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大气

2023-11-20 16:33翟墨
书画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民文人画大山

翟墨

杨小民送来他最近完成的50余幅水墨山水。看到这批厚土洪荒、大气浑茫、语言和图式都迥然一新的作品,我不禁震撼和驚叹。

四年前,我曾经以《一览众物小》为题评价过这位江南才子,指出他的新文人画画风和远视野、小物象的造型个性——荷叶像豆瓣一般小,荷花像烛焰一般细,松树像小草一样柔,果树像小虾一样弯……。我还说,他常题款“大庙小民”,也许因其“庙”大,作者得以有一个优游自如的视觉空间;也许因其“民”小,作者得以发现无数与自己一样平凡弱小的知音。这是同“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地理相关?还是同画家与世无争的自我选择相连?我在肯定他沉静心态的同时,也指出他的某些作品离现实太远,其境界过分冷寂了些。

如今,杨小民一反原来的思路和追求,南人北向,登秦岭,上太行,吸嘘天地元气,俯仰乾坤苍茫,由淡然远观到热情拥抱,由清幽丝竹到铙钹铿锵,由摹写古人到直取自然,由纤细写实到块然抽象,摆脱了新文人画的温柔缠绕,完成了创作的一次雄性飞跃。与身材粗壮、性格淳厚而又聪敏内秀的作者相洽,这些作品才是他潜在的追求、性格的外化、气脉的结体、灵魂的符号。

杨小民走出了中国画程式化的“铁线/莼菜”细线勾勒的描法和“斧劈/披麻”顿挫弯曲的皴法,代之以集勾勒和塑造为一体的浓墨秃杠和直、圆、续、断的焦墨皴擦。这种取其粗形大象、弃其谨毛失貌的表现方式,迫使画家抓住山体的大气脉、大魂魄、大骨架、大肌理,使水墨画具有了强烈的雕塑感和版画感,而又不失水墨特有的韵味。

杨小民画中的“浓墨秃杠”重在对大山体量的把握,“焦墨皴擦”重在对大山肌理的概括。他的这种粗放语言和板块图式似乎更多的是从大西北黄土高原提取出来的,依其独特的造型符号不妨称其为“高原骨,秃杠线”;“黄土魂,年轮皴”。

杨小民笔下的这些大山的雄浑气象是从辛苦写生中捕捉来的。盛夏的黄土高原酷热似火,焦渴难耐,带来的水喝光了,调好的墨晒干了,他的汗珠啪嗒啪嗒大滴大滴掉到调色盘里,他就用汗水调墨作画,难怪画里有炙人的高温和滞涩的力度!

杨小民笔下的这些大山又超拔了对象的摹写而赋予了强烈的观念性和抽象性。与其说他在描山画水,不如说他在炼气铸形。看看部分画题:《天地元气》《真元气象》《浑朴之气》《气脉浑茫》;《高天厚土》《河西苍凉》《洪钟大吕》《黄土铿锵》;《飘着羊粪味的高原》《黄土多包容》《此山可登高长啸》《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何等的巍峨豪迈!

其实,杨小民这种由远观到近察、由览小到铸大的变化,有着他艺术追求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我在写《一览众物小》时也曾注意到他在画江南山水、江南园林系列的同时,也偶有北方之行。太行云气、雪域月夜,使“小民”禁不住唱起了《大秦腔》:“透过弥漫秦川大地的雄风,望着混沌的寰宇苍穹,我仿佛看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斑鹿、羚羊顶着残月,啼叫着向我们走来,仿佛听到了弄玉那凄婉悲凉的箫声。”正是作者当年深藏胸臆的雄浑根性和阳刚胚芽,蔚然生发成今日的大美雄风。

有趣的是,“小—大”为“尖”,“尖”字正好是由“小”“大”二字所组成的一座“格式塔”。杨小民由新文人画的“小”学步到山水语言图式的“大”创造,由杏花春雨的轻柔仿吟到塞马秋风的雄浑独唱,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天性的艺术坐标点,实现了在山水画家群中的脱颖拔“尖”。

小民大气,这才是当今国家主人、世界公民应有的胸襟和气魄。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猜你喜欢
小民文人画大山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春天的大山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武汉宵夜江湖里的女掌勺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大山
小气不是我的错
开锁
黑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