险群体。青少年肥胖既可能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可能患有代谢综合征,由于良性黑棘皮病与人体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相关,因此可通过该病来分析肥胖青少年的机体代谢情况。为推动相关研究,本文将对比单纯肥胖青少年与肥胖合并良性黑棘皮病青少年的各项相关指标参数,分析黑棘皮病在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治方面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取自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青少年肥胖患者,76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良性黑棘皮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区间10-18周岁,平均年龄(13.13±4.15)周岁。实验组患者38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区间10-18周岁,平均年龄(13.19±4.29)周岁。纳入标准:BMI指数超过95%同年龄性别群体。排除标准:有明确内分泌既往病史、占位性病变、精神智力障碍、近期存在影响体重的用药行为。数据采集前已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均表示自愿参与研究,研究方案已呈报伦理委员会并获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基础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所选患者组间变量唯一,符合组间对比要求(P>0.05)。

1.2 方法 根据BMI指数计算要求,所有患者均先测量身高和体重。由体检经验相对丰富的护士负责基础测量和数据记录工作。为保障精度,使用超声波式身高体重测量仪,该设备体重测量精度为0.01kg,身高测量精度为0.01m。由护士指导患者背靠设备撑杆站立于承载台上,患者挺胸站直,随后由设备自动读取身高、体重参数,每位患者进行两次测量取其平均值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平方,其中体重取kg为单位,身高取m为单位。测量腰围时要求患者直立,双脚打开,两脚尖朝向外侧,保障左右两侧脚尖与左右两侧肩外缘齐平,患者双臂交叉置于胸前,找到髂嵴最高点和肋下缘,以二者连线中点为基准点围绕患者腹部一周即为患者腰围,在患者呼气末读取数据。使用前端带数字读数计的腰围尺进行测量,读数精度为0.01cm,按照相同测量方法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患者腰围数据[1]。使用常规汞柱式血压仪测量患者血压,测量前确保汞柱位于刻度零的位置。首先安排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下保持静息状态15min左右,而后取任意手臂,将掌心向上平置于桌上,目视调整测试手臂高度,使手臂与患者心脏高度保持平齐。绑扎气袖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气袖和患者肱动脉之间,位置调整完毕后开始充气,充气至听诊器不能闻及肱动脉脉搏后再压球囊1-2次,打开放气旋钮缓慢放气,水汞柱下降依靠听诊器识别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按照相同方法间隔5min测量两次血压参数并取平均值记录[2]。使用自动生化仪分析患者静脉血并记录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其他血脂相关指标参数,患者采血前应至少保持12h以上空腹状态以规避其他影响因素。空腹血糖采取抽血检查的方式进行,同样在12h以上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检测,参数精度控制在0.01mmol/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采静脉血后取一定量样品加第一试剂置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执行第一步程序,随后加入第二试剂继续执行检测程序,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读取患者空腹胰岛素指标参数,精度控制为0.01mU/L。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患者血糖OGTT 2hBG以及胰岛素OGTT 2hINS[3]。试验前患者空腹时间应在12h左右,抽血前患者应处于静息状态,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标本,然后按照1.75g/kg的葡萄糖负荷量(葡萄糖总量上限为75g)饮用葡萄糖水,总量在250-300ml之间,要求患者在3-5min左右饮用完毕,服糖后30min抽取一次静脉血标本,间隔1h后再次抽取静脉血标本,间隔30min后再抽一次静脉血标本,根据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测定患者葡萄糖耐量情况,其中血糖部分精度要求为0.01mmol/L,胰岛素部分精度要求为0.01mU/L。根据各项糖代谢检测所获数据计算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其计算公式为(患者空腹血糖参数×患者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系数,胰岛素抵抗系数取22.5[4]。

1.3 评价标准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BMI指数、腰围、血压、血脂、糖代谢指标来分析黑棘皮病评估青少年肥胖患者代谢综合征风险方面的价值。以BMI指数大于同龄同性别95%的定义为肥胖,以28为分界线,在28-32之间属肥胖范畴,32以上属于非常肥胖,其参数越高说明患者肥胖情况越严重。腰围方面,当腰围参数大于90%同性别同年龄者时即认为超标,腰围参数越大说明其中心肥胖表现越明显。根据儿童青少年腰围临界点男生10-18周岁P75范围为65.9-76.8cm,P90范围为73.1-83.0cm,女生P75范围为62.2-71.3cm,P90范围为67.8-76.1cm,超出此标准范围外,数值越大说明其肥胖情况越严重。15岁以下病例标准血压取值范围按照儿童计算标准计算,即标准收缩压=80+年龄×2,标准舒张压取标准收缩压2/3,单位均为mmHg,15周岁以上的病例标准血压取值范围套用成人标准,即标准收缩压为90-140mmHg,标准舒张压为60-90mmHg[5]。在取值范围外,血压指标参数越高代表其高血压情况越显著。总胆固醇标准范围为2.8-5.2mmol/L,甘油三酯应在1.47mmol/L以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标准范围分别为0.96-1.15mmol/L以及0.9-1.55mmol/L之间,以标准值和标准范围为参考,各项脂代谢指标参数越高说明其脂代谢情况越差。血糖代谢方面,空腹血糖标准值在5.6mmol/L以内,空腹胰岛素浓度25mU/L以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下OGTT 2hBG应在7.8mmol/L以内,而OGTT 2hINS应在180mU/L以内。空腹血糖越高代表患者糖代谢情况越差,空腹胰岛素浓度越高说明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越明显,以OGTT 2hBG和OGTT 2hINS的标准范围作为对照基础的前提,如果所得参数越高,则说明其血糖水平越高、胰岛素抵抗越明显。

良性黑棘皮病诊断标准:观察患者颈周、腋下以及肘窝等皮肤褶皱较多的部位是否存在色素沉淀以及过度角质化的情况,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观察到疣状或乳头样增生,皮损表现与皮肤脏污相似,正常皮肤清洁行为不能去除。结合年龄特点,此年龄段患者存在上述症状首先考虑为良性黑棘皮病。

1.4 统计分析 所有采集到的相关指标参数均输入到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n(%)]进行表示,采用t、卡方进行验证,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BMI、腰围、血压指标参数对比 实验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BMI、腰围、血压指标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BMI、腰围、血压指标参数比较(±s)

组别(n=38) BMI(kg/m2) 腰围(cm)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实验组32.77±4.85 97.79±10.45 129.49±17.5585.56±10.46对照组26.95±5.11 88.26±9.76119.54±17.3577.95±10.94 t 5.09244.10842.48543.0993 P<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参数对比 实验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三项指标参数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参数比较(±s)

组别(n=38)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实验组4.73±0.912.23±1.021.14±0.253.53±0.57对照组4.79±0.931.78±0.941.13±0.263.55±0.55 t 0.28421.99980.17090.1556 P>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各项糖代谢指标参数对比 实验组空腹胰岛素、OGTT 2h血糖、OGTT 2h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参数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参数对比(±s)

组别(n=38)空腹血糖(mmol/L)OGTT 2h胰岛素(mU/L)实验组5.54±0.8733.67±10.859.44±2.13233.76±83.55对照组5.49±0.8523.51±9.766.57±1.41196.47±70.32 t 0.25344.29156.92602.2053 P>0.05<0.05<0.05<0.05空腹胰岛素(mU/L)OGTT 2h血糖(mmol/L)

2.4 根据实验组38例患者空腹血糖参数以及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值为(7.64±4.35),根据对照组38例患者空腹血糖参数以及空腹胰岛素浓度计算所得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值为(4.97±4.05),采用t检验计算得出t=2.76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肥胖是严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健康问题,现如今,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肥胖者占比不断升高,这与现代化生活模式下青少年饮食、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长期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运动量偏少以及作息不规律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肥胖患病风险。肥胖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显而易见,其中既有生理健康影响,也有心理健康影响。首先,体型肥胖的青少年,由于其自身体重相对较大,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其机体负担和能量消耗水平也相对更大,这种情况下,肥胖青少年往往存在运动量较少、运动能力较差等问题。其次,肥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展,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这会进一步减少脑部供氧量,因此肥胖的青少年往往存在精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头脑迟钝等问题。此外,肥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呼吸系统负担,肥胖的青少年往往存在呼吸阻力大、打鼾等情况。最后,肥胖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问题,临床研究认为,肥胖是导致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不同肥胖程度的青少年其内分泌和代谢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6]。正常情况下,青少年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类疾病的风险相对较低,但肥胖青少年上述疾病发病风险相对更高,这与其超标的体重有直接关系。从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上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糖代谢和脂代谢问题,一些已经达到Ⅱ型糖尿病标准的患者甚至已经出现了某些并发症,说明肥胖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7]。

肥胖虽与代谢综合征有密切联系,但并非所有肥胖的青少年都存在代谢综合征问题,从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肥胖青少年实际情况上看,其中既有尚属单纯肥胖的患者,也有已经出现代谢综合征问题的患者。属于单纯肥胖的青少年其机体各项代谢功能相对正常,即使有某些指标参数超标,其程度也相对较轻,这种情况下,其在未来生活中必须进行饮食控制,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运动锻炼,在完善的饮食生活习惯调控下,其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较大改善[8]。但对于已经存在代谢综合征问题的患者,其必须根据当前各项代谢指标参数进行针对性治疗,因此,区分单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是改善肥胖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内容。良性黑棘皮病往往与人体代谢状态变化有直接关系,从既往临床经验上看,青少年肥胖合并良性黑棘皮病往往意味着其机体代谢状况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问题,相较于单纯肥胖者,此类患者机体代谢状况往往更差,尤其是糖代谢和脂代谢方面普遍存在病理性改变,因此对照分析单纯肥胖青少年和合并良性黑棘皮病肥胖青少年的代谢状况差异非常重要[9]。本文采取分组对照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单纯肥胖青少年和合并黑棘皮病肥胖青少年的基础体格参数、血压、血脂以及血糖差异,作为代谢综合征主要诊断指标,上述指标参数差异能够进一步说明良性黑棘皮病在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治方面的重要价值。

从本文研究数据结果上看,其体重指数、腰围参数、血压参数明显高于单纯肥胖者,这说明合并良性黑棘皮病意味着患者肥胖程度更严重、高血压风险更高。而从脂代谢各项指标参数对比上看,合并黑棘皮病的患者,其甘油三酯水平相对更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参数差异不明显。从各项糖代谢指标参数对比情况上看,合并黑棘皮病的患者其空腹胰岛素浓度、OTGG 2h血糖、OTGG 2h胰岛素指标参数水平相对更高,而且在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后发现合并黑棘皮病的患者,其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对更高,这意味着此类患者进一步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更高[10]。上述讨论充分明确了良性黑棘皮病在青少年代谢综合征诊治方面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腰围空腹胰岛素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