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废菌渣栽培草菇技术

2023-11-19 03:21
乡村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草菇培养料出菇

邓 琳

武平县岩前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福建 武平 364302

0 引言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目前已在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北省等地规模生产。当前,杏鲍菇栽培大部分采用玉米芯、木屑、麸皮、玉米面、豆粕等营养丰富的原料。但在杏鲍菇栽培中,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出一茬菇后就不再出菇,而是等新的菌包出菇。此时的废菌渣营养仍然非常丰富,却常被当作废弃物处理或者成为农业垃圾随意焚烧、丢弃。随着杏鲍菇栽培量的增加,废菌渣的堆积量也不断增大,进而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因此,及时科学地处理杏鲍菇废菌渣,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显得尤为重要[1]。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Singer]是盛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喜温、喜湿腐生食用真菌。草菇栽培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2]。草菇通常采用简易菇棚进行常规种植,但这种种植模式不仅不易控制草菇的生长环境,而且会耗费大量人力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杏鲍菇废菌渣作培养料栽培草菇的新型培育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以杏鲍菇废菌渣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生石灰等辅料,经过化学发酵处理等工序,配制成适合草菇生长的培养料。应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将原来当作废弃物的菌渣再次利用,又能培育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草菇,同时节约成本、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

1 草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1.1 温度

草菇属于高温性菌类,但不同品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草菇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为10~44 ℃。由此可见,草菇更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草菇担孢子的萌芽温度一般在30~40 ℃,40 ℃时萌芽率最高,30 ℃以下萌芽率较低。如果温度超过45 ℃或者低于25 ℃,担孢子均不发芽。草菇子实体的发育温度主要在24~33 ℃,一旦外界温度低于20 ℃或者高于35 ℃,则草菇难以形成子实体。

1.2 光照

草菇喜散射光,强烈的直射光对其子实体生长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草菇的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完全不需要光照。但散射光是促进草菇子实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在黑暗中菌丝不会形成子实体。适宜的散射光能促进草菇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健壮生长,增强其抗病能力,并有利于色素的转化。

1.3 通风

草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只需要每天短时间通风换气即可,但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较多的氧气,尤其是子实体快速发育时需要大量的氧气。若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使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工作人员在栽培草菇时应科学通风,风速不能太快、通风时间不能太长,培养料水分不宜太多。

1.4 湿度

草菇适合在高湿环境中生长,培养料的含水量通常在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80%~95%。一旦空气湿度降到80%以下,草菇的生长发育速度将受到严重影响,成活率也将明显降低,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烂菇和死菇。因此,在栽培草菇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75%左右为宜,若低于60%或高于90%,皆不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空气相对湿度在菌丝生长阶段以80%为宜,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85%~95%为宜[3]。

1.5 酸碱度

草菇适宜在偏碱的环境中生长。其菌丝正常生长的pH 值在4~8(pH 值以6.2~7.5 为最佳,菌丝生长最为旺盛),pH 值小于3或大于9时菌丝生长受抑。草菇子实体形成的适宜pH 值为5~7。在草菇生产中,最好将培养料的pH 值控制在8 左右。这样可有效防止杂菌的污染,且基本不影响草菇的生长。

2 草菇栽培技术

2.1 培养料配制

2.1.1 预处理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配制草菇培养料一般按照每平方米的投料量计算,即每平方米培养料使用规格为34 cm×17 cm 的杏鲍菇废菌包100 包、碳酸钙0.4 kg、牛粪2.0 kg。工作人员需要先将废菌渣进行破碎处理,然后统一堆积到专用场地,并进行喷水处理,喷水时间以3 d为宜,当废菌渣流出的水由黑色变为黄色以后,则停止喷水。这一道工序结束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牛粪、碳酸钙与废菌渣均匀混合制成培养料[4]。工作人员在进行预处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应认真挑选废菌包,确保废菌包表面清洁无杂物,没有残留的子实体组织,以防止杂菌感染或引发病虫害,进而影响草菇产量和品质;第二,要尽量将废菌包的塑料袋去除,塑料袋不利于菌丝的生长;第三,废菌渣被粉碎以后,应当及时将其摊开晾晒,摊开的厚度不宜过厚,以防止底层渣料出现发热变质的情况。

2.1.2 发酵

工作人员在发酵培养料时应当保障透气性良好,透气孔的直径不宜过小,以防止摊料发臭或者发生虫害。工作人员先用2%石灰水对培养料进行预湿处理,为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满足标准要求,可以用一只手紧握培养料确定其含水量。一般情况下,握紧培养料以后,指缝间渗出5~6 滴水即代表培养料含水量符合标准。含水量检测完毕,即刻进入建堆发酵环节。由于培养料已被粉碎处理,其颗粒相对较细。工作人员在建堆时,应注意料堆的长度与宽度。一般情况下,料堆的宽度为50~60 cm,长度应在2 m 以上,透气孔的直径以15 cm 为宜。如果在夏季进行发酵,那么培养料的内部温度极易在60 ℃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应当保证每间隔24 h 翻堆一次,并用石灰水调节培养料的含水量,使含水量始终保持在70%~75%。如果培养料含水量低于70%,则其发酵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滋生更多的杂菌;如果含水量高于75%,培养料就会出现厌氧反应,将出现培养料pH 值小于7 的情况,这种酸性环境会对草菇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5]。经过发酵,培养料的pH值应为8左右,而且整个料堆不能出现虫害与发臭现象。当培养料重新建堆,温度再一次在60 ℃以上时,则可以在堆闷24 h 以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2.1.3 消毒

经过发酵处理后,培养料的内部温度处于不均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局部区域将极易滋生害虫或者杂菌,而利用巴氏消毒法可以彻底杀死虫卵和杂菌,并且对提高草菇品质与产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消毒之前,工作人员应先将培养料运送至出菇室,然后将其铺成厚度为50 cm 左右的料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加盖塑料薄膜的方法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当培养料内部温度在60 ℃以上时,开始进行灭菌处理,灭菌时间控制在8~12 h;之后让培养料自然冷却,当培养料温度为35 ℃左右时,可以移动塑料膜进行通风排气。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料即可用于草菇栽培。

2.2 铺料、播种

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畦,畦宽以80 cm 为宜、长度视出菇室而定,畦深30 cm,畦间距为30~50 cm;然后将浸泡好的培养料在畦内铺成龟背形,也可铺成波浪形,以有效防止热量的散失与水分的蒸发;播种前用5%石灰水浸畦,并用多菌灵等药剂做防虫杀菌处理。当培养料内部温度始终处于35 ℃左右时,说明培养料已经具备播种条件。这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撒播、穴播或者条播的方式播种,每平方米培养料播种量一般在0.5 kg 左右。播种后在料面覆膜保湿,等菌丝封面后撤去薄膜,待菌丝发满后补水(pH值为9~10),补水后的第二天应在出菇室内增加灯光刺激和喷雾加湿。

2.3 菌丝生长期管理

菌丝生长期管理的两个关键要素是通风与温度控制。一般情况下,草菇菌丝生长期间,出菇室内的温度应当始终控制在32~35 ℃,培养料的温度控制在35~38 ℃,这样更有利于菌丝的快速生长。同时,出菇室内的空气湿度应当保持在85%~90%。为了防止温度与湿度失衡,工作人员应当每天定时测定出菇室内的空气温度与湿度。草菇菌丝生长期间无须光照,因此在菌丝生长的最初阶段,应关闭出菇室的门窗。如果室内温度过高,每天可以在外界温度最高的时间段通风换气30 min,以防止培养料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如果出菇室内的温度过低,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塑料薄膜对培养料进行苫盖处理,以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

2.4 出菇期管理

草菇生长周期较短,播种后5~6 d 培养料表面长满菌丝。这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出菇阶段的温度管理、水分管理、光照管理、通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工作。

2.4.1 温度管理

在出菇阶段,如果培养料温度变化幅度大,会直接影响出菇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应对培养料的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温差不得超过4 ℃。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采取开窗通风的方法,让出菇室内的空气充分流动,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温度过低,则可以采取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提升培养料的温度。

2.4.2 水分管理

草菇播种后8~9 d,菇床上面会出现少量的“信号菇”,说明此时的草菇菌丝已经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为使培养料的湿度满足草菇的生长需求,工作人员应当遵循“勤喷、轻喷”的原则,用喷雾器及时对培养料进行补水,并随时对培养料湿度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补水时所用清水的温度应当接近空气温度,二者间的差值不得超过4 ℃,这样才能给草菇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2.4.3 光照与通风管理

光照对草菇子实体的色泽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在菌床上面长满菌丝以后,出菇室内应当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刺激草菇原基与子实体的快速发育。需要注意的是,草菇对直射光线较为敏感,一旦太阳光直射到草菇原基,将严重影响草菇的正常发育,因此出菇室内应当避免直射光线的出现。另外,草菇属于好气性食用菌,尤其在原基形成以后,需要大量氧气才能促进子实体的快速发育,因此工作人员应每天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2.4.4 病虫害防治

草菇栽培的整个过程都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病虫害发生较多,而且发生的速度较快。为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工作人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严格把关菌种质量,选用适龄、生命力强、无病虫害的菌种;第二,加强消毒除虫工作,如培养料及辅料要经适当的堆制,再通过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第三,杀虫剂应当选用低残留的低毒农药,当草菇进入出菇期以后,禁止使用农药,避免出现农药残留现象。

2.4.5 采收

草菇是众多食用菌当中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的一种菌类。在温度、湿度与光照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草菇从播种到采收大约只需要14 d。在子实体到七八成熟,苞膜未破之前,便可以采收头潮菇。采收时,工作人员应当按住培养基并捏稳菇体,将草菇轻轻旋转摘下,要避免碰伤邻近小菇,以收获产量高、品质好、商品价值高的子实体。头潮菇采收完毕,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清理菇床,并用石灰水或者尿素水溶液对菇床进行喷洒。

猜你喜欢
草菇培养料出菇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草菇增产有三法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