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人物画在意笔人物画教学中的意义

2023-11-26 05:01樊诚
大观 2023年9期
关键词:任伯年

樊诚

摘 要:传统意笔人物画临摹是中国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任伯年的人物画面貌多样、资源丰富,不仅蕴含着中国画的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优点。对任伯年人物画展开梳理和研究,临摹其经典作品,是意笔人物画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下中国画的学院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任伯年;意笔人物画;中国画教学

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式,传统意笔人物画的临摹是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谓传统意笔人物画,通常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以前,还没有深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意笔人物画。传统意笔人物画临摹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意笔画的工具材料,了解基本的笔墨语言与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关系,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水墨人物画的学习与创作,对于学生从传统人物画中汲取营养,理解传统人物画造型语言、笔墨趣味、写意精神,并树立以中国画传统为根基的艺术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其以后的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打下基础。

意笔人物画临摹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难度。意笔画要求水墨趣味、笔墨品质以及写意精神,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一定数量的积累,才能够对水墨材料熟练掌握。相较于山水、花鸟画,意笔人物画有造型的限制,需要不偏离人物基本的造型尺度;相较于工笔人物画,意笔人物画又需要写意性、书写性的笔墨语言的表达。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自宋以降,意笔人物画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清末以前,可以拿出来作为临本的只有梁楷、石恪、黄慎等寥寥几人的作品,这也导致相较于工笔人物画临摹,传统意笔人物画临摹的资料相对匮乏。

直至清末,任伯年在意笔人物画领域有了突出成就。任伯年是“海派”人物画最出色的画家之一,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特殊的出身背景,使他的人物画突破了传统人物画陈陈相因的固定模式,开创了新的艺术面貌。任伯年处于中国画由传统形态转向现代形态的时期,在中国人物画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悲鸿评价他是“仇十洲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刘国辉说:“从梁楷起步的水墨人物到任伯年才跨出了可贵的第二步。”他的人物画在继承和汲取传统艺术营养的同时,充分借鉴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法。据沈之瑜的《关于任伯年的新史料》记载,任伯年与上海天主教会在徐家汇土山湾开办的图画馆的主任刘德斋相识,接触到西画的素描、速写、水彩等。张充仁也曾说:“据我了解,任伯年的写生能力很强,是和他曾用3B铅笔学过素描有关系的,他的铅笔是从刘德斋处拿来的。当时中国一般人还不知道用铅笔。他还曾画过裸体模特儿的写生。”因此,任伯年能够熟练地将光影、明暗、块面塑造等手段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无论是人物面部形象的刻画,还是画面结构的形式因素,又或是空间表达、设色的丰富多变等等,都体现了他兼容中西绘画语言的高妙。

然而他的这种“中西兼容”又不同于后面徐悲鸿、蒋兆和等人“造型+笔墨”的中西融合实践。任伯年的人物画以传统笔墨语言和造型理念为基础,融入了西画的因素。这里有一个“体用”的问题。任伯年人物画仍然属于传统意笔人物画的范畴。他既不像梁楷、黄慎等人通过弱化人物造型而得到笔墨语言的彰显,也不像“徐蒋”通过突出造型而牺牲一定的笔墨书写性。他“对于民族民间的传统有着精当的判别与选择,对于外国艺术也有着适于中国人民需要的择取与消化”,所以他的作品既拓展了传统人物画的形式语言,又不悖于中国画的审美习惯,这也使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面貌。这种以中国画传统为基础,融合西画因素的绘画语言对于当下意笔人物画的临摹、学习具有非常强的适用性。

将任伯年人物画作为传统意笔人物画学习的临本,首要原因在于,任伯年的意笔人物画题材涉及历史、神话、肖像、现实等等,面貌多样、资源丰富。将这些临本进行梳理,按照一定的工写程度、难易程度进行分类,使临摹的过程具有递进关系,可以让学生逐渐熟悉、掌握工具材料,逐步加深对笔墨语言、造型观念的理解。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将临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兼工带写的人物画,如《羲之爱鹅图》《丹桂五枝芳》《魁星图》等,适合学生最初接触意笔人物画时临摹,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工笔人物画的学习向意笔过渡,学会灵活运用线的起承转合,认识意笔的基本笔墨规范;第二类是小写意人物画,如《梅花仕女图》《秋林觅句图》《松下策仗图》等等,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笔墨语言,认识用笔的写意性,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的微妙变化;第三类是大写意人物画,这类作品以钟馗像居多,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水与墨、水墨与宣纸的碰撞带来的丰富视觉效果,更可以帮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认识水墨的可能性和偶然性。显然,这三类作品在学习临摹的过程中具有递进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意笔人物画的临摹练习。

具体到形式语言层面,任伯年人物画对意笔人物画学习的意义可以从笔墨、造型、结构三个方面分析。

一、任伯年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对意笔人物画

学习的意义

任伯年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十分丰富,他将花鸟画的笔墨语言运用到人物画中,还吸收了西画速写、水彩的技法,用笔、用墨相较于传统人物画更加自如灵动。他的线条吸收了陈洪绶用线的装饰意味,夸大了“钉头鼠尾描”的特征,用线更加奔放,增强了线条的视觉张力。在一些大写意人物画作品中,任伯年熟练运用泼墨、破墨、没骨等技法,用线、用墨、用色相互交融,使作品更加灵动传神,独成一派。他的笔墨语言不仅强调墨色的微妙变化,还强调整体的团块感,以增加画面的黑白对比关系。如《酸寒尉像》中的墨色处理,没骨技法的使用代替了双勾填色的方法,增强了画面整体的形式感,又不失墨色的灵动变化。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对于色与墨的关系,任伯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红色的缨冠和荷包、赭色的裤子和袖口,与墨色的衣服搭配起来,使整体设色丰富和谐,既保持了顏色的透明鲜活,又呈现了整体的对比(图1)。

传统意笔人物画的笔墨语言运用,都可以在任伯年人物画中找到范本。初学意笔人物画的学生可以从任伯年的人物画中更直接地认识人物画中用笔、用墨、用色的关系,理解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写意性和审美趣味。

二、任伯年人物画的造型对意笔人物画

学习的意义

任伯年的艺术经历使他的人物画造型有着非常丰富的面貌,总体来说有两大类。一类呈现传统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多见于一些神话、历史、民俗等传统题材,如《女仙图》《献寿图》《风尘三侠》《关公读书图》等。这些作品使用传统的造型方式,多用线条勾勒人物五官和外轮廓,人物形象也比较程式化,并且受到任熊与任薰的影响,间接受到陈洪绶的影响,人物造型奇伟、富有装饰性,进行了一定的夸大变形。这一类作品的临摹有助于学生从传统工笔人物画临摹到意笔人物画临摹的过渡,对于学生认识理解传统人物画造型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类是吸收了西画光影素描因素的人物造型,多见于一些肖像画,如《酸寒尉像》《任阜长像》《陆书城像》《榴生像》《高邕之像》等等,这与任伯年年幼时随其父学习写真术有关,自然也与后来受到西画影响有关。任伯年将传统人物画的用线与西画的块面造型进行了一定的结合,人物形象倾向写实严谨,人物动态比例也十分准确,符合真人比例,不像陈洪绶人物画的“臂腿如直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酸寒尉像》《陆书城像》基本使用传统工笔画的方式描绘形象,但是人物的造型是按照真人比例描画,骨骼肌肉也有明确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写实意识。《榴生像》相较于《酸寒尉像》更加具有块面塑造的意识,在勾线的基础上,任伯年在面部的转折处进行了淡墨皴染,凹凸的起伏感更加明确,同时衣纹的线条融合了西画速写的方法,更加流畅自由,准确地契合人物造型的转折结构,这与传统人物画的程式化的线条组织有很大区别。值得注意的是,线条之间使用淡彩染出了一定的凹凸起伏,暗含了一定的光影感。

这体现了任伯年人物画中笔墨与写实造型的兼容,但如前文所述,其用笔墨语言表现人物造型的方式与后面的“徐蒋”有所区别,他虽基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线面造型体系进行创作,但其笔墨语言相对独立于人物造型之外。临摹这一类作品,对于学生以后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中,兼顾人物画写实造型与书写性、写意性的笔墨语言表达,引发学生对中西绘画语言矛盾与兼容的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三、任伯年人物画的画面结构对意笔人物画

学习的意义

画面结构不仅包含传统意义的构图、章法,还包括画面中各个因素的相互关系。任伯年人物画的构图,无论是全景式构图,还是小品画构图,都别具匠心。他对传统中国画构图讲究的节奏、韵律、宾主、开合、留白、虚实、空间意识等都能够熟练运用,更重要的是其构图相较于传统人物画,增加了很多形式意味。如任伯年1882年所作的钟馗图,画面结构颇值得品味,钟馗虽然居画面正中,但身体整体右倾,形成向右上的势,同时右下的鬼怪将这种势稳定住,整体构图富有趣味。整个画面具有明显的形式意识,折扇几何形的留白和大面积泼墨形成的黑色团块形成鲜明对比,黑形和白形相互挤压,互为补充,正所谓“计白当黑”。帽子的黑色团块与折扇的白色团块、手臂的黑形与袖口的白形,形成很明确的黑白节奏变化。勾线与没骨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墨色的黑色团块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外轮廓几乎不勾线,只有在浅色的区域勾线,墨色的浓淡干湿恰如其分地分布,又充分发挥了笔墨语言的可能性。

任伯年人物画的画面结构具有很强的形式意味,而这种形式意味是一种暗含的形式意味,不像形式构成那么显露于外。这种画面经营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初学意笔人物画时,充分认识到传统中国画的构图理念,认识不同于西画审美趣味的画面空间经营意识。

意笔人物画的学习,蕴含了中西绘画形式语言与绘画观念的冲突与兼容。在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意笔人物画的教学实践如何在中国画传统、中华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是当下中国画学院教育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任伯年的作品既吸收了西方绘画的优点,又以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造型理念为基础,不仅蕴含着优秀绘画传统,而且体现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从任伯年的人物画临摹入手学习意笔人物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意笔人物画技法的同时,充分认识中国人物画传统和写意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中树立中华文化本位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优点,这无疑对于当下中国画的专业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辉.水墨人物画探[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张充仁.任伯年绘画藝术读画会[N].文汇报,1961-11-24(4).

[3]王震.徐悲鸿文集[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任伯年
奇妙的太空数学
数字火箭
数字派对
妙笔传神
——中国美术馆藏任伯年人物画特展
藏家徐悲鸿的“追星”之路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谈任伯年的画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任伯年人物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