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之路

2023-11-21 13:50王秀荣刘照军
高教学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王秀荣 刘照军

摘  要:面对现代物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物流工程人才的新需求,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系统梳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借鉴国际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及德国的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经验,从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三个维度厘清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逻辑,遵循“价值引领、强化实践、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提出“以人为本,价值性建构;问题导向,求实务本;系统思维,守正创新;跨界融合,统筹规划;健全机制,共建共享”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建设;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1-0142-05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new demand for logistics engineering talents from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key task of teaching reform at this stage is to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logistics special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at meets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is majo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n the inter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Germany, clarifies the basic logic of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follow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value guidanc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student-centered, and highlight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takes th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 as the concept.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idea of "people-oriented, value construction; problem oriented, practice oriented; systems thinking,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verall planning; sound mechanism, co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logistics special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Keywords: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applied undergraduate program

伴隨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如何创新课程体系,培养出与物流产业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成为急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课程体系是高质量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实施过程创新,进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建设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度,凸显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已成为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最直接的时代背景。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需要有深度的专业课、有广度的通识课程,而且需要有挑战度的跨学科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保障,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而课程建设是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的短板。在政策的驱动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改革课程实施模式,创新课程测评体系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程体系特色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模仿照搬传统大学的课程构架的现象较为常见,有些应用型高校直接复制研究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未能按照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培养目标定位来系统地设计课程,因人设课,课程设置行政干预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课程体系缺乏特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发展。

(二)  课程设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不相符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存在公共基础课过多,课程结构不合理。由于比例过高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挤占理论课的学时学分,理论课占用实践课的学时学分,这样就导致实践教学课程的学分被挤占,脱离了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  课程设置门数及必修课程偏多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开设课程过多,有些课程内容重复或仅有少量差异,先修课与后续课程在时间和内容方面缺乏很好衔接,导致学时浪费。同时,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过多,选修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也有存在。

(四)  实践课程虚化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往往重视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操作性知识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小,而且没有建立完备的产学研用平台,缺乏“实景耦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感知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真实感受,也不容易掌握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问题,探索易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和方法,是提高物流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二  经验借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德国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归纳其课程体系的特点及经验,为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借鑒。

(一)  代表性的国家本科课程体系

1  美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第一,重视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自19世纪初的美国,如今,通识教育在美国高教领域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课程是美国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的一大特色。在美国,通识课程是具有核心地位的课程类型,占相当大的比重,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修习各种不同科目的课程,涉及人文、理事、社会与行为自然,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和写作等学科领域,因此也称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和社会责任,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主要特点是涉猎范围广,但不精深,目的是让学生专注于特定的专业学习之前,拥有各种科目的一般知识,以便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纵观美国大学课程改革历史,其本科课程类型的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科目的选择与组织日益丰富多样,课程沿革历史相继出现了专业课、选修课、通识教育课、核心课及跨学科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这些课程相互联系,协同并进。美国本科教育实行以核心课程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行机制,把基本学科之间相互割裂分离的知识融合起来,将各类学科按照教育逻辑划分排列,将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为学生提供导向性学习资源,这也体现出美国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2  英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英国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课程设置突出基础化和专业化。英国本科教育注重学生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过关将无法进行后续阶段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二是课程深入学习阶段注重专业化。突出专业化是英国本科课程的一大亮点,能紧随就业市场的需要,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在英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设有公共基础课,大学一年级就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英国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占据同样的分量,选修课同样是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程。三是课程设置密切结合职业发展,课程形态丰富多样化,课程类型层次均衡化。

3  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

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与双元制大学对课程进行改革,将双元制课程模式引入高校。应用技术大学是为解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在课程设置上,将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大块,从课程实施维度来看,每种类型的课程可分为理论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其中专业实习与实验室练习占据了社会实践课程很大比例。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专业的学科类课程以外,应用科技大学还设置跨学科类的选修课程。双元制专业的课程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一般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协商讨论,制定课程内容及衔接方式还需要专门的认证机构,包括对理论学习内容、企业实习内容、校企合作方式和教学法与教学条件等进行认证。同时,德国非常重视课程的国际化,培养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有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倾向,课程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置有明显的国际化倾向。

(二)  美国、英国及德国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英国及德国本科课程体系特点的梳理,其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1  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课程体系的研究发现,三国的课程改革均服务于国家需求、产业或行业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家发展、产业或行业发展、区域发展结合,并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德国的汉堡工业大学、基尔大学,英国的沃里克大学等,都是以服务国家、产业及行业需求著称,将课程改革与相关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最终成为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这些大学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内部课程体系的主动创新,另一方面源于各国政、产、学、研和用的有效合作机制。新文科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于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以课程体系创新为纽带,建立政、产、学、研和用的合作机制,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2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现实性、人文性

国外发达国家的本科课程体系具有前瞻性,在课程建设时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现实性、人文性。开放性即能够将现代科学知识纳入高校课程,同时高校应将世界优秀文化纳入课程内容。现实性即高校本科课程应与社会要求、行业需求相结合,关注全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保证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方向相一致。人文性是指本科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和价值意识的弘扬,赋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应用型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一方面要密切关注行业风尚、企业需求,在保持培养目标的同时,时时调整和更新知识内容,不仅要与时代发展相并肩,更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打造具有前瞻性、创新型、高效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严格筛选课程知识系统,为学生呈现有真正价值的知识和方法,尤其要关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知识设置。

三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一)  以人为本,价值性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在这一问题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许多重要观点,指明课程建设的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因此,立足产业及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课程进行价值性建构成为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视角。

1  课程体系建设本质是一个价值过程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本身内含伦理性和价值性,是一项树人和为人的活动。就课程来讲,是以价值为先决条件的,当选择课程架构时,必然涉及价值。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反思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端: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结构不紧密,连贯性缺乏,内容重复,等等。常常缺乏远见与创造力,责任心和道德素养不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与缺乏正确的价值目标有关。

2  课程建设本身的前瞻性、预设性特点,需要正确的价值逻辑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者应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建构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教育价值,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3  “以人为本”是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然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本质,课程不是商品,也不是工厂里的生产流水线,课程建设必须回归到终极目的——学生发展。长期以来,该专业课程建设考虑更多的是学科发展而不是学生发展;强调学习内容而不是怎样的学习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  问题导向,求实务本

课程建设是建立在动态的、真实的实践过程中,课程建设的过程表明课程建设者与课程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使认识从课题性逻辑转向主体性逻辑。课程体系建设是课程逻辑的重构过程。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逻辑存在,是课程建设主体基于自身立场和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学习者个体发展需求理解的基础上,对课程知识的最优化组织,不是简单叠加课程知识和若干课程,任何逻辑不清晰的课程建构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效不高。

课程体系建构要求实务本。所谓求实,就是课程建设要立足本校和本专业实际,以学校的现实问题、环境、文化等为基础,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课程建设的起点;所谓务本,指课程建设的宗旨是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精准定位课程发展方向,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课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议题。

(三)  系统思维,守正创新

课程建设是一种教师参与的实践活动,需要先进的课程理论和正确的方法论指导。在课程发展史上,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重视课程建构的方法论,为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提供一些很好的案例,但在我国的课程建设研究更喜欢自上而下从理论或經验中推演方法,因此很多研究成果提不出具体的方法、模型,而是列出一系列原则体系,导致课程建设中诸多随意现象。

1  建立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维

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学校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一起形成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模型,发挥整体育人功能。课程的诸多问题都与目标模糊、毕业要求不具体,课程体系松散或者三者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证据链有关。因此课程建设首先应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三维证据链。

2  创建特色的课程建设框架模型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薄弱,尚未形成课程建设的框架模型,导致课程体系建设相对固化,脱离行业需求与技术进步,行业技术的更新远远超出大学课程对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速度。因此,新文科背景下,该专业课程建设应立足学校实际,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坚持守正创新,建设特色的课程建设框架模型,将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推向新高度。

(四)  跨界融合,统筹规划

面对物流科技的发展进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的人才新需求,基于解决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等问题,仅靠简单地加加减减课程,是无法达成的,需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革创新。

1  优化课程结构

一是立足区域经济对本科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以服务需求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凝练课程体系,建立真正对物流产业、区域经济社会及学生发展有益的核心课程结构。二是立足方法论视野,围绕学生能力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科学史、哲学史类课程。三是立足国际视野,设计国际化课程模块。四是立足专业意识,渗透职业能力,加强实践课程。五是树立跨学科理念,设置跨学科课程,统筹课程资源,将最新物流科技前沿融入课程,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学生得到多角度思维方式训练。

2  关注渗透新型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程体系建設的纵向上,对新兴的、综合的、差异性的学科进行渗透,突出专业课程创新,以培养学生的物流产业适应能力、专业迁移能力为着力点,同时,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3  建构跨学科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一体化整合

当前,单一学科与单一专业培养的物流人才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的人才需求,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的横向上,需要跨越通识与专业课程边界,整合课程体系,升级跨学科、跨边界课程。同时,新文科背景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需要突破独立学科边界,尝试建构跨学科课程体系。

(五)  健全机制,共建共享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包含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个要素。为此,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需要有效的保障机制的支撑。

1  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

社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课程体系需要动态调整,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课程动态调整机制来保障。首先,建立和完善课程运行机制,成立课程评估机构,对课程认证制度进行完善,设立课程方案认定制度,建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物流行业对标”联动机制。其次,建立课程制度。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没有真正的课程制度,在课程设计及运行过程中,责权不明,价值模糊,行为无序,导致课程价值创造性的不足。因此,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应设立有效的课程秩序来规范课程行动。

2  健全测评机制

科学的课程测评体系是课程高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课程测评需要创新评价模式,优化测评过程,重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测评机制。课程评价过程中,要增加竞赛、实践等环节的考核,增加课程思政和双创素养提升考核模块,评价权重由专家赋权和学生调查确定,把学生列为权重决策主体之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政和双创教育及其考核融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价值目标的达成。

3  建立课程信息共享机制

伴随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与交互,混合式教学及线上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界限,重构了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生态环境。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应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联合区域头部物流企业共建共享课程教学信息平台。

四  结束语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合理的课程设计、有效的课程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是提升人才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高质量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面对物流科技的发展进步及现代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以及课程体系的现状,课程建设迫切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体系实施过程,改革课程评价体系。通过以人为本,价值性建构;问题导向,求实务本;系统思维,守正创新;跨界融合,统筹规划;健全机制,共建共享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建设能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凸显开放性、灵活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质量培养应用型物流工程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海银.论大学教师课程建设的教育自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4(5):86-94.

[2] 周海银.制造强国战略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内涵、维度与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21,37(3):95-97.

[3]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4.

[4] 田里,隋普海,刘亮,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认知与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23(5):28-34.

[5] 李海东.融合与创新: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3):42-51.

[6] 修南.面向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50-53.

[7] 赵奎英.试谈“新文科”的五大理念[J].南京社会科学,2021(9):147-155.

[8] 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6):52-59.

[9] 王炳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5.

[10] 王桂云,王明明.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8):42-44.

基金项目:2023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教指委教改教研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JZW2023367);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与实践”(Z2021249)

第一作者简介:王秀荣(1967-),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教授,物流工程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高等物流教育。

*通信作者:刘照军(1963-),男,汉族,山东荷泽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