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母质瘤的高频超声特征及超声误诊因素分析

2023-11-23 14:32储成凤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声像皮下囊肿

储成凤

毛母质瘤(PM)又被称作钙化性上皮瘤,属于一种较罕见的良性肿瘤,是发生于深部真皮或皮下的肿瘤,源自毛皮层细胞[1]。女性占比略多于男性,罕有患者转变为毛母质癌[2]。PM 是一种生长缓慢、坚硬、无明显症状的皮下或皮肤团块,伴随着皮肤色泽的改变,也有炎性反应[3]。大多数生长比较缓慢,病程较长,质地比较硬,可推动。PM 通常是独立生长,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多由患者自己或者父母无意间触诊发现。肿瘤多为单发,多发型PM 易并发其他系统肿瘤且与多种综合征相关,最多见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4]。由于PM 在临床上较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术前临床正确诊断率低,很难与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血管瘤、脂肪瘤等病变区分。PM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相对较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虽然PM 属于良性病变,但是通常情况下不能自行消退,考虑到美观问题及患者自身意愿,临床常予以手术切除,完整手术切除的术后复发率低。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M 高频超声检查声像图资料,总结其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超声误诊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23年3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PM 患者41 例,PM 43 个。单发40例,多发(同一部位有3 个病灶)1 例。其中男21 例,女20 例;年龄8 ~69 岁,平均(29.4±18.5)岁;病程1 周至13年;结节直径4.3 ~23mm,平均(11.5±4.9)mm。发病部位:头颈部24 个(55.8%),四肢12 个(27.9%),躯干部7 个(16.3%)。病灶位于皮下紧邻皮肤层24个(55.8%),皮肤层及皮下脂肪层16 个(37.2%),皮肤层3 个(7.0%)。临床症状:12 个病灶有压痛,其中1例局部皮肤稍红伴随轻微痒感;其余31 个病灶无明显不适症状。所有结节质硬、活动度好。术前超声临床诊断:22 个病灶诊断为PM(设为I组);其他误诊病状(设为II组),其中4 个结节被诊断为钙化灶,3 个结节性质待定,3 个结节被诊断为血管瘤,7 个结节被诊断为皮脂腺囊肿,2 个结节被诊断为表皮样囊肿,1 个结节被诊断为脂肪瘤,1 个结节被诊断为炎性病灶。本研究经桐乡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IEMENS2000、GE VOLUSON E8、GE LOGIQ E11、PHILIPS IU22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线阵探头,频率5 ~14 MHz。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采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受检的病变部位,将涂有耦合剂的探头轻轻置于患处扫查,避免加压,予以多切面观察病变处,对于病灶突出明显的,给与适当的较多耦合剂。由本院较高年资的超声医师对病灶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包括病灶分布部位、解剖层次、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周边声晕等声像图特征。分析病灶声像图的特征时,以病灶邻近的正常皮肤以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回声作为参考,将病灶分为:低回声(病灶回声强度与邻近皮下脂肪组织回声强度相近或低于脂肪层)、等回声(病灶回声强度与邻近皮肤组织回声相近)、高或强回声(病灶回声高于邻近皮肤组织回声)、混合性回声(病灶内出现两种或以上回声结构且比例相当);病灶内出现的点状、片状、团状强回声时命为钙化。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无血流信号或有血流信号。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M 的临床资料 41 例PM 患者的43 个结节中,术前超声诊断为PM 22 个(超声诊断正确率51.2%),设为I组;超声误诊21 个(48.8%),设为II组。I组与II组患者在年龄、病灶直径、病程、病灶分布位置、结节所属解剖层次、有无压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2.2 PM 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1)病灶发生部位:均位于皮肤层或者皮下,未见病灶向深部的肌层深入;位于皮肤层的病灶3 个,位于皮肤层及皮下的病灶16 个,位于皮下邻近皮肤层的病灶24 个;(2)病灶形状:呈椭圆形或类圆形,43 个病灶中2 个结节形态不规则,其余均表现为规则形状;(3)病灶边界:结节边界清晰39 个,边界不清或模糊4 个;(4)病灶回声:所有病灶内部均表现为不均匀改变,低回声21个(48.8%)、混合型回声11 个(25.6%)、中等回声4个(9.3%),高回声3 个(7.0%),强回声4 个(9.3%);(5)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未见明显血流信号30 个(69.8%),见血流信号13 个(30.2%)(其中1 个病灶见丰富血流信号);(6)病灶后方回声情况:病灶后方回声未见明显改变24 个(55.8%),见不同程度的声影15 个(34.9%),回声稍增强4 个(9.3%);(7)病灶钙化情况:见不同程度点状钙化18 个(41.9%),整体呈强回声4 个(9.3%),无钙化21 个(48.8%),见图1。I组与II组患者在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血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间结节周边声晕、内部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图1 毛母质瘤的超声图像

3 讨论

PM 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头颈部,病灶位于有毛发部位的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处,无家族遗传性[5];完整的手术切除是能治愈的。本研究43 个病灶中以头颈部最多见,解剖层次方面以皮下紧邻皮肤层较多见,大部分病灶无明显症状。PM 的术前诊断率较低,经常与其他病变混淆[6]。本研究结果显示,I组与II组患者在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血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结节周边声晕、内部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这提示对于皮肤层或皮下层不均质、边界清、形态规则的质硬结节,如果周边声晕不明显或内部缺乏钙化时超声检查容易误诊。

本研究超声误诊的21 个病灶中:4 个病灶因表现为整体强回声误诊为钙化灶,这可能是因为对皮肤层或皮下的整体强回声结构认识不足;3 个病灶因有较丰富血流、且检查者未进一步分析血流频谱被误诊为血管瘤;1 个病灶因内部呈稍高回声被误诊为脂肪瘤,这可能是两者的声像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均匀的稍高回声、边缘清晰等;7 个病灶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2 个病灶被误诊为表皮样囊肿,这可能是病灶表面光整,内部呈混杂回声并见液性回声区,未探及血流信号;1 个病灶被误诊为炎性病灶,这可能是该病灶有压痛、皮肤稍红、活动度较差。另外,检查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等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

PM需与其他浅表肿物鉴别:(1)表皮样囊肿,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后方回声常增强,彩色多普勒未探及血流信号;(2)皮脂腺囊肿,多见于富含皮脂腺的区域,为皮下的低或无回声区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内部基本无强回声,部分病灶局部皮肤处见黑点;(3)血管瘤,病灶多较软、探头加压后可见形变,部分可呈分叶状,内部回声多不均质,多探及较丰富血流,内部钙化可有可无;(4)脂肪瘤,肿块大多位于体表脂肪层中,内部回声多表现为较均质的团状高回声或偏强回声,形态较规则,表面无明显包膜;(5)肿大的淋巴结,病灶常多发,可探及淋巴结门型血流信号。有研究表明低回声晕为PM 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病理学中为肿块周围包饶的环形疏松结缔组织[7]。

高频超声因具操作简捷、无创、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能清晰获得PM 病灶的大小、发生部位、形态、边界、病灶与邻近组织关系、内部及后方回声情况及血流分布特征等情况。虽然超声检查有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但是超声诊断的误诊率较高[8]。病史、查体以及超声对钙化上皮瘤的诊断还是有局限性的,钙化上皮瘤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9]。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PM 的声像图特征,加深对PM超声图像的认识,以提高PM在术前超声诊断的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声像皮下囊肿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