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要素结构与实践策略

2023-11-25 08:35王碧莹沈克印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村民

王碧莹, 沈克印,2

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1]中指出,发展农民体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赛事品牌的打响,不仅是使乡村形象更全面地展现于公众视野的重要举措,也是使乡村体育更好满足村民未来体育需求升级的应对之策[2]。在线上线下结合式体育宣传背景下,乡村体育呈现出规模化与数字化、节事化与可持续化等倾向,村民体育参与形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参与方式向高质量、智能化、科技化的多元体育参与方式转变,为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村民主体参与基础,也为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笔者从社会、村级、村民三个视角研究其价值意蕴、发展模式与实践策略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体要求,强调了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就体育领域而言,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农村城镇化及新农村社区模式的渐次形成,城市社会体育日趋发展且覆盖渗透到乡村。乡村体育赛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形抓手,通过乡村体育赛事平台,能够有效汇聚县域、乡村范围内经济、文体要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化乡村体育产业品牌,从而激发乡村体育发展动力,保护品牌形象,为乡村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当体育赛事达到一定规模后,县、乡域体育场馆、健身场地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就成为评价乡村体育事业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为应对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问题,我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国农村体育公益事业也取得较大进步。乡村建设完善多样化的体育公共设施,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乡村体育赛事作为乡村与城市体育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对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受场地影响较小且社会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能够激发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在带动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也能结合地域文化,发展出更加符合自身意愿和需求的体育活动。乡村体育赛事是保障乡村体育事业产业平衡发展的基础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生态与经济的共同进步需要相互转化。绿色体育作为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之一,合理规划布局体育资源,通过开辟乡村“体育赛事+旅游”新发展模式,借助体育赛事促进体育旅游,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便于打造乡村建设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从体育赛事的基本特性来看,乡村体育赛事具有绿色、低碳和环保特点,场地能耗低、污染少、可持续性强等特点;政府借赛事平台出资助力体育环境持续升级,可以实现乡村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体育赛事通过组织群众参与、观看等方式实现全民参与,有利于调动组织村民主体参与乡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供需对应机制。同时,乡村体育赛事严格要求乡村体育活动参与者本土化,构建参与者源于群众的平台,提升球员的身份认同,增加其为家乡拼搏一战的动力。鼓励不同村落球队的交流对战,覆盖更广泛的参赛人群,实现乡村体育赛事深植群众,调动广大村民切身参与到体育中的积极性。

乡村体育赛事以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为切入点,如篮球、广场舞、舞龙舞狮等,将具有历史传统、区域特色和村民喜爱的项目做成赛事,丰富了乡村体育赛事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了村民除了增强体质、强健精神之外的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需求。村民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是乡村体育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其多元化需求的满足奠定了乡村工作坚实基础,形成并促进了全民健身的长效机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 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要素结构

打造乡村体育赛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素是系统转型和升级的主要表现和动力因素[3]。鉴于此,探究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重点在于解析乡村体育赛事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认为,乡村体育赛事基本要素包括村民、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经费与参赛球员;乡村体育赛事提供的体育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享有者与服务本身三维结构要素;体育赛事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场地资源、知识与制度资源等[4]。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乡村体育赛事要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包括资源、服务和模式三部分。资源性要素是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基础;服务性要素是乡村体育的保障;模式性要素是乡村体育赛事的支撑。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系统的乡村体育赛事,协同促进赛事发展。

图1 乡村体育赛事发展“资源-服务-模式”系统分析框架图

具体而言,乡村体育赛事的资源性要素指其发展必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是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限制性条件;而乡村体育赛事服务要素是指农村体育赛事运作所固有的机制和工具、工作方式,是赛事的资本准则与相应制度以及提供的不同于其他城镇体育赛事的特殊性条件;服务的优劣影响到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水平,完善的服务机制可避免乡村体育赛事发展产生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乡村体育赛事的服务要素与主体、客体和赛事发展环境有关,是培育乡村体育赛事的土壤。模式的结构可以显示出乡村体育赛事的发展状态。如果其内部支撑结构存在缺陷,乡村体育赛事也将出现失衡。基于此,建立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资源-服务-模式”系统框架,分析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以形成对乡村体育赛事的整体认知。

2.1 利用办赛消解资源限制

资源是体育赛事的环境条件,主要包含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场地资源、知识与制度资源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乡村体育赛事资源总体水平不如城市体育赛事。乡村体育发展被“人才鸿沟”限制,这导致我国乡村体育发展缺乏高水平人才的助力。乡村体育赛事要纾解资源性限制,地方政府应在宏观上打通与社会组织、企业的沟通壁垒,建立相关协作制度保障赛事资金支持;加强乡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向村域内体育爱好者或志愿者群体开展办赛、执裁等专业培训,为乡村体育赛事发展提供长效支持;物质资源层面,充分利用好乡村现有场地资源,开展受场地制约小的赛事项目,同时利用宣传活动拓宽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场地渠道,与周边村落联合办赛、资源共享,实现场地设施互利互补。

2.2 完善赛事的服务机制弥合内部服务性矛盾

完善的赛事服务机制是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的“机制屏障”。在保障村民参赛权益的同时,可减少办赛中内部服务功能缺失、服务环节冲突等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含赛事的资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服务功能缺失方面,赛事承办需依托合理的协商机制,便于主办方了解村民的真实体育需求,提高乡村体育赛事的供给水平与效度。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基本解除社会力量办赛的硬性限制,但由于举国体制的影响,非政府机构很难独立承担体育赛事中服务资源供给、人群需求考量、总体规划调度等内部难题。体育赛事的服务体系主要依靠村民主体的需求与意见,健全“问需于民”的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各方利益相关者将资本、知识、建议汇集到一处,形成由下至上的优质办赛服务机制。

2.3 优化赛事内部结构避免模式失衡

乡村体育赛事的模式是对赛事发展的基础支撑。识别赛事结构缺陷,需要从村民主体、赛事承办方客体及特殊的赛事发展环境三大角度考量。村民作为乡村体育赛事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其主体地位应得到凸显,而村民参赛获得感提高,才能切实实现体育赛事的社会认同感,增强赛事的影响力。办赛客体需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衔接,搭建赛事资源共享平台,增强赛事举办综合水平。办赛环境主要由乡村所处地域、地方民俗文化、乡村环境保护、体育政策支持、村域经济水平等多方因素构成,南北方气候差异、民族特色节庆、乡村农业与生态、社会体育氛围及经济发展能力的差异都能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体育赛事。乡村体育赛事内部结构中的三大层面紧密关联。只有强化主体参赛意识,优化客体办赛能力,并坚持培育好乡村体育赛事的办赛环境,才能保证赛事内部支撑的稳定,防止结构失衡。

3 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以贵州“村BA”为例

3.1 贵州“村BA”举办概况

“村BA”全称为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是由贵州省台盘村苗族“六月六”传统吃新节庆典发展而来的赛事。台盘村在吃新节举办篮球赛已有几十年传统。比赛场地为村口球场,比赛由村民自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极具地域特色的赛事举办风格也赋予了这项赛事别样的意义。2022年7月30日至8月2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台盘乡台盘村举办了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这场一年一度的篮球赛,经由短视频平台火爆全网。网友们参照“NBA”“CBA”的命名规则,称之为“村BA”。2022年以来,“村BA”提高了贵州省台盘村的知名度,成为当地文化体育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据贵州省体育局公布的数据,这项赛事覆盖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共组织民间篮球队2 624支,开展5 457场比赛,覆盖446.75万群众[5]。省级常规赛开展16场,总决赛4场,有100余名裁判员参加执裁,144名运动员参赛。在抖音等线上短视频平台,对贵州“村BA”的直播以及相关短视频数量多达数百个,网络直播累积观看人数超过一亿,关键词“村 BA”连续多天进入热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6]。

3.2 “村BA”举办特色与成效

第一,在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方面,贵州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资源性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指导台江县合理确定各乡镇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台盘村农特产品加工业、高效特色农旅一体化产业 。在“三区三线”划定工作中,按照台江县与台盘村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6倍下达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在全州的指标分配中占前列。另外,结合台盘村“村BA”总体规划定位,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特色、地域文化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提出赛事规划。目前,台江县已全面启动推进“多规合一”的乡村实际规划工作,完成乡村总体规划12个,目前已全部通过批复。台江县台盘村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发展界域,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第二,在规划培育篮球赛事方面,村民协商自治培育篮球赛事。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篮球比赛作为台盘村里“六月六”吃新节的传统活动,从未间断,逐渐成为村民们联络情感的仪式和纽带。伴随篮球赛产生的是球场旁摊贩争抢摊位问题。对此,村内篮球协会作为村委会统一管理的自治组织,主动承担起球场周边环境秩序整治的责任。经过多次开会协商,决定通过“规划固定摊位、实施抽签选摊、收取小额费用”的方式,实施摊位管理。同时,将收取的资金用于比赛奖金、裁判费用、物资购买等,并由村委会派代表监督经费使用,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赛、服务发展”[7],保证了台盘村篮球赛事的持续传承和发展。随着篮球比赛的发展,原有场地不能满足比赛需要,篮球协会提出球场扩建改造并提交村委会研究。2016年,台盘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举手表决,将因320国道建设形成的弃渣场用于修建露天篮球场,形成了如今的“村BA”球赛场地。

第三,在配套服务与球赛秩序方面,篮球规则纳入村规民约,提高服务性要素在赛事系统中的地位。台盘村的“村BA”球赛履行露天开放、不卖门票、不做商业外租等要求,村民参与的自由度高。为切实保证球赛的有序正常开展,台盘村委会组织村民将与球赛有关的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条款中,以约束规范村民参与球赛的行为。一方面,将参与球赛筹办、比赛等作为“团结的象征”纳入村规民约范畴。在球赛开办的时节,没有特殊事由的各家各户都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球赛中来,场上的球员秉持体育精神奋力拼搏,场下的观众摇旗呐喊热情助威。另一方面,通过村规民约保障球赛秩序。台盘村将原有的村民犯错惩罚交纳酒、米、肉等规定与时俱进地改为“不论球员与观众,只要闹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斗殴,将列入球场黑名单进行曝光,终身不得踏入球场”等规定,以此明确赛事“红线”“底线”,约束球员和观众的行为,实现球员专注、敬畏比赛,保证村民理智、文明观赛。

第四,以篮球赛事为载体,凸显贵州特色,促进共建共享,打造坚实的赛事内部模式。为季军铜仁市代表队颁发三穗麻鸭和苗族绣片,为亚军遵义市代表队颁发台江鲟鱼和木龙船,为冠军黔东南州代表队颁发台江鲤吻香米与银帽,奖品全部就地取材。得益于“村BA”的旺盛人气,村民们生意愈发火爆,在篮球协会组织募捐时,村民纷纷自发捐款以示支持。同时,村民更加关心村里的公共事务,积极参加村民大会,发表意见、建言献策。例如,“村BA”火了之后,对于县里下拨的用于台盘村篮球场整修扩建款项的使用,篮球协会和村委会共同主持,召集全村村民大家一起商议篮球场怎么建。初步采纳了采购先进设备,加盖更衣室、洗手间、媒体室等意见,村民共建共治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在台盘村的篮球事业发展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同时,对于“村BA”爆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商业广告、投资等,经村委会、篮球协会和村民讨论商议后达成共识。认为应从篮球事业发展的长远考虑,保持“村BA”赛事的纯粹性,不能把“村BA”球赛作为生意,才能使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

4 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策略

4.1 宏观层面:强化总体部署,完善乡村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第一,乡村体育赛事需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规划模式。以“村BA”为样板,乡、镇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强化特色体育部署,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体育部门要积极协调进一步扩大农民体育工作经费在全民健身投入中的份额和比重[8]。健全政策指引、加大政府购买力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及健身休闲设施的建设运营,利用社会组织优势提升乡村体育赛事运营质量。

第二,乡村体育赛事需坚持品牌战略,激发赛事活力。质量是乡村体育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品牌化的基础,更是树立乡村体育品牌的关键。通过提高乡村体育观赏性、植入区域文化特征、合理设计乡村体育活动安排、提升场地设施体验感等,全面提升乡村体育质量。充分挖掘赛事特色,结合地域因素及群众关心的内容,设置合理话题并引导群众参与其中,提高乡村体育发展可参与度。

第三,乡村体育赛事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更新活动形式,组织团结乡村体育运动员、工作者、爱好者切实发挥乡村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在乡村体育赛事中传承弘扬体育文化,实现村民协商自治培育体育赛事,实现以体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通过发挥各级组织和个人的先进带头作用为村民参与体育运动营造浓厚氛围和客观条件。

4.2 中观层面:集聚资源要素,拓宽乡村体育赛事培育道路

第一,乡村体育赛事需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对接长远目标。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城镇迟缓,导致村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较低。从整体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的乡村治理体系必然面临公共服务供给与广大村民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催生乡村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倾向为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治理提供新发展路径[9]。鉴于此,有待建立一个无障碍的信息交融系统,以便在各级组织间进行资源交换,以适应乡村治理体系改革。

第二,乡村体育赛事需聚焦有效体育资源,培育产业发展优渥土壤。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各级组织都应将有限的资源支持最需要的乡村体育核心部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注重保障乡村公共体育服务,重视现场要求不高且易于学习的项目[10]。而对于经济相对较发达的乡村,应尽可能缩小其与城镇体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为村民提供更多元的体育选择,更好满足村民体育需求。坚持人才培养战略,体育人才也是促进乡村体育事业产业转型的新鲜血液和关键动力,可制定相应政策吸引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体育人才到乡村去,带动村民了解更丰富、更专业的体育项目。

第三,乡村体育赛事需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在体育产业发展中需秉持绿色体育理念[11],提高体育参与者的乡村体育赛事体验感,推动体育与旅游、康养等其他产业的动态融合,重视农村资源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优势,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以优化乡村体育赛事举办环境。

4.3 微观层面:对接村民主体,加快推进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

第一,乡村体育赛事需保障村民基本权利,加强村民认同。村民可以乡村体育赛事为载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体育赛事村民共商共建共享,从长远发展视角出发,提升村民集体化认同感[12]。

第二,乡村体育赛事需以村民体育需求为导向,坚定办赛主基调。单一化治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广大农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乡村体育赛事发展过程中,需注重保持乡村体育的休闲与娱乐特性,让参与其中的乡民有回归与拥抱自然,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独有功能。

第三,乡村体育赛事需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村民体育参与形式升级。基层组织可通过推动体育场地场馆“上云”、赛事转播“上云”、体育组织和机构“上云”、体育企业线上授课、办赛等,有力拉动和刺激体育消费全面综合提升[13,14]。乡村基层政府统筹引导及治理效能的提升为“互联网 + 体育”模式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系统结构,为体育赛事活动中各要素的创造、转移和应用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促进体育智能云服务、场景等方面的共享中心在全方位的前提下为村民提供体育服务,服务企业的体育。通过开放自身的资源优势,促进农村转型体育赛事质量效益和创新的主要元素,推广大数据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体育赛事新模式,加速资源更新迭代,丰富村民体育参与形式。

5 结语

乡村体育赛事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领域的新亮点。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乡村、村民”多层次融合,而且呈现出“资源性、服务性、模式性”三大要素集成的有机系统。新时期发展乡村体育赛事对于激发乡村体育新生动力、保障乡村体育惠及度、开发村民体育参与新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贵州“村BA”赛事的培育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强的引领与实践指导意义。但不同乡村赛事的培育受到乡村地域差异、发展环境、政策导向、传统文化、体育意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要通过乡村体育赛事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统筹考虑乡村体育产业定位、地域特色、基础设施、空间规划及绿色发展等诸多方面。在乡村体育赛事的实践中,应在更好保证政府统筹规划的同时,融合社会、村民等多层面力量,优化赛事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体育,走数字化发展路径,满足广大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村民
本月赛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