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管理各阶段技术推广建议

2023-11-22 07:37安红绘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纹枯病田间高产

安红绘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水稻栽培目标由追求产量转变为追求质量和产量,水稻种植技术的出现使得水稻种植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广大种植人员也无需以传统种植经验为主展开种植。基于此,本文将对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展开分析,探究水稻种植管理各阶段工作,举例说明几类水稻栽培常见病虫害以及防控技术,最后为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出些许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水稻种植人员提供些许建议。

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面积广泛,水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社会中对于高质量水稻有着极大的缺口,因此高产水稻栽培就成为一项非常必要工作,高产和高质量水稻品种开始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优质高产水稻种植需要遵循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时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上述工作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

一、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1、水稻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水稻种子是高产高质的前提。在种植前主要是做好种子选择和种子处理工作,首先,在水稻选种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水稻产量,而是需要统筹、综合考虑选择稻种,若水稻种植地区频繁出现病害,种植人员将高抗品种作为首选,此外在北方地区也有很多区域种植水稻,而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因此要尽可能地种植抗旱能力较强的种子,在南方水田种植地区则应当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种植人员还可以选择迎合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同时要避免盲目引进其他地区的水稻品种,这是由于外地品种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所以盲目引进外地的高产品种并不能达到高产高质的效果。综合而言,水稻选种主要考虑种植地的适应能力、产量、品质、耐寒耐旱性、抗倒伏能力以及是否迎合市场需求等等。其次,在选种完成后还需要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常见的种子处理方式为药剂浸种,这一措施目的是杀死水稻种子表皮的细菌,但是当前种植人员在浸种过程中会进入很多误区,水稻药剂浸种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水稻种子包衣完成后需要使用专门的药剂进行浸种,或者直接使用清水浸种也可以。第二,需要严格控制浸种药剂的浓度以及种子的浸泡时间,目前很多浸种药剂中都存在建议浓度,按照说明书中的浓度进行浸种能够将药效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同时浓度偏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浸种效果造成影响。第三,在水稻种子浸种完成后需要对种子展开冲洗或者晾晒,这在一些浸种药剂说明书中同样存在浸种后是否需要清洗的说明,若说明中没有相关要求则不必进行清洗,同时一些水稻在浸种完成后就可直接播种。

2、控制水稻播种密度

种植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播种密度,密度能够直接对水稻的产量造成影响,而适宜的播种密度还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品质,同时密度适宜的情况下田间通风条件良好,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病概率。水稻播种密度主要由选择品种和土壤情况决定。首先,若选择品种植株较大且叶片生长比较茂盛,则应当通过低密度方式种植,保证水稻具备充足的生长空间。其次,种植人员需要依据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确定播种密度,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则可以适当提升播种密度,但是土壤比较贫瘠则应当降低播种密度,防止在营养供给方面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最后,种植人员还需要综合考虑田间水分以及光照等因素确定播种密度。

3、水稻施肥工作

肥料能够为水稻提供营养,因此肥料就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充足的肥料供给还能够保证水稻的长势,提升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通常情况下水稻在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等关键时期都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同时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稻对营养种类需求也存在不同。每生产带稻草水稻500kg,水稻生长阶段需要吸收氮肥10kg、磷肥料8kg 以及钾肥20kg,且这一数值并不等同于实际施肥量,这是由于施用的肥料并不能全部被水稻吸收利用,而是会产生一些损耗。氮磷钾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肥料,水稻对氮磷钾肥料的需求峰值也存在很大差别:首先,水稻对于氮元素的需求峰值分蘖期,第二个需求峰值是在水稻插秧后的8-10 周左右,这两个时期若氮元素供应不足则会对水稻的正常分蘖造成影响。其次,水稻对于磷元素的需求量较少,但是在水稻生长中磷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尤其是幼苗期和分蘖期对磷元素的需求量极大,通常在水稻插秧后的3-4 周左右水稻对磷元素的需求量达到顶峰,这时期若出现缺肥现象应当及时补肥。最后,钾是水稻三类必需营养中占比最高的一类,无论是在施用基肥还是追肥过程中,种植人员都需要适当提升钾肥的用量,尤其在分蘖期至拔节期时水稻对钾元素的需求量达到顶峰。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水稻对于钾元素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磷肥,但是在施肥过程中还应当重视微量元素的作用,硅也是水稻生长时的必需营养元素,二氧化硅能够促进水稻茎叶的生长发育,当水稻出现缺硅现象时就会出现茎秆纤细以及抽穗延迟的现象,同时缺乏硅元素还会引发稻瘟病,在抽穗期时水稻对硅元素的需求量达到顶峰。

4、控制田间杂草

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都会出现杂草,杂草将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首先,杂草会与田间水稻争夺营养、水分和阳光等资源,若田间杂草密度较大水稻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其次,杂草内会寄生病原体以及虫卵等等,一些病害能够通过杂草越冬并在翌年成害,因此种植人员需要重田间除草工作。在水稻生长初期田间杂草萌发且密度较低,但是此时却是杂草防控的关键,这时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除草,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时需要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除草,除草过程中需要避免使用高毒药剂,同时用药前应当明确药剂中的成分,避免药剂对水稻造成影响。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中剂量与浓度要求科学使用除草剂。

二、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

1、水稻常见病虫害分析

①稻瘟病

稻瘟病能够对水稻多个部位产生影响,同时水稻在各个生长阶段都会感染稻瘟病,首先,水稻苗期出现苗瘟现象,苗瘟多发生在水稻三叶前,染病叶片会出现发黄或者直接枯死的现象;其次,水稻感染叶瘟病时会出现一些慢性型病斑,在抗病能力不强的水稻品种中染病概率更高,感染叶瘟病的水稻叶片会出现褐色的霉层;再次,水稻感染节瘟病时肝病初期主要会出现褐色的小点且茎秆非常容易折断,后期会出现枯白穗的现象。最后,穗颈瘟也是稻瘟病的一种,多发生在水稻抽穗期,染病水稻会出现褐色的小点,或者出现枯秕谷现象。

在稻瘟病防控过程中首先应当优选抗病品种,若种植地常年出现稻瘟病,则应当重视施肥工作,施用充足底肥,同时提前追肥时间,在追肥过程中适当提升磷钾类肥料的用量也能够有效防止稻瘟病。在插秧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栽植密度,提升田间的通透性。若田间出现稻瘟病病害,则可以使用稻瘟灵、硫磺·三环唑以及三环唑进行防治,针对重病区则应当多次用药,但是每次用药间隔不能低于一周。

②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纹枯病主要会对水稻的叶片和叶鞘部位产生影响,首先叶感染纹枯病后会出现一层纹样,病叶最外缘一层会出现褪色的现象。纹枯病将会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严重威胁,进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因此要非常重视纹枯病的防控工作。首先,广大种植人员应当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提升品种的抗性降低发病概率,同时纹枯病与水稻浇灌方式存在很大联系,尤其是通过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更容易引发纹枯病,基于此要通过少浇、勤浇水的方式防控纹枯病。通过提升田间通透性、及时追肥补肥等等都能够防控水稻纹枯病。水稻进入分蘖期时就会感染纹枯病,而分蘖期后则是纹枯病的高发期,这时期种植人员可以使用苯甲·丙环唑或者已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穗期也是纹枯病高发期,若穗期出现病害则可以使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400~3000 倍液进行喷洒治疗。

③水稻白叶枯

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都会受到白叶枯疾病影响,水稻苗期和分蘖期是白叶枯的重点发病时期,同时水稻各个部位都会受到白叶枯疾病的威胁,如叶片染病后受害部位会出现黄绿色的斑点,同时染病叶片还有脱落的风险。水稻在分蘖期染病时会出现枯心苗,若受害比较严重水稻则会直接死亡。在防控过程中,首先要强化水肥管理,尤其是在梅雨季节时可以适当地提升磷钾类肥料的用量,施足底肥或者适当的烤田也能够防止水稻白叶枯。若出现染病水稻,可以使用叶枯唑或者氯溴异氰尿酸进行防治。

④水稻稻纵卷叶螟

水稻稻纵卷叶螟是水稻栽培常见虫害,稻纵卷叶螟主要会对水稻的叶片和茎秆部位造成影响,以水稻的叶片为食。针对此种病害,种植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防控:首先,强化日常水肥管理,南方梅雨时节来临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的积水,同时应当施足底肥,提前追肥,提升磷钾肥料的用量,所使用的农家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其次,可以通过药剂浸种的方式提升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使用强氯精浸种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抗虫能力。最后,做好防治工作,当田间出现稻纵卷叶螟病害时可以使用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农用硫酸链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控。此外也可以使用生物技术防控稻纵卷叶螟,赤眼蜂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在害虫产卵期前种植人员可以在田间释放赤眼蜂,若虫害比较严重,每亩稻田应当释放赤眼蜂4 万头左右。

2、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分析

水稻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是化学防控技术,但是随着近几年生态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当中,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也开始普及应用。首先,物理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人工或者设备达到病虫害防控目的,物理防控技术主要针对虫害,如黄板、诱虫灯以及性诱剂等等,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且不会产生污染,同时能够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一些专业化的防控设备造价昂贵,需要拿出专门的资金购买。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历史比较悠久,且化学药剂是病虫害防控效果最好的技术,化学防控技术的投入成本较低,仅需购买专用药剂即可,但是化学防控技术也存在很多缺点,目前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化学药剂滥用的现象,这一方面使得病虫害产生抗性,另一方面还会引发残留问题,因此目前很多地区化学药剂病虫害防控效果越来越差,同时化学药剂还会对水源、土壤以及空气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基于此,在通过化学技术展开病虫害防控时要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同时按照药剂说明确定浓度和用药方式,在提升杀虫灭菌效果的同时控制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后,生物防控技术是近几年新兴技术,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在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控水稻稻纵卷叶螟虫害就是生物技术之一,生物技术就是通过在田间释放天敌而控制虫害的一种技术,此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不会对生态造成污染,且一次投放能够达到长期防控的效果,是农业生态防控技术的典型代表。

三、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1、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需要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确保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有序进行。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推广机构,制定完善的推广工作计划,明确推广工作内容、要求、目标,落实责任机制,提高各级部门、人员的推广工作责任意识,将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水稻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非常关键。望城区成立了宣传培训工作专班,在水稻生产关键时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宣传普及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帮助其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同时,发挥抖音、微信等现代媒体的作用,通过制作短视频推送民众,为其讲解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开辟新途径,通过建立示范田的方式能够对新式病虫害防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及水稻机械化技术等进行实时推广,且其能够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向种植人员介绍新式技术,同时种植人员也可以到示范田中亲身观察样本以及手动学习技术。除此之外,利用微信与民众保持及时的沟通,帮助农户解决水稻栽培中所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升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

3、重视示范基地建立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示范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办了育秧中心及万亩高产示范片,实现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插秧机、旋耕机、无人机、收割机等农机成为种田“新把式”。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项目,可有效解决传统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时间长、出苗不整齐、产量不稳定等问题,可为种植户“双抢”赢得宝贵时间,也有利于保证晚稻生育期,助力粮食安全。

4、完善推广制度体系

为保障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对推广制度体系的建立。在现有制度体系的基础之上,结合新时期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需求,不断完善推广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及生长品质,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持续进行实践探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革新、优化、完善,进一步丰富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种植工作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此外,水稻种植技术涉及方方面面,农业技术的推广也应当考虑到种植户种植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种植户也需要不断提升种植观念,引入新式技术,从而实现水稻种植的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纹枯病田间高产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