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约束路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镇静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1-23 10:14陈雅卓王艳玲董小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保护性躁动颅脑

陈雅卓 王艳玲 董小芳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2)中原工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剧烈外力撞击或穿透性伤害后出现颅内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和障碍,颅脑损伤患者如存在昏迷时间长(12 h以上)、再次昏迷、意识障碍加重等情况定义为重症颅脑损伤[1-2]。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具有治疗困难、并发症风险高、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对临床治疗及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3-4]。手术治疗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术后易出现不安、焦虑、易激怒、难以控制等躁动症状,可导致坠床、抓伤等,可能与镇静药物、止痛药物、生命体征变化等有关[5-6]。保护性约束路径是针对特殊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约束带、保护衣、约束背心等工具将患者约束于病床上,限制患者活动能力从而起到保护作用[7]。本研究对观察组25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观察其镇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1—2023-01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5~52(43.19±2.85)岁;观察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33~53(43.37±2.8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颅脑损伤后入住ICU 的患者;经手术治疗6 h 后GCS 评分6~12 分[8];(2)所有患者资料、随访记录等信息完整;(3)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病变或有肿瘤史者;(2)合并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史者;(3)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不同意参与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导管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呼吸护理、体位护理等常规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干预:(1)制定保护性约束路径:建立护理小组,组内由1位护士长担任组长,数名护理人员,对患者躁动特点进行观察,对患者所需护理及约束进行了解,而后制定相应的路径方案;组内成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自身职责,培训完成后经考核方可上岗;(2)差别化约束:在使用保护性约束前由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约束计划,如无需约束、四肢逆行约束、约束带约束等,评估与约束计划制定应根据患者瞳孔、意识、家属意见等情况而定;(3)简化约束流程:对非紧急情况患者采取常规约束流程,依次为评估、家属签字、准备、实施约束,如出现紧急情况可简化约束流程,依次为实施约束、家属签字;(4)加强巡视频次:由以往的2~3 h/次的巡视频次提高至1次/h,巡视过程中仔细检查患者状态,观察并记录肢体情况、肢体活动度、皮肤情况等,如患者躁动症状消失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解除约束。巡视过程中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提高其舒适程度;(5)心理安抚:护理人员通过与家属沟通了解患者详细情况,在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根据其详细情况进行心理安抚,如发现患者存在恐惧、抑郁等情况应给予相应疏导;(6)结束约束:将患者的病情、躁动情况评估结果上报给相关负责医生,遵医嘱解除患者约束,在此期间记录好解除约束的原因、时间等相关内容。

1.3 观察指标(1)基于Ricker 镇静-躁动量表[9]评定并对比2 组患者干预前后镇静评分,Ricker 镇静-躁动量表共1~7分,分数越低表示镇静情况越好;(2)基于SF-36 调查量表[10]评定并对比2 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每个维度分值均为0~100,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基于我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3.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镇静评分比较2 组镇静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镇静评分比较 (分,±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cores,±s)

表1 2组患者镇静评分比较 (分,±s)Table 1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cores,±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n 25 25干预前5.83±0.37 5.87±0.39 0.372 0.302干预后4.89±0.24 3.18±0.16 29.641<0.001 t值5.162 18.362 P值<0.001<0.001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SF-36量表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cores,±s)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scores,±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n 25 25躯体功能干预前45.83±2.37 45.97±2.49 0.252 0.193干预后76.42±3.25 87.61±4.57 17.526<0.001 t值22.162 54.136 P值<0.001<0.001社会功能干预前37.16±5.18 36.89±5.20 0.513 0.089干预后71.28±3.02 83.74±4.13 12.176<0.001 t值52.263 63.24 P值<0.001<0.001总体健康干预前42.71±4.62 43.15±4.58 0.422 0.115干预后74.63±3.19 85.92±4.35 10.464<0.001 t值39.245 51.933 P值<0.001<0.001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Table 3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n(%)]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严重创伤后而导致的颅内压力不断增加、脑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组织损伤的一种严重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恶心、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11-13]。通过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减压是常用治疗方式,但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如肺部感染、躁动等,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健康及预后有重要影响[14]。躁动作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脑外伤、脑组织损伤等因素有关,且躁动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可能导致坠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导致患者受到二次损伤,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5-17]。

常规护理是临床常用干预方案,通常注重基础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的约束性较为有限,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因此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18]。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保护性约束路径是一种常用的保护措施,旨在防止患者自伤或导致他人受伤,通过床边栏、束缚带、轮椅安全带等多种方式有效限制患者的行动范围,减少坠床、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19-21]。Ricker 镇静-躁动量表是评定躁动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常用指标,保护性约束路径在干预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约束计划,在保证约束效果的同时使患者得到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提高镇静水平[22]。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有可能发生抓伤、拔管等不良事件,导致治疗周期与住院周期延长,影响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普遍较低。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可针对患者状态实施约束计划,如患者出现紧急情况可立即采取约束管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巡视有助于及时解决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异常、皮肤受损等,辅以心理安抚可有效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对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效果更显著[23-24]。

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镇静评分,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保护性躁动颅脑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躁动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