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库一中心”的高校猪营养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3-11-22 22:16张帅朴香淑
高教学刊 2023年3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

张帅 朴香淑

摘  要:猪营养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门专业课程。当前,课程创新中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课程知识体系与当前科研生产的步伐需要同步、以培养学生“知牧爱牧”和“强牧兴牧”情怀为代表的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中的融入需要深化、教学中理实结合的有机实现,以及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实践形式的突破创新需要探索。围绕以上问题,该课程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同时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教育案例库”“實习实践企业库”和“第二课堂资源库”的“三库一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多元化、知识应用导向型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凝练出的课程改革措施进行辐射应用推广。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政教育;实习实践;校企协同;猪营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2-0107-04

Abstract: Swine Nutrition is a course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tion for the major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nnovation include: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needs to be synchronized with the pace of curr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 represented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knowing and lov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strengthening animal husbandry" needs to be deepened in the teaching concept. The organic real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and the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f practice for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frican swine fever" need to be explored. Focusing on the above problems, the teaching team reconstructed and optimized the course content, explored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ree libraries and one center", based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 library", "intern and practice in enterprise library" and "second classroom resource library", as well as the reform of diversified and knowledge-oriented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These innovations improved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during the course to a certain ext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ensed curriculum reform measures have been applied and popularized.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rn and practic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pig nutvition course

基金项目:2020年农业农村部项目“规模猪场全覆盖月度监测数据核查”(16200262)

第一作者简介:张帅(1990-),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猪营养数学模型与智能精准饲喂。

猪营养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猪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了解学科及行业发展阶段、前沿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掌握猪营养常用研究方法和试验设计技术,深入学习猪的饲养技术、饲料配置技术等生产一线实用技术,为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培养具有“知农爱农”情怀的生猪养殖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猪营养课程知识的传授,不仅对于培养具有畜牧学科思维的未来科技工作者,同时对于造就具有扎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畜牧行业管理人才均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推进新农科建设的第二部曲“北大仓行动”中,明确提出采取“课程改革创新行动”措施,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知识结构体现学科交叉融合”来“突出课程创新性”[1]。基于此,本文以猪营养课程的创新改革建设为例,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创新需要着重解决的三点问题,并进一步梳理了中国农业大学针对该课程改革建设的创新设计,最后总结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及其应用推广效果,以期为其他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相同问题的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猪营养课程教学创新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  猪营养学科前沿知识更新速度快,且越来越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知识体系与当前科研生产的步伐需要同步

中国农业大学猪营养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的初任主讲教师为李德发院士,由其牵头先后于1996年和2003年完成了课程主要参考书目《猪的营养》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编写工作。其中第二版《猪的营养》至今仍为国内该领域的经典权威著作。国外猪营养研究领域,由美国知名猪营养专家Austin L. Lewis教授和L. Lee Southern教授于2001年合著了《Swine Nutrition》第二版,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英文权威著作。以上为本课程之前的主要推荐参考书目,虽然其全面呈现了猪营养研究领域的基本知识脉络和经典理论知识,但无法反映近年来学科飞速发展所涉及的新领域及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无法体现生产中所用知识与技术的进步。

因此,有必要在猪营养的课堂教学中,在使用经典参考书目的同时补充最新的参考资料,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且及时地把握行业的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  以培养学生“知牧爱牧”和“强牧兴牧”情怀为代表的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中的融入需要深化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及消费大国,猪肉价格和居民生活消费指数(CPI)直接挂钩。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生产效率与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导致生产单位猪肉的成本偏高。加之以生猪养殖业为代表的我国畜牧业并未建立起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以及民众对农业行业的刻板印象,导致猪肉等畜产品普遍缺少典型的品牌效应,媒体对行业的正面报道严重缺乏,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市场行情受偶发负面新闻影响巨大,公众对行业从业前景和待遇普遍不看好,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思政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知牧爱牧”和“强牧兴牧”情怀十分重要,将正确的理念根植于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去,使学生可以用实际行动切实贯彻学农、爱农、为农的“三农”价值观[2]。

(三)  教学中理实结合的有机实现,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实践形式的突破创新需要探索

猪营养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如何在讲授基本知识体系后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而为实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最核心的育人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受教育观念、课程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讲授仍旧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脱离实际的应用场景,直接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牢,教学效果低下。加之2019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席卷全国,出于对生物安全的考虑,绝大多数养猪场停止了对实习实践学生的接待,使得课程外出实践的困难进一步增加[3]。

因此,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等新型媒体手段,以及第二课堂辅助教学,创新课程的实践形式,推动理实结合的实现,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标。

二  中国农业大学猪营养课程的教学创新设计

围绕猪营养课程中如何实时同步课程知识体系、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探索实践形式创新,中国农业大学猪营养课程授课团队从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开展了对本课程的教学创新设计,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一)  课程内容的重构与优化

猪营养课程内容重构方面,在把握猪营养学科基本知识、概念、理论的基础上,以现代猪营养与饲料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研究热点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原有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将原有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围绕猪营养供给端基础(主要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猪营养需求端基础(仔猪、种猪、生长育肥猪饲养及营养需要量)、猪营养前沿交叉(猪营养与肠道健康、猪营养与抗生素减量替代、猪营养与环境减排、猪精准营养与智能养殖)以及猪营养与饲料加工实习实践四大内容展开,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综合性、前瞻性。

在参考书目推荐方面,以李德发院士牵头、主讲教师作为骨干参与编写的2020版国家标准《猪营养需要量》唯一配套专著《中国猪营养需要》作为本课程的最新核心参考资料。同时,授课团队精心筛选了国外近年来最新出版的猪营养领域质量上乘、知识系统全面且能反映行业研究前沿的书目:包括2019年由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出版的《Poultry and pig nutrition: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等,作为本课程的核心课外参考资料,供同学们开阔眼界、了解学科在世界上的前沿进展。

(二)  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教育案例库”“实习实践企业库”和“第二课堂资源库”的教学模式

猪营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近5年来一直以小班教学,因此,课前会针对选课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依据调研结果实时调整课程讲授的侧重点。对于学生中考取研究生需求人数占比较多的情况,在教学中侧重与考研相关基础知识点的串联、剖析和讲授,以及与猪营养相关生理生化知识的回顾;对于学生中保送研究生人数占比较多的情况,在教学中侧重猪营养知识脉络体系的梳理,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介绍;对于学生中行业就业人数占比较多的情况,在教学中侧重基础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课程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猪营养课程中,授课团队融合“知识可视法”“任务驱动法”和“类比讲授法”等,灵活生动地开展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国际知名仔猪营养学家、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Sung Woo Kim教授纳入授课团队,单独为学生安排一次全英文的仔猪营养的授课与翻转课堂交流,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了美国大学的授课氛围。

此外,授课团队尝试建立了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实习实践企业库”和“第二课堂资源库”,以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创新。

1  建立猪营养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库”

结合行业热点和行业前沿,授课团队建立了课程的“思政教育案例库”,如中美贸易战和农产品进口“卡脖子”问题、很多农户通过投身科学的生猪养殖实现脱贫致富、知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等,对学生进行粮食安全、居安思危意识、创新创业思维等方面的思政教育(表1),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知牧爱牧”和“强牧兴牧”情怀,对学生进行学农、爱农、为农的“三农”情怀教育。

2  建立猪营养课程的“实习实践企业库”

课程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课程的“实习实践企业库”,最大程度保证课程实习实践的质量。目前,已经有中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北京)粮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同力兴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生猪养殖、饲料加工、预混料生产等相关行业企业纳入了企业库,可针对每届选课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实习实践地点,极大推动了课程理实结合的实现。

3  建立猪营养课程的“第二课堂资源库”

课程中充分借助第二课堂资源,丰富第一课堂的多媒体以及实证案例资源,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借助主讲教师主持创建的“青年 i 猪联盟”,与中国畜牧业协会“卓牧鸟”在线教育平台达成合作,于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开放了平台的135门养猪企业在线培训课程,作为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有机补充,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重疫情对课程实习实践部分的影响,增加了理论知识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知识战疫”的号召。此次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三)  探索多元化、知识应用导向型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猪营养课程采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习实践报告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评形式,采用“考试+平时”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期末考试题型更突出知识应用导向型,设置应用题,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例如,2020年的课程结课考试中,以2019年发表在《中国饲料》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章《黄芪纤维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背景材料,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节选,从而联系到相关知识点进行考察。黄芪纤维属于一种特殊的功能性纤维,而当前纤维在食品及饲料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研究纤维原料的功能前必须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因此首先對纤维测定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引申考察。接下来,文章中报道了饲粮中添加3%的纤维可以有效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基于此,又对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等进行了针对性考察。而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替抗(生素)”是行业中目前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试题的最后设置了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结合课程所学全部知识,举例说明当前市场上有效的“替抗”措施及其潜在机理。以最新的参考文献为背景资料,通过由基础知识到应用型问题的递进设置,层层深入,很好地完成了对学生综合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三  中国农业大学猪营养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效及应用推广

总体而言,通过以上创新举措在猪营养课程中连续5年的实施,得到了极好的改革效果。据教学反馈显示,以上教学创新设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选课学生中90%以上均选择了继续攻读猪营养或相关方向的研究生,立志于通过学习更前沿的技术来为畜牧行业乃至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例如,选课生曾同学在本课程中了解智能养猪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后,结合研究兴趣点申请了科研项目“基于pointNet的生猪体重机器视觉预测模型的建立”,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并在结题时评为优秀,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畜牧杂志》上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其研究生也将继续从事猪营养与智能化交叉研究的方向。

此外,课程团队还就凝练出的课程改革措施进行了推广,课程的创新设计展现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尤其是课程中建立的“思政教育案例库”“实习实践企业库”和“第二课堂资源库”已经在其他相关课程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四  结束语

针对当前高等农业院校猪营养课程中存在的课程知识体系与当前科研生产的步伐需要同步,以培养学生“知牧爱牧”和“强牧兴牧”情怀为代表的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理念中的融入需要深化、教学中理实结合的有机实现,以及在“非洲猪瘟”大背景下实践形式的突破创新需要探索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授课团队经过5年时间,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与优化,同时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思政教育案例库”“实习实践企业库”和“第二课堂资源库”的“三库一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多元化、知识应用导向型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凝练出的课程改革措施进行了辐射应用推广。以上举措可以为其他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相同问题的专业课程的创新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秘书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报告全文(2019年9月19日)[EB/OL].(2020-08-08)[2023-03-20]. http://heri.cau.edu.cn/art/2020/8/8/art_37510_690565.html.

[2] 马香丽,杨士同.新农科建设的“三农情怀”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21(2):3-10.

[3] 朱晓萍,尚秀国,王瑞晓,等.新农科下强化畜牧专业实践与突出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初探[J].畜牧兽医杂志,2022,40(5):224-226,23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思政教育课程改革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