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1-24 09:29高彤陈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阶梯动脉血氧气

高彤 陈莹

急危重症对人体组织器官功能、生理机能等可造成损害性影响, 呼吸困难、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在多种急危重症疾病类型中均具有高发性, 以疾病为诱因, 干扰呼吸系统功能, 从而导致该情况发生, 若进一步发展将造成低血氧症、损害重要组织器官功能, 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 急诊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行救治期间给予氧气, 维持人体各器官及系统功能稳定, 能够减少疾病对患者机体健康的危害性, 有助于预后恢复[2]。现今临床适用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氧气供给方式多样, 呼吸阶梯性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急救方式, 在救治期间, 随患者病情变化, 从无创供氧逐渐过度至人工通气, 循序渐进地干预患者呼吸系统状态, 能有效干预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 保障急救时效性, 患者经救治后, 自主呼吸能够尽快恢复, 相比其他呼吸支持治疗方式效果更为显著[3,4]。基于此, 本次课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作用进行研究, 故自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选取90 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 收治的90 例急危重症患者, 按照奇偶数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 每组45 例。常规组男24 例, 女21 例;平均年龄(54.67±3.55)岁;创伤性疾病者13 例, 非创伤性疾病者32 例。试验组男23 例, 女22 例;平均年龄(54.71±3.43)岁;创伤性疾病者14 例, 非创伤性疾病者3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家属在知晓研究内容后, 自愿同意参与, 并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能够完整采集患者个人资料信息, 家属在诊疗期间能够遵照医嘱做积极配合;③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尚且稳定, 适宜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传染性疾病、重度感染性疾病者;③既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疾病者;④有明显抗拒治疗行为, 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呼吸支持治疗:对患者病情开展评估, 清除气道分泌物及其他内容物, 调整患者体位, 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病情, 选取适宜措施进行氧气供给, 存在严重呼吸困难者, 则需切开气管, 建立通路实施人工通气。试验组采取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详细方法如下。

1.3.1 徒手呼吸法 评估患者病情及呼吸系统状态,进而对患者体位做针对性调整, 如患有心血管疾病, 患者采取半卧位有助于缓解病情。体位调整完毕后, 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对呼吸道附着物进行处置, 后采取胸廓按压方式, 刺激呼吸系统功能恢复, 同时促进肺部气体交换, 提高肺部氧气摄入量。如患者呼吸状态未见改善, 则开展进一步治疗。采用徒手呼吸法干预期间, 需注意患者是否佩戴假牙, 若佩戴假牙则需在治疗前取出, 避免其脱落堵塞气道。

1.3.2 无创氧疗法 徒手呼吸法治疗未见好转者, 采用无创氧疗法干预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 结合患者个体差异, 针对性选择鼻塞吸氧或鼻导管吸氧, 增加氧气供给, 维持血氧稳定, 如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情况, 则采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氧气供给, 若患者症状仍未缓解, 则采用有创氧气支持法治疗。

1.3.3 有创氧气支持法 有创氧气支持法是采用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方式进行治疗, 经由切口建立通气通路, 快速给予氧气供给, 以此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为后续救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1.3.4 建立气道后干预 开展氧气供给后, 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等做持续监测, 根据患者病情、病程、机体状态等, 调节氧气流速、潮气量等参数。定期采集行无创氧疗法、有创氧气支持法患者样本进行生化检查, 预估有无并发症、合并症等发病可能性, 开展预防性治疗及临床干预, 以保障患者诊疗安全, 促进其疾病康复。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相关指标(呼吸平稳时间、ICU 转出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 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 复苏成功率及治疗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治疗满意度调查, 满分为100 分,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非常满意:分数>90 分, 满意:分数80~90 分, 一般满意:分数60~79 分, 不满意:分数<60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呼吸平稳时间、ICU 转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呼吸平稳时间(min) ICU 转出时间(d) 住院时间(d)常规组 45 55.34±0.29 4.32±0.87 11.96±1.58试验组 45 43.64±0.31a 3.56±0.42a 9.33±1.21a t 184.8906 5.2773 8.8652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治疗前, 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试验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体征比较( x-±s, 次/min)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动脉血氧分压(mm 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 Hg) 血氧饱和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45 61.49±3.45 76.92±4.34a 57.17±2.99 49.48±3.51a 82.12±2.17 90.46±3.02a试验组 45 61.53±3.38 93.03±2.17ab 57.05±2.78 37.93±2.65ab 82.25±3.44 98.81±2.79ab t 0.0556 22.2719 0.1972 17.6170 0.2144 13.6236 P 0.9558 0.0000 0.8441 0.0000 0.8307 0.0000

2.4 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 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n, %)

2.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危重症在急诊接诊患者中极为常见, 发病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改变, 危及患者生命的同时, 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损害性, 如未能及时救治, 具有较高死亡几率[5]。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 以管控病情、抑制疾病危害为重点, 因此, 于急救期间干预患者生命体征, 恢复其呼吸频率、心率稳定, 可使患者疾病救治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

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呼吸支持, 其目的在于通过呼吸支持, 维护重要组织器官氧气供给, 避免因疾病所致功能异常或不可逆损害, 从而降低疾病危害性, 对患者疾病康复、预后恢复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6,7]。既往临床对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多采用一般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干预, 进行氧气供给, 虽然于实施后能够干预患者病情, 保持血氧量稳定, 但医护人员凭自身经验选择呼吸支持方式具有一定盲目性, 且在救治过程中, 以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实施率较高, 但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且存在较高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几率, 安全性略显不足[8]。呼吸阶梯性治疗是现今临床中较为先进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 其原理是以简单、无创操作逐渐过度至复杂、有创治疗, 适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疾病的患者治疗, 对其呼吸状态做有效干预, 具有较强治疗针对性及治疗有效性[9,10]。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式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救治, 结合患者病情、疾病症状, 依次实施徒手呼吸法、无创氧疗法、有创氧气支持法, 以此干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 在有效促进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同时, 还可管控呼吸治疗创伤性, 保障治疗操作适用性及合理性, 避免过度医疗所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疗效极佳[11]。相比一般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阶梯性治疗具备较高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开展呼吸阶梯性治疗后能够充分降低呼吸支持创伤性, 以适宜方式给予患者呼吸支持, 有助于临床救治工作开展, 较其他方式实施效果更为理想, 疗效方面具备明显优势[12]。

本研究共选定90 例急危重症患者, 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其中以实施呼吸阶梯性治疗患者呼吸平稳时间、ICU 转出时间、住院时间于治疗后较为良好, 生命体征、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患者复苏成功率较高, 满意度也较高。由此可见, 呼吸支持治疗的实施, 对急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具备显著治疗作用, 患者经救治后, 能够极大程度保护患者呼吸系统, 从根本上管控疾病对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性, 维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实施后可保障临床治疗安全, 加快患者疾病康复进程, 减轻因疾病救治所致家庭经济压力, 临床治疗效果极佳[13]。

综上所述, 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中, 呼吸阶梯性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能够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 缩短其临床治疗时间, 治疗效果有明显优势性, 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阶梯动脉血氧气
聚焦空气与氧气
勘误声明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爬阶梯
时光阶梯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有趣的阶梯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