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HGF、TNF-水平差异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3-11-23 14:32林慧武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浆心肌梗死急性

林慧武

心肌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患者多见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经休息或硝酸酯类药物干预后仍无法缓解,部分患者可伴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若无及时干预,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仍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可缓解患者病情,但部分患者再治疗中仍可发生慢血流、再灌注心律失常、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患者死亡,引起不良预后,故及时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对尽早发现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坏死因子-TNF-)、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B 型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上述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120 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60 周岁;(3)临床资料完整;(4)无认知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伴急性心力衰竭;(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3)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4)发病时间>12 h。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群体12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4 例,女56 例;年龄61 ~70 岁,平均(66.0±2.0)岁。对照组男63 例,女57 例;年龄60 ~70 岁,平均(66.0±2.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获金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其中死亡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生存患者均纳入预后良好组。采集患者肘静脉血5ml(清晨空腹),以3000r/min 离心10min,分离血清、血浆,置于-80℃保存,于2h 内检测。采用AU580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检测血浆HGF、TNF- 、Hcy、FIB 及血清BNP 水平。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HGF、TNF- 、Hcy、FIB 及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2.2 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各指标水平比较 预后不良组HGF、TNF- 、Hcy、FIB 及BNP 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 <0.05),见表2。

表2 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各指标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血浆HGF、TNF- 、Hcy、FIB及血清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均P <0.05),见表3。

表3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机制研究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与冠状动脉粥样隐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痉挛或心肌耗氧量增加等有关[6-7]。有研究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发生后,及时对缺血部分心肌行有效的血液再灌注仍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但再灌注会加剧患者缺血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引起急性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对患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8-9]。

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示,细胞内钙超载、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GF、TNF- 、Hcy、FIB 及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这表明相较于健康体检群体,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HGF、TNF- 、Hcy、FIB 及BNP 水平更高。同时预后不良组HGF、TNF- 、Hcy、FIB及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进一步表明HGF、TNF- 、Hcy、FIB 及BNP 水平越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不良风险越高。究其原因,HGF、TNF- 均为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其中HGF 是一种生长因子,在多种器官生长、重塑及再生过程中起一定促进作用,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产生调节,当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后,高水平HGF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TNF- 是一种由活化T 细胞分泌产生的促炎因子,能活化和放大炎症反应,加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Hcy 可通过产生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因子功能失衡,促使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同时Hcy 的活化功能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并结合载脂蛋白B 形成致密复合物,更容易被血管壁巨噬细胞吞噬,导致血管壁内堆积大量脂肪,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一步加重血栓负荷,引起血液滞留。FIB 是常见的凝血因子,多经肝脏合成,可集合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 受体,此时血小板聚集并黏附于血管壁内,释放大量促凝物质,加速形成血栓,导致血小板异常活化,使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速度减慢,并再次堵塞血管腔,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BNP 是一种由诸多氨基酸组成的利钠激素,其合成与分泌均在心室完成,正常情况下,血清BNP表达较低,当患者心肌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后,可降低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增加心室容量负荷,并不断增加梗死面积,从而加重缺血程度及心室受损程度,提升血清BNP水平,故通过检测血清BNP水平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进行反映[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HGF、TNF- 、Hcy、FIB 及血清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患者血浆HGF、TNF- 、Hcy、FIB 及血清BNP 水平显著升高,其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HGF、TNF- 、Hcy、FIB及BNP 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需增加对该类患者的关注度,改善患者预后。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浆心肌梗死急性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