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动 双向赋能全面推进“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

2023-11-20 09:42团山东省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20期
关键词:校地进社区团支部

文 | 团山东省委

今年4 月以来,团山东省委结合本地实际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聚焦解决“地方基层治理缺人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的突出问题,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动能。“趁青春,进社区”成为广大齐鲁学子的青春时尚。

坚持组织化动员,把好社区实践政治关

聚焦政治学校功能定位,以组织化动员为基本路径,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融入社会“大课堂”。

强化顶层设计。联合省教育厅制发《关于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的工作方案》,召开全省工作部署会,全过程把关定向、节点提示,阐释好“需求怎么对接、项目怎么设计、过程怎么保障、成果怎么评价”等问题,自上而下推动项目有序开展。

坚持试点先行。选定高校集聚的6 市为试点,组织62 个镇街与184 个院系先行先试、探索经验,非试点区域不等不靠、同步推进。组织各市团委和教育部门对试点县(市、区)和高校进行调研评估,发布案例汇编,推广经验做法,随后在全省层面铺开实施。

注重骨干引领。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学生团干部、“青马学员”和学生党、团员示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广泛参与。截至目前,全省4945 个社区(村)、高校2.21 万个团支部参与结对,52.75 万名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日常报到,55.26 万名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集中报到。

坚持项目化推进,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图 | 青岛市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

紧盯党政关注、群众关心、青年能为的领域,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卫生医疗等方面,项目化推进实践活动。

突出需求导向。按照“社区点单—高校派单—院系接单”的“菜单式”工作模式,市县团组织挖掘基层需求,高校依托现有“APP”“小程序”,优化发布报名、岗位征集、过程管理等环节,院系发动大学生按照日常课余时间常态化报到、寒暑假期集中式报到、重大活动阶段性报到等方式,与社区共建结对、提供服务。

突出团队建设。各高校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优秀辅导员带队指导,组织专业课教师协助打造特色服务项目,优先选拔团学骨干、专业对口学生组建项目组开展社区实践。

突出品牌思维。以“一校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为抓手,引导高校在打造常规型服务项目的同时,发动4742 个社团功能团支部横向参与,丰富实践活动类型,凝练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品牌。

坚持社会化运行,搭建校地合作大平台

坚持党建带团建,统筹用好校内外资源,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团建互促、社会融入的共建格局。

推动骨干兼职。邀请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到学校兼任团支部团建指导员,组织2594 名高校团学骨干到镇街、社区(村)兼任团干部,打通资源社会化渠道,为团支部开展工作赋能,为青年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促进资源共享。将大学生社区实践工作融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与社区青春行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紧密结合,形成市县团委主导、高校团委配合、镇街青工委落实的协同联动、双向赋能模式,校地双方共建实践项目、共享实践成果。

强化激励保障。校地团组织主动争取党政支持,提供经费保障,持续优化大学生实践场景体验,高校将实践情况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在实践结果价值应用上,推动校内校外、团内团外相衔接。

坚持制度化保障,打造常态推进新机制

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以制度化推动常态化,确保社区实践工作落地见效。

高标定位。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项目纳入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重点事项清单,列为2023 年山东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部门一品牌”项目和团省委重点突破的深化改革项目,全省域综合探索推进。

打擂比拼。在全省高校共青团开展年中、年底两次打擂比武,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作为重点展示内容,高校团委书记登台亮相,在打擂赛绩中交流经验,在互学比拼中提炼升华。

综合评价。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开展情况纳入团省委对市县和高校团组织年度考核评价指标内容,列入省教育厅对市县教育部门、高校考核评价的相关指标内容,努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大学生社区实践品牌。

猜你喜欢
校地进社区团支部
惠侨行动进社区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母乳喂养进社区
金士力进社区
食品安全科普要进社区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