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链韧性

2023-11-26 11:33郭岩峰张春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韧性产业链

郭岩峰,张春艳

(邯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现代化产业链的关键组成部分,农业产业链有必要向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转型,持续强化发展动力与活力,锻造农业产业链韧性。就本质而言,农业产业链韧性指农业产业链具备的风险抵御与创新能力,是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关键支撑。然而,现阶段农业产业链仍面临资源利用率偏低、生产生态耦合协同发展程度偏低等痛点,难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1]。同时,还存在农业产业链部分环节掌控力薄弱、局部受阻或断裂风险较大等问题,不利于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立足该角度,农业产业链需借助物质流与能量流调控手段赋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全方位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赋能。具体而言,绿色技术创新可通过清洁能源改造强化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靶向性,提升全链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但是,现有农业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错配等诸多桎梏,难以支撑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阻滞农业产业链韧性增强。对此,产业数字化可凭借数字技术形成绿色监督链和共享链,加速绿色创新要素的汇聚与流通,破除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错配壁垒,有效减弱局部受阻与断链风险,为农业产业链韧性锻铸提供新动能。因此,研究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影响,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韧性的研究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柳毅等(2023)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缓解资本错配、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生产要素升级,以提升产业链韧性[2]。陈晓东等(2022)指出数字经济可为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要素、新模式等新动力,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3]。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产业链低碳发展水平可反映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现有学者认为绿色低碳可推动产业链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任保平、张陈璇(2023)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可促进产业链可持续运行,并指明产业数字化可助推绿色全产业链的构建,有利于增强产业链韧性[4]。王静(2021)认为政府应在产业链各环节主动节能降耗,建立环境友好导向的上下游关系,推动产业链全链绿色发展,进而增强产业链韧性[5]。

综上,鲜有学者将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三者放入同一框架进行探讨。基于现有文献成果,文章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对产业数字化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第二,引入绿色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研究其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间的中介作用。第三,分析在不同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上,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异质性影响,并提出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1. 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影响

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有直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农业产业链创新水平两种机制实现。第一,产业数字化可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产业数字化能够以数据要素共享全链条信息,优化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情况,进而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助力提升农业产业链信息共享度,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响应能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可驱动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数据化转型,促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流程信息传递与要素流动过程高效化,强化链上农业企业交互性。这一条件下,农业产业链全链条节点能够实现节点信息共享,有效加强对网络冲击的预警能力,在面对风险冲击时快速作出反应,避免断链风险。同时,产业数字化能够以数据要素共享优势推动农业产业链全节点决策协同,解决复杂风险情况下的产能协调与供需匹配难题,有利于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助力农业产业链要素配置能力增强,提升农业产业链风险应对能力。产业数字化可凭借数据创新应用、算力算法支撑、场景供需对接,精准配置农业产业链各类资源要素,促使链上节点高效运转,以应对链上企业外迁造成农业产业链不稳定风险,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地,现阶段农业产业链存在基础能力薄弱、部分领域核心关键产业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难以抵御断链风险。而产业数字化可整合上下游农业产业,协同管控断链风险,缓解资金市场的信息不确定性,合理引导资金要素流入,强化农业产业链基础管控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效应对农业产业链断链风险。

第二,产业数字化提升农业产业链创新水平。产业数字化可重塑农业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促使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其一,产业数字化推动农业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农业产业链创新水平。产业数字化可借助新型数字技术加速资源要素在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间的流动,推动创新链的创新供给与农业产业链的创新需求精准匹配,实现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6]。同时,产业数字化可改变农业企业分散创新现状,推动向创新分工的合作模式演化,形成创新协同体系,进而提升农业产业链创新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其二,产业数字化凭借知识外溢强化农业产业链创新能力。产业数字化为农业产业链创新提供数字化工具,创新知识外溢不断推动传统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强化创新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2. 产业数字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间接影响

绿色技术创新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是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驱动力。而产业数字化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可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进而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变革了涉农企业的管理模式,支撑全链涉农企业展开绿色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充分运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实时监测与管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情况,将各类低碳信息转化为数据要素,为绿色技术创新注入动能,支撑全链涉农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7]。进一步地,涉农企业可利用绿色技术创新优化农业产业链碳排放结构、创新发展低碳技术,引导创新资源流向低碳环节,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促进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此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此外,产业数字化凭借新型数字化场景打通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沟通渠道,探索形成协调运作的数据资源平台,为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供资源与载体支撑。基于此,农业产业全链条节点可借助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另外,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充分应用可推动农业产业形成集约化规模管理模式,有利于延长现有农业产业链,强化农业产业链竞争优势,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9]。据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产业数字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

产业数字化能够有效支撑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一般而言,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时,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这一条件下,产业数字化驱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能力持续增强,且数据要素对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与创新能力增强的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地,产业数字化凭借数据要素进一步集聚绿色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反之,如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便难以有效支撑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同时,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时无法精准有效配置数据要素,难以引导创新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环节集聚,导致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畅,无法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10]。换言之,较低产业数字化水平将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形成掣肘,导致农业产业链难以抵御断链风险,阻滞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进而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门槛效应的影响,当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时,其促进作用较弱;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增强。

三、研究设计

1. 动态面板模型设定

为考察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直接影响,基于前述理论分析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i表示地区,t代表年份,TOA表示农业产业链韧性,α 为常数项,ID表示产业数字化;X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含政府干预力度、基础设施水平、城镇化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μ 反映个体效应,ε 为随机误差项。

考虑到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持续性特征,在式(1)基础上引入农业产业链韧性滞后一期,设定模型如下:

其中,TOAi,t-1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一阶滞后项,其他各变量含义与式(1)相同。由于所构建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固定效应方法会导致模型估计偏误,因而结合刘赛红等(2021)[11]的研究,应用进一步系统GMM方法对模型(2)进行估计。

2. 中介效应分析

为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是否发挥显著中介作用,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GTI表征绿色技术创新;ω1衡量ID对TOA的总效应,γ1表示直接效应,π1γ2为中介效应,π1γ2/(π1γ2+γ1)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此外,可构造Sobel 统计量(π1γ2/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其中,Sπ1与分别表示系数π1和γ2的标准差。

3. 门槛效应检验

为考察不同产业数字化水平区间内,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异质性影响,参考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理论对模型进行估计,构建如下单门槛面板模型:

考虑到可能存在多个门槛值的情况,进一步构建多门槛面板模型,具体如下:

式(6)与式(7)中,th为门槛变量,指代产业数字化;θ 表示未知门槛值;I(·)表征指示函数,若满足括号内的条件,则I等于1,否则I等于0。

4. 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1) 数据来源

文章选取2004—2021 年我国30 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 面板数据,合计540 个样本量。主要研究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区域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农业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林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

(2) 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农业产业链韧性。农业产业链韧性反映农业产业链在应对冲击时的抗干扰能力与发现新路径能力。其中,农业产业链抗干扰能力指通过农业产业多样化发展推动链上各类资源互补,有效规避并吸收风险,进而保持农业产业链平稳运转的能力;农业产业链发现新路径的能力指农业产业链能够凭借创新手段应对风险冲击,推动产业链持续动态演进的能力。因此,基于前述分析,从农业产业多样化与农业产业创新能力两方面测度农业产业链韧性。

其中,农业产业多样化选取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测度,计算方法如下:

式(8)中,Indiv为农业产业多样化指数;HHI为农业产业集中度;Si为i农业产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农业产业创新能力采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数衡量。发明专利数越多,表明农业产业链在应对风险与冲突时开拓新路径的能力越强。在得到农业产业多样化指数与农业产业创新能力指数后,运用熵权法测算农业产业链韧性,最终得到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链综合指数。

解释变量:产业数字化。结合既有研究,从产业数字化投入、产业数字化应用与产业数字化效益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产业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2004—2021年30 个省份的产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中介变量:绿色技术创新。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较多,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原则,运用各省份当年R&D 经费投入与能源消费总量比值的对数值衡量各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除上述变量外,参考孟祺(2023)[12]的研究,选取如下控制变量:政府干预力度,以政府财政支出中涉农支出总值与财政支出的比重衡量;基础设施水平,运用人均农村道路面积表征;城镇化水平,选取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金融发展水平,以银行信贷规模与城市GDP 的比率反映。

5. 描述性统计

为直观考察各变量特征与内在规律,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 所示。由表2 可知,农业产业链韧性均值为3.7001,最小值为0.3982,最大值为25.3822,表明农业产业链韧性存在较大区域异质性。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四、实证分析

1. 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基准检验

(1) 基准检验

运用一步系统GMM方法(SYS-GMM)对式(2)进行参数估计,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表3 列(1)结果表明,AR(2)检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即内生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Hansen 检验表明模型并未明显误设情况,回归结果较为可靠;L.TOA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存在时滞性,当期农业产业链韧性会受到前期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影响。进一步地,运用面板固定效应(FE)与最小二乘法(OLS)对式(2)进行估计。由列(2)、列(3)结果可知,L.TOA影响系数在FE 估计(0.9738)和OLS 估计(1.0410)之间,说明一步系统GMM估计结果较为稳健。从主要解释变量估计结果来看,产业数字化估计系数为0.2392,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产业数字化可正向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提升。因此,假设H1 得以验证。

表3 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影响的估计结果

从其他控制变量估计结果来看,政府干预程度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原因在于,伴随政府干预程度逐步提升,有关部门为帮扶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从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支撑政策与农业企业融资问题等诸多角度出发,以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为主要驱动力推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呈正相关关系,且通过10%显著性检验。可能的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稳定农业产业链发展环境,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与可持续化发展,能够稳步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城镇化水平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呈负相关关系。可能的原因在于,过快城镇化发展可能压缩并占用农业产业发展空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带来负面影响。金融发展水平对农业产业链韧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因可能在于,金融发展可为农业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撑,精准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题,支撑农业产业全链企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

(2) 区域差异检验结果分析

考虑到各区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差异,上述变量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可能呈现区域异质性。选取一步GMM方法对方程(2)进行估计,以考察不同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对农业产业链影响的差异性。表4 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检验结果。

表4 区域差异检验结果

从核心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看,东部地区产业数字化系数达0.5019,且在10%水平上显著;东北地区为0.3928,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产业数字化估计系数分别为0.1628 与0.0689,均不显著。据此判断,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东部与东北地区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东北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虽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字技术应用及创新水平较为滞后,无法有效发挥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

2. 中介效应分析

为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依据式(3)~式(5)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知,列(1)中产业数字化回归系数为3.6728,且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总效应显著为正。列(2)中绿色技术创新值为0.9018,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产业数字化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列(3)中产业数字化发展值为3.1394,且明显小于列(1)系数值,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经计算得出,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5322(0.9028×0.5901),在总效应中所占比重达14.49%,表明产业数字化不仅对农业产业链韧性有直接促进作用,还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产生间接驱动作用。另外,Sobel 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的Z 值为3.459,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上述中介效应较为显著,假设H2 得以验证。

表5 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3. 门槛效应检验

为考察产业数字化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中是否产生影响,文章将产业数字化作为门槛变量,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式(7)进行估计。

(1) 门槛模型检验

如表6 所示,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受到产业数字化的单重门槛影响,该门槛值为0.6528,相应P 值为0.0200,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另外,其他门槛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6 门槛值估计

(2) 面板门槛回归结果

由表7 列(1)可知,当产业数字化水平小于0.6528 时,绿色技术创新系数为0.1927,而产业数字化水平超过0.6528 时,绿色技术创新系数提高至0.6382。这表明相较于低产业数字化水平而言,高产业数字化水平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更强。细究其因,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年份或地区,缺乏适合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表现出金融与社会资本参与度偏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足、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受阻等问题,阻滞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效应发挥。伴随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通过数字技术与智慧系统降低农业产业链资源消耗,推动农业产业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由此,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驱动效果得以强化。据此可推出,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到产业数字化门槛效应的影响,即当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时,其促进作用较小,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随之强化,假设H3 得证。

表7 门槛模型估计结果

4. 稳健性检验

(1) 门限变量内生性检验

由于门槛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文章选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滞后一期作为新门槛变量,检验结果如表7 列(2)所示。据结果可知,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该作用会受到产业数字化门槛效应的影响。当产业数字化低于门槛值时,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系数为0.2593,跨越门槛值后,影响系数为0.6109。据此可知,相较于低产业数字化水平,在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情况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推动效应更强,与前述结论较为一致,即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稳健性。

(2) 移动平均处理

由于年度间数据可能存在较大波动性,对数据进行三次移动平均处理,并对门槛模型重新估计,结果见表7 列(3)。由结果可知,产业数字化的门槛效应仍然存在,且在1%水平上显著。相较于低产业数字化水平,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情况下,绿色技术创新的系数值显著增大,进一步证明前述结果较为稳健。

(3) 增加控制变量

由于遗漏变量可能造成估计结果存在偏误,文章基于原有控制变量,加入经济发展水平(Eco)、对外开放水平(Ope)与自然灾害(Nat)3 个可能影响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以地区人均GDP 取对数衡量;对外开放水平选取地区进出口总额与GDP 比值表示;自然灾害运用农业实际受灾面积占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值表示。同时,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结果见表7 列(4)。据结果可知,增加上述控制变量后,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仍受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与前文结论一致,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较为稳健。

另外,从控制变量来看,增加上述控制变量后,原有控制变量的影响方向与显著性均与前文一致。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开放水平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但自然灾害的影响系数为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链运转,阻滞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利于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文章选取2004—2021 年我国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有驱动作用,并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二,产业数字化可通过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驱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比重达14.49%。同时,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驱动作用受产业数字化门槛效应影响。相较于低产业数字化水平而言,高产业数字化水平下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强。第三,运用门限变量内生性检验、移动平均处理与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展开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结果较为可靠。

2. 政策建议

第一,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政府应牵头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为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营造良好环境。首先,强化新基建供给,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政府应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动农业产业集聚,以提升农业产业链风险抵抗与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同时,政府应拓宽新基建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应用边界,实现“数字”“数智”向“数治”转变,增强全链涉农企业信息共享程度,推动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其次,构建数字化平台,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政府应牵头带动涉农企业联合构筑农业产业链数据平台,促进涉农企业集聚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此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同时,农业产业应借助农业产业链数据平台畅通“研—产—供—销—服”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进而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

第二,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由结论可知,产业数字化可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对此,涉农企业可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一是稳步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推动绿色信贷向农村地区下沉,持续强化绿色环境导向,支持农业企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同时,金融机构可强化对农业企业绿色金融支撑力度,缓解农业产业全链企业融资约束,以此推动农业企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二是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财政支撑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支撑力度,并引导科研机构向农业产业链提供智力支撑,以此加快农业产业链绿色转型,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三是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应畅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链条,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登记与发布机制,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产品政策扶持力度,从而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

第三,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应抓牢产业数字化发展优势,构筑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发展的支撑体系,鼓励农业产业链上企业运用产业数字化优势统筹集聚绿色创新资源。一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链资源配置协同化。农业产业链中涉农企业可充分利用数字产业化优势,强化资源共享、群体决策与风险共担方面的协同管理,驱动农业产业链资源配置体系数字化转型,从而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同时,涉农企业应借助产业数字化发展优势,促进数据资源与传统资源协同赋能,助推农业产业链实现数字化运行,以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另一方面,有效控制农业产业链资源配置风险。链上涉农企业应强化网络节点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另外,涉农企业应该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资源共享程度,并结合数字算法精准配置有限资源,强化农业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韧性产业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产业链春之奏鸣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