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制金属封堵支架治疗支气管胸膜瘘

2023-11-23 00:49谢臻瑜柯明耀陈智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残腔瘘口分支

谢臻瑜,柯明耀,陈智德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中心,福建 厦门 361021)

支气管胸膜瘘指支气管和胸膜相通形成异常通道,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28%,死亡率16%~72%,恶性病变术后、尤其在有放射、化学治疗史患者中发生率更高[1],对部分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以填塞瘘口,但仍易复发[2],常需根据患者一般情况、瘘口部位及大小、周围气管结构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3-4]。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可弥补外科手术的不足[5];单纯封堵剂对于>5 mm 瘘口效果不佳[6],可采用房间隔封堵器、个体化金属覆膜支架等方式,但存在支架规格不匹配、定制耗时长、对管腔或瘘口的大小及结构要求高、覆膜容易破裂等问题[7]。本研究采用现场改制金属覆膜支架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瘘口,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6 月—2022 年12月17 例于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男12 例、女5 例,年龄36~76 岁、平均(60.8±10.3)岁;基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①肺部疾病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出现发热、咳嗽、脓痰、气促、胸痛等症状;②胸部CT 显示胸膜残腔,气管镜见手术残端瘘口通向胸腔,或美兰注射液注入胸膜残腔后于气管内显影;③经积极抗感染、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冲洗等治疗后残腔未能闭合,或经外科手术填塞、封堵剂、封堵器等治疗失败。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肝、肾等基础病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②头颈部异常,无法置入硬镜,或瘘口周围气管结构异常无法进行封堵。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006)。治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17 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基本资料及治疗方式

1.2 仪器与方法 术前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以薄层CT 及气管镜评估封堵可行性、封堵方式及手术风险(图1A、1B),测量支架主分支、封堵支、侧分支所在支气管的长度及内径。金属覆膜支架及置入器由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现场加工金属捆绑支架步骤:①推出Y 支架封堵支及侧分支,对封堵支进行预处理;②以血管缝合线(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对封堵支远端缝合全周;③轻柔、牢固捆扎封堵支;④将封堵支及侧分支部分回退至支架置入器鞘管中(图1C、1D)。于全麻下置入硬质支气管镜(Storz),将斑马导丝放至支架侧分支所在支气管远端,于可弯曲电子支气管镜(Olympus)直视下,经导丝指引将支架输送系统送入气管,并使支架2 个分支分别位于瘘口处及侧分支所在支气管内;确定位置无误后释放支架,退出支架输送系统及导丝。观察支架位置及其与气管贴合情况;以胸腔引流瓶无气体溢出为瘘口完全封堵(图1E)。

图1 患者女,53 岁,肺腺癌术后25 天 A、B.胸部CT(A)及气管镜(B)图示右肺下叶手术残端瘘(箭); C、D. 金属捆绑支架加工前(C)、后(D)(黑箭为封堵支,白箭为侧分支); E.以Y 型金属支架封堵右肺下叶瘘口(箭); F.取出支架后见瘘口残留直径约2 mm 憩室(箭); G.取出的支架覆膜完整,捆扎处无松散(箭); H.复查胸部CT 示残腔消失

1.3 术后评估及随访 术后继续予胸腔闭式引流、脓腔冲洗及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胸腔引流情况,定期复查胸部CT 及气管镜,判断有无支架内痰液潴留、支架边缘肉芽增生、支架移位、出血、窒息、死亡等不良事件。待胸膜残腔缩小、引流管无气体溢出,每日胸腔积液引流量<20 ml 后夹闭引流管;胸膜残腔无扩大时可拔除引流管;于瘘口愈合、胸膜残腔完全闭合或缩小≥50%后取出支架。若患者无法耐受支架、出现支架移位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及时取出支架。疗效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症状消失,胸膜残腔闭合,拔除引流管及取出支架30 天后无复发;临床完全缓解(clinical complete response, CCR),症状消失,胸膜残腔未闭合,缩小≥50%,无脓胸,拔除引流管及取出支架30 天后无复发或病情稳定;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症状缓解,胸膜残腔缩小<50%,脓胸明显减轻,拔除引流管30 天后残腔及胸液未见增多但仍无法取出支架,或症状缓解、胸膜残腔缩小、脓胸减轻而未拔除引流管及取出支架;无效(no-response, NR),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胸膜残腔无缩小,无法拔除引流管及取出支架,或取出支架后残腔再次增大。以CR、CCR 及PR 为治疗有效,CR 及CCR 为显效。

2 结果

2.1 支架封堵 对17 例于胸膜瘘发生后5~717 天行支架封堵,15 例(15/17,88.24%)一次性放置成功,1例(病例3)首次封堵效果欠佳、择期二次放置,1 例(病例14)气管结构异常放置失败。见表1。

2.2 疗效评估 术后平均随访(150.4±72.5)天。对12 例(12/17,70.59%)于支架封堵后4~212 天成功拔除胸腔引流管;10 例(10/17,58.82%)于封堵后21~406 天成功取出支架,取出支架未见覆膜破裂及支架捆扎处松散。17 例中,CR 6 例、CCR 4 例、PR 4 例、NR 3 例,治疗有效率为82.35%(14/17),显效率为58.82%(10/17)。见表1 及图1F~1H。

2.3 不良反应及处理 13 例(13/17,76.47%)出现支架内痰液潴留,予定期气管镜吸痰、祛痰、拍背等处理;11 例(11/17,64.71%)支架边缘肉芽增生,对明显者予冷冻治疗;1 例(1/17,5.88%)出现2 型呼吸衰竭,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后纠正;1 例(1/17,5.88%)肺炎,经积极抗感染后控制。未出现窒息、大出血、气管破裂、恶性心血管事件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中心曾采用现场加工改制硅酮支架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瘘口,取得较好疗效[8];但硅酮支架适形性较差,置入较困难,且可选规格较少,封堵支远端较粗,不适用于管腔巨大或瘘口较远者。金属覆膜支架适形性及贴壁性好,放置较简便、规格丰富、易于定制,对于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是较理想的选择[9]。带子弹头金属覆膜支架用于封堵管腔或瘘口的效果已得到证实[10],但需提前定制,较为耗时,且规格可能不完全合适;该支架对管腔大小、长度或瘘口大小结构要求高,且子弹头覆膜易破裂,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中心采用市售质量可靠的金属覆膜支架以Y 支架为主,将其3 个分支分别命名为主分支、封堵支及侧分支。设计支架时,可通过术前胸部CT 及支气管镜检查确定拟封堵管腔或瘘口,测量相关气管内径及长度,确定支架3 个分支的外径与长度,并选择规格最为适当的Y 支架;其中的封堵支长度与外径需足够长;现场对其末端进行缝合、捆绑等改制时,应动作轻柔,确保严密捆扎封堵支并避免损伤覆膜;其他2 个分支的直径及长度应可使支架与支气管管壁紧密贴合。

本组封堵有效率为82.35%、显效率为58.82%;不良反应与其他封堵方式类似[11-12],包括支架内痰液潴留、支架边缘肉芽增生、慢性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现场加工改制金属覆膜支架可及时封堵异常交通、快速缓解病情,金属支架良好的适形性可确保其与支气管管壁或瘘口紧密贴合,达到完全封堵效果。

总之,现场改制金属封堵支架可塑性强、加工技巧相对简单,封堵效果好且安全;但放置支架过程相对复杂,存在失败风险,操作者需具备丰富经验,适当选取适应证,由简入繁逐步开展。

猜你喜欢
残腔瘘口分支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巧分支与枝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肝脏膈面肝包虫手术后残腔引流方式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一类拟齐次多项式中心的极限环分支
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残腔与缝闭残腔的临床疗效对比*
生成分支q-矩阵的零流出性
硕果累累
经乳晕切口的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中腺体切口缝闭与保留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