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双百共建”工程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2023-11-20 09:42团南京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20期
关键词:街镇校地团干部

文 | 团南京市委

团南京市委以实施“双百共建”工程为抓手,推动101 个街镇团组织对接驻宁高校101 个院系团组织,建立“百街联百院”机制,破解基层“四缺”问题,形成赋能基层组织改革、赋能大学生成长成才、赋能人才留宁三赢局面。

以机制共建为抓手,架设校地互助桥梁

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统领作用。定期举办校地会议,市区两级共召开联席会议36 场,协商重大事项,交流经验做法。

推动实践育人融入基层治理。首创城市社区团建“5×4”工作法等7 项机制,借助高校力量,引导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拓展共青团大思政工作体系格局内涵。

实现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区县团组织负责优化合作内容,细化合作协议,推动落地见效;高校团组织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大学生广泛参与。全市12 个区县团组织与31 所高校团委开展共建,签订协议38 份;124 个街镇、园区与205个高校院系团组织常态结对,实施共建项目267个,并持续向“社区+班级团支部”结对纵深推进。

以岗位共设为依托,打通人才交流路径

优选挂兼职团干部。面向青年教师、学生团干部,协调高校团组织选派213 人,担任区县、街镇挂兼职团干部,长期参与工作。“双百共建”工程实施以来,团栖霞区委选拔18 名研究生团干部担任社区团组织兼职副书记,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

设立共青团工作助理岗。面向优秀大学生,在区县、街镇设置113 个共青团工作助理岗,每年招募5 批、上岗2 个月,累计选拔1800 余人次赴一线锻炼。

建设校外导师队伍。面向全体大学生,由高校团委梳理需求,通过区县团组织邀请120 名地方党政领导、企业家等担任校外导师,定期开展专题报告、实践辅导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社区实践针对性、有效性。

图 | 江北新区龙山社区依托“青年之家”阵地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

以项目共办为牵引,织密协同发展网络

联合开展迎新季社区行活动。以走红色地标、看高新企业等“六个一”活动为主,各街镇团组织共带领4000 名新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同时,举办6 场“宁聚青春”迎新活动,以非遗文创、青春音乐会等形式,引领万名新生了解南京、筑梦南京。团玄武区委打造“青年探百店”品牌,抖音阅读量超2000 万。

共同建设团属工作阵地。结合高校专业、人才优势,指导青年之家等阵地载体,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提供社会融入和岗位实践机会。全市252 个青年之家,两年来开展活动2.1 万余场,参与团员青年近90 万人次。

广泛助力民生服务项目。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设置大学生文明志愿岗等,累计组织4.5万余人次参与活动。着眼大学生就业难题,设置大学生“六进”实习岗,为1 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帮助。国庆期间,动员大学生6000 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以资源共享为保障,实现常态长效共赢

用活“青年议事会”。动员大学生结合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献策出力,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社区“微公益”项目、承接社区“微治理”项目,支持社区团组织为老为小服务等志愿互助服务深入持续开展。

创新正向激励机制。依托“两红两优”“青年五四奖章”等先进评选,打破团组织隶属关系限制,为结对高校设置专项名额,不断完善荣誉激励机制。

发挥资金保障效能。先后在“宁聚青春”等项目上,投入资金210 万元,为大学生配备志愿服务标识和用品,提供交通、餐饮、保险等费用补贴。同时,依托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对校地共建工作予以额外支持,每年为每个街镇提供1 万元经费,促进校地合作百花齐放,推动“双百共建”工程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街镇校地团干部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街镇总工会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优秀案例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街镇资产管理探究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街镇基层信访工作困境及出路
街镇建设独立运作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研究
浅谈校地合作载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