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外胆道”为例,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设计与探讨

2023-11-26 08:37张海云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解剖学讲授人体

张海云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对学生的政治教育仅仅依靠“思政课程”是不够的,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过程,形成协同效应[1]。突出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导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通过以人体解剖学课程为载体,将思政元素和解剖学知识相融合,对提高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将课程思政元素和微课等信息化手段有效结合,内容形象化、课程资源化,使思政教育更有画面感,学生更乐于接受,顺应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医学教育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伦理意识。本研究积极探索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的思路和方法。

1 思政微课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优势与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医学课程,覆盖面广,通过思政微课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由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特殊性,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内涵,比如尊重生命、团队合作精神、以人为本等,都是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学习到的重要思想品质和精神,这也正是通过思政微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关键切入点。

2 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教学融入点

a)讲授绪论中解剖学的地位时,强调“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引申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强同学们爱党爱国情怀教育。b)讲授运动系统组成时,指出一个简单动作的完成,需要骨、关节、肌肉协同作用,强调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重要性。c)讲述骨的构造时,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引申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强调“人道、博爱、奉献”精神。d)通过人体解剖学开学(实验)第一课,培养学生对捐献者的尊重以及对标本、模型的爱护意识,进而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感恩之心。e)在解剖实验课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观的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意识到每个标本背后都是一个生命的故事和牺牲,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之情。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f)在讲授消化系统时,联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学生可以认识到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讨论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以预防疾病的传播。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将更加理解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g)在讲授泌尿系统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肾透析、肾移植等相关的社会现状和医学问题,以引发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了解肾透析和肾移植等治疗方式的现状和挑战,学生可以认识到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公平分配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器官捐献和分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心公益的意识,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h)讲授感觉器时,结合当前学生手机依赖,强调日常生活中对眼的保健意识。

3 以”肝外胆道“为例,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设计

3.1 选题

肝是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之一,功能极为复杂,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肝脏分泌的胆汁如何排入到十二指肠,对食物进行消化,这就是肝外胆道系统,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内容。肝脏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由肝与胆的关系,引申出成语“肝胆相照”,强调了人体解剖学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所以以此选题。

3.2 思政微课设计

教学设计是思政微课的关键部分,本次思政微课教学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复习过度、设疑引入等方法导入新课,充分结合人体解剖学学科特点,采取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合理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强化与临床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形态化美育教育的优势,选择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的思政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特点,适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和德能兼修的能力。以成语“肝胆相照”开头,设疑引入本次微课内容-- 肝外胆道,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讲解,最后回归医学上的“肝胆相照”,肝和胆的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人与人的相处也应该是“肝胆相照”。在讲授胆汁排除途径时,引入“阻塞性黄疸”这一病例进行讨论,通过解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分析“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及临床表现。通过具体病例分析,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掌握的解剖学知识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生参与的课堂讨论,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医学精神和职业角色的认同。具体由五个环节来进行: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病例探讨- 课后小结。a)课前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前学习内容,并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b)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肝胆相照”这个成语,对学生提出问题“医学上的肝胆是如何相照的呢?”从而导入新课。c)讲授新课:教师通过PPT、教学仿真模型、动画讲授、演示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排除途径。d)病例探讨:利用所学解剖学知识解释“阻塞性黄疸的病因”,初步建立临床医学思维。e)课后小结:学生通过病例进行反思,提出预防疾病的可行性方案。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

4 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的制作

a)思政微课的内容的选择:结合教研室目前已有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资源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内容,撰写思政微课的脚本;并搜集与微课录制有关的教学素材,如动画、三维图片、音频、标本、模型等,并制作相应PPT。素材的准备应结合微课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种形式生动、充实地呈现在最后的视频中[2]。

b)思政微课的录制: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可根据经费情况选择适合的微课制作公司或在学院录播室进行录制拍摄;录制完成后,和微课制作公司交流,对微课按要求进行制作;对初次制作的微课进行严格审查,提供修改建议,并及时和制作公司反馈,经过多次做出修改,直到完成;将制作好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微课投放在线学习平台,并发放思政微课问卷调查表,根据学生意见进一步进行修改。

5 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应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首先,设计和制作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深入了解人体解剖学和思政教育的内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思政微课的质量和效果。其次,思政微课的制作、实施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在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的学校或地区,思政微课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此外,思政微课的评估和反馈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的监控和改进。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在不同专业和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情况,并且需要对思政微课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长期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和优化思政微课的设计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6 结论

通过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解剖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医学伦理意识。但是,目前的人体解剖学思政课微教学仍面临若干困难,必须继续发展与完善。

综上所述,人体解剖学思政微课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运用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与潜力。通过充分发挥思政微课在解剖教学中的优势,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解剖学讲授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