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7 02:08李嘉欣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3期
关键词:购买意愿

李嘉欣

摘要: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并选择人口属性,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健康状况三大类评估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参与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参与投资活动都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会削弱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较差的自评健康状况也会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有负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服务质量,优惠政策,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的相关建议,提高养老保障,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仍持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且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依赖子女的传统养老观念在逐渐淡化,并向“投保养老”方向过渡,家庭供养型经济支持模式占比将会呈下降趋势,这将会为商业保险发展带来新契机。惠泽奇点研究院与西南财经大学“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金融创新发展”团队研究报告显示1.14%的70后群体,13.73%的80后群体,7.03%的90后群体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参保比例都在逐年上升,年轻人对于商业养老保险了解更深,接受度更高。

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组成的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中。图1为中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图。第一支柱是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金,旨在给退休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虽覆盖广,但统筹层次低,替代率低。第二支柱是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职业养老计划。第三支柱是基于个人意愿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旨在为老年生活提供更为丰厚的养老回报,但市场主体参与意愿不足。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表示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养老金占比过高,累计结余呈现下降趋势,未来面临结余耗尽的风险。如图2所示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走势。此外第二支柱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无法涉及大多数人群,规模提升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前景广阔并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即OASDI计划,是雇员和雇主分别按照工资薪金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强制性社会保障税。美国养老金第二支柱是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的职业养老金,基于自愿原则并采取税收递延的方式吸引人们参与。其按照给付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确定给付型计划(DB)和确定缴费型计划 (DC)。第三支柱是以个人退休储蓄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IRAs) 为主的个人养老金,目前主要包括传统IRA、罗斯(Roth)IRA和雇主发起型IRA,可以享受延迟纳税、免征投资收益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图3为美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图。由于第一支柱提供的养老福利有限,以401(k)和IRA代表的第二、第三支柱成为了美国养老福利的重要支撑,也是美国养老金资产持续增长的最主要来源,为美国居民积累起高额的退休储蓄资金。截至2021年末,美国退休资产总计39.4万亿美元,其中IRA资产规模已达到13.9万亿美元,在美国养老金资产总规模中占35.4%。个人养老金计划,没有政府和企业的参与,但却是长期财富累积的一种强有力工具,而且政府提供给个人税收优惠,它允许个人每年存入一个不超过一定上限的金额用于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各种标的,而本金及投资所得的一切收益将一直以延税的方式不断积累,直至该账户持有人从账户中提款时才将提取的款项计入自己的当期应税收入中。图4为美国IRA投向,可以看出共同基金是IRA资产投资的主要流向,而银行存款和保险则占很小的比例。此外,IRA具备灵活转账功能,IRA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将第二支柱的养老金资产,例如401(k),转入IRA账户,并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无论哪种方式,税收优惠都只针对存入IRA的资金,在资金缴纳或支取时实现,与选择何种投资产品无关。税收公平可以得到实现,同时促进私人养老金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與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相比,中国养老金三支柱发展存在严重滞后与失衡,第一支柱占比过重,第三支柱缺失,养老金资产总量不足,难以满足老龄化的社会需求,第一支柱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表1为中美两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三支柱养老金储备规模巨大,占GDP比重大于180%,而我国仅占9%左右,美国以第二,三支柱为主导,而我国则靠政府兜底,从长远来看,政府面临的压力较大。此外,新冠疫情期间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滑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但却加速了债务周期的进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未来政府支持老年人口的能力,例如支付养老金或提供其他医疗和护理服务。而因疫情带来的缴费减少和养老金财务状况恶化都要依靠国家弥补缺口,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自2006年起,政府部门多次指出加快建设养老金第三支柱,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石,以个人意愿为出发点,以政府政策支持为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并与基本养老金,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偿功能。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指出商业养老保险是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家庭和个人养老保障计划的重要承担者,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促进者,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支持者。其次,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规定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与试点。自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启动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截至2022年1月底,6家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

无论是大宏观背景的推动,还是个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体系大势所趋。图5表示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预测。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支柱养老金总规模,第三支柱养老金预计占比都在不断增加,将逐渐成为一支新的,安全稳定的国家养老储备资金,有效弥补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并从“社会保障的补充”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有关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的研究中,大多是从经济指标或某个单一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而本文从社会人口属性、经济因素、健康状况三个方面选取解释变量分析需求的影响因素,并纳入是否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变量,探究同样作为商业性险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此外,加入是否参与投资活动变量,从风险偏好角度研究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通过消费者角度分析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可以为保险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充分考虑个人因素的情况下,使得保险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由于全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单一养老金体系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加快建设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支持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可以提升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的扩大,服务领域的拓宽,保障质量的提升,在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世界银行发表的《防止老龄化危机》报告中提到,第一支柱养老金体系只能防止贫困,是老年人生活的最低保障;第二支柱养老金体系保障退休后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降;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是老年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Bosworth & Burtless(2004)发现养老金储蓄替代了其他形式的私人储蓄。Kpessa(I2011)表明尽管私人养老金给予公民个人选择的机会与自由,但是加入三级养老金计划的设计存在一些风险和制度缺陷,可能会危及老年人的收入保障。Berk et al.(2013)认为财政限制将大幅减少养老金支付,造成储蓄不足以支撑晚年的消费需求;从现收现付制向私人养老金的转变将带来实质性好处,这源于多样化的养老金收入。Smyth et al.(2009)发现员工是否获得商业养老保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其教育水平。Jang(2018)发现当公共养老金覆盖率较低且与收入相关程度较高时,私人养老金的增加与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有关。Niu et al.(2020)发现金融素养包括退休财务需求,制定长期财务计划和购买私人养老保险对退休准备的各个方面有着强烈而积极的影响;金融知识的增加提高了购买私人养老保险的可能性。Dragos et al.(2020)发现特定的行为因素如私人养老金被认为是一种保护还是投资形式,公共养老金能满足财政需求的程度和保险知识对私人养老产品的购买决策非常重要,但对购买意愿却没有影响。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相关学术研究聚焦于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前景和制约因素以及商业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如郑秉文从银行业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改革的趋势,银行的长期稳定资金的需求等多方面阐述了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资金的养老基金被纳入银行业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董克用等表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国家养老金体系的制度补充以及国家养老金水平的收入补充,缓解养老金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胡怡建等指出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应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苏继伟从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力度不足、国家政策鼓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发展、企业需求及商业保险的竞争优势方面论述了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的重要性。史惠茗认为对于城市养老来说,商业保险可以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社会养老保险只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但是商业保险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赵国辉表明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是一项必要且可行的解决措施。李强等通过分析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事业的具体形式例如提供商业性年金,提供老年资产投资和管理服务等阐述了商业保险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陈子为等从供应量,服务质量以及企业合作三个角度探究了互联网平台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相关策略。曾萍基于效率和公平两大视角表明要在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给社会带来收益的同时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市场监管。赵琴等从产品营销,制度和管理平台三个方面剖析了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的障碍。杨林认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可支配收入,有效需求不足以及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李思瑶等对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收入水平的影响最大,然后是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孩子的数量,但是年龄的影响程度不大。陈其芳应用了Probit 模型,发现农村居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年纯收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以及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程度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耿军会认为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能性随着老龄化风险加剧,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程度较低,土地养老功能弱化,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增加。唐祥清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进行分析,发現教育水平,家庭收入,自评社会阶层与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关联,但是子女数量则相反。张鑫等认为经济能力越强,教育水平越高,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深,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越强,但是养老规划意识不足,养儿防老观念越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依赖性越强以及对于房产需求的增加都会降低购买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此外不同单位性质个体也存在差异。范洪敏等认为由于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造成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会增加个人养老的储蓄意愿,但由于家庭养老部分功能被社会养老替代也导致对个人养老存在挤入效应。

三、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截面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该数据库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18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走访调查。CGSS2017共收集12582份调查问卷,基于本文的分析对数据进行筛选,最终得到11079个有效样本。CGSS系统全面地收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多个层次的数据,总结社会变迁的趋势,为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的选题提供数据资料。目前CGSS数据已经成为学术研究最主要的数据来源,帮助多个领域的学者研究中国社会。并广泛地应用于科研,教学和政府决策之中。

(二)参数选择

以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项目作为被解释变量,参加即为1,否则为0。本文选择了13个解释变量,分为三大类:社会人口属性,经济指标,健康状况。社会人口属性方面具体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量、个人拥有房产数量与养老责任谁来负责。经济指标具体包括个人去年全年总收入,是否参加投资活动,教育程度,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项目,是否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健康状况指标具体包括自我评价健康状态与住院次数。具体参数含义及其赋值如表2所示。

(三)描述性统计

从整体样本来看(均值),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项目的受访者较少,大约仅占所有受访者的8%。男女受访者分布较为均匀,男性少于女性。受访者平均年龄约51,可以看出中老年人数偏多。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群体占据大多数,他们往往具有更高的家庭责任感。个人去年全年总收入均值约41144,状况不佳,差距相對较大,不少受访者收入较低,生活可能无法得到保障。拥有大学及更高教育水平的受访者仅约占1/5,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对保险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不充分,多数停留在传统养儿防老观念中,无法正确规避未来风险。大多数的受访者参加了城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项目,而仅有少部分人参与了商业医疗保险。此外,参与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受访者也较少。从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方面来看,总计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较健康或者很健康,由此可以看出主观健康状况良好。此外,平均0.4次的住院次数表示受访者可能有较少的住院医疗支出。近1/2的受访者认为养老主要由子女负责,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受访者中老年人居多,相比于年轻人,他们养儿防老的观念较深,更多依赖于传统的养老模式。如表3所示。

为充分了解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群体中各个分类变量所占比例,本文选取了所有参与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整个样本中共有862人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如表4所示为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者的特征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商业养老保险参与者中,男女分布较为均匀;大多数人处于已婚状态;将近一半的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青年人群可能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接受程度更高;此外,在所有参与者中,半数以上的人仅有一个孩子,为缓解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他们更愿意购买保险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在所有购买了商业养老保险的群体中,仅有少数未参与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受访者对于商业险的认识可能更深,认为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保障,因此更愿意参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险种。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受访者中,一半以上的人未进行任何投资活动,所以可能有富余的钱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拥有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占比较大,其对保险的认识更为深刻。最后,在所有参与者中,大多数受访者因生病和受伤的住院次数为0,其较少的住院医疗支出更可能提高受访者在其他地方的投资。

(四)实证分析

在R软件中的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在包含所有解释变量的模型中,从回归系数的p值可以看出性别,子女数量,养老责任,收入和住院次数对方程的贡献都不显著,我们无法拒绝参数为0对假设,所以删除这些变量重新拟合模型,应用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检查排除限制,结果显示,p=0.3045,表明添加性别、子女数量、养老责任、收入和住院次数变量不会显著提高方程的预测精度。因此研究问题选择使用简化模型来解释。

1. logistic回归结果

由简化模型回归系数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强。一般来说年龄相对较小的人,他们可能并没有十分久远的规划,还没有考虑到今后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养老问题。相较于已婚的受访者来说,未婚和丧偶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有负向影响,但离异对于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已婚的居民相对于未婚居民来说有更强的家庭责任感和对未来的规划,更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以保障未来的支出。此外,尤其是对于有孩子的已婚居民来说,他们对于养老问题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认为完全依靠子女赡养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他们更希望获得额外保障来维持退休生活。对于丧偶的居民来说,与伴侣互相扶持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他们更愿意购买保险来保障个人生活。拥有的房产数量越多会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当居民有稳定的住所,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就有更高的可能性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而保险作为重要的补偿与保障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仅拥有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受访者比拥有大学本科/专科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低,而对拥有初中,高中,中专/技校或研究生及以上的教育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一般来说,文化背景越强,对于保险的认识越全面广泛,防范未来风险的意识越强。此外,教育水平越高,得到可观收入的可能性越大,承担高额保费支出的能力也就越强。相比于购买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受访者来说,那些未购买的受访者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人们先要得到基本保障然后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参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受访者比未参与者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高。同样作为商业性险种,都是作为基本保险的补充,为人们提供更高的保障。参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受访者可能对商业险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更愿意去购买其他类型的商业险种。对于是否参与投资活动来说,未参与者比参与者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低。未参与投资活动的受访者可能属于风险规避类型,其更愿意将自己的资产可视化,觉得攥在自己手里的才是最安全的。尽管购买养老保险后,会有养老金的回报,但却有时间的间隔,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保费的支出,而不能领取养老金。最后,相较于自评健康状况为比较健康的受访者来说,那些自评健康为很不健康,比较不健康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下降,而非常健康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上升。首先,参保人在购买保险时,保险公司为防止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会进行健康评估,因此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的投保人可能会被拒保,有时候即使成功投保,保费也会相应增加。其次,大多数自评健康较差的人可能会处在社会较低阶层,无法承担较高的保费支出。

2. 边际效应

本文通过求边际效应探究概率变化,结果如表6所示。年龄每增加一岁,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概率增加0.04%。未婚和丧偶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概率分别比已婚群体低1.62%和2.46%。个人拥有的房产数量每增加一个,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概率增加0.68%。小学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受访者相比大学本科/专科水平受访者低1.7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受访者比未参加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概率高1.26%。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受访者比未參加的受访者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概率高49.06%。未参与投资活动的受访者比参与者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概率低1.24%。最后,自评健康为很不健康和比较不健康的受访者比自评健康为比较健康的受访者购买概率分别低2.97%和1.61%,而自评健康为很健康的受访者比自评健康为比较健康的受访者购买概率高1.15%。

3. 稳健性检验

本文将logistic回归更换成Probit回归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如表7所示。对于除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自评健康状况为很不健康的变量来说,显著性结果未发生变化而且系数的符号也并未改变。然而在logistic回归中,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自评健康状况为很不健康变量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其P值小于0.05,但在probit模型中不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回归模型的不稳健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商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商业保险养老意识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群众还是依赖于传统养老模式,即“养儿防老”或是“单位养老”,还未理解自我养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个人需要在保障老年生活中应该去承担的责任。只依赖于子女或者政府养老的方式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社会养老保险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显然无法维持退休之前的生活水平。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越强。对于年龄较大特别是有孩子的人,他们即将面临退休,对于养老问题认识可能更加深刻,更愿意去了解与养老有关的服务,在已有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去购买其他类型的养老险种。而年轻人目前正处于奋斗阶段,可能并不会去优先考虑几十年之后的退休生活。而他们周围可能都是同龄人,对于养老问题的认识基本是差不多的。此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比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强。教育水平较低的人,他们很难接触到与保险有关的知识,更多的可能是依赖当前公司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而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对风险规避和商业保险的认识更加深刻,能够意识到购买商业保险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因自身条件的差异,一部分人可能会去自主接触商业养老保险,而剩下的人由于对养老问题的认识不深,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不足,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功能与价值不了解,而对其存在抵触的心态。这就需要借助外力如社会,企业做好理论指导及舆论宣传工作,同时开展相应的咨询等活动,让投保人更深层次的了解商业养老保险各个方面的内容。另外,通过多种媒介如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创新宣传,可以使人们对于保险产品了解更为深刻。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附加服务如提供免费体检来吸引消费者。

(二)医养结合,科技赋能,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据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可以正向作用于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而且自评健康为很不健康与比较不健康都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有着负向影响,因为他们更有可能去购买与医疗相关的保险。由此可以看出,医疗和养老可以协同发展。

养老保险给予投保人一定的保险金,但无法保障后续的服务问题。拓宽医疗、照护、康养等养老服务十分重要,如泰康保险推出将保险产品与医养实体相结合的养老产品“幸福有约”,依托泰康长寿社区提供“年金险养老服务”的一站式养老方案。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搭建实时监测(传感数据),远程照护信息化平台,在覆盖更多老年群体的同时,及时发现疾病、及时预防、及时治疗、缓解医疗养老体系的压力。例如,德国研发的环境辅助生活系统通过现代化的感应传输装置,将各类家用电器智能化,并将它们共同连接到智能技术平台,创建即时响应的环境,分析居家者状态及其周围环境状况,并立即做出有利于设备使用者健康的决策。

科技的发展为我国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通过收集智能可穿戴设备传输数据,更加全面立体分析投保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实施保险产品精准定价。

(三)社商融合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意愿比未参与者强。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普遍性可以增强人们的风险和保险意识,认识到保险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有利于商业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尽管商业保险需要考虑利益问题,但其出发点是与社会保险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将基本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融合发展大势所趋。

为将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宏观调控对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减轻相关企业税收负担,给予财政补贴以鼓励和支持商业养老体系的发展,缓解社会保障体系巨大的财政压力。在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于市场的管控,禁止强买强卖,避免一些保险公司为追求自身最大化利润忽略保险产品的合理性,合法性从而损害被保险人的权益。此外,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也需要被防范。

参考文献:

[1]陈其芳.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1):59-63+109.

[2]陈子为,钟雨航.互联网保险平台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探究[J].中国民商,2020(12):265.

[3]董克用,施文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理论探讨与政策选择[J].社会保障研究,2020(02):3-12.

[4]耿军会.河北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1):43-45.

[5]范洪敏,徐晶,穆怀中.挤入抑或替代: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对个人养老影响研究[J].西北人口,2022,43(06):40-51.

[6]胡怡建,刘崇珲.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J].税务研究,2021(12):5-9.

[7]郝丽,黄宁.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困境分析及对策探究[J].天津社会保险,2019(02):83-84.

[8]李思瑶,王积田,柳立超.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望奎县的社会调查[J].财经界,2015(36):375+377.

[9]李强,刘敏.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事业的效率和形式——基于OLG模型的分析[J].中国劳动,2015(18):63-68.

[10]唐祥清.农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GSS2013数据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7(06):86-94.

[11]苏继伟.商业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J].经济师,2003(06):45-46.

[12]史惠茗.商业保险在城乡养老中的作用[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04,19(05):48-50.

[13]郑秉文.银行业纳入养老金第三支柱可助推长期资金入市[J].清华金融评论,2019(02):22-25.

[14]赵琴,王积田,卢柏成.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的障碍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102-103.

[15]张鑫,孙立娟.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影响研究——来自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调查数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02):52-61.

[16]赵国辉.失地农民养老堪忧——探索商业养老保险解决途径[J].中国保险,2005(09):15-17.

[17]曾萍.效率与公平视角下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完善探析[J].中国商论,2022(16):139-141.

[18]Berk Skok,A.,Cˇok,M.,Ko?觢ak,M.,& Sambt,J.The role of asset allocation decisions in planning for a private pension:The case of Slovenia[J].Economic and Business Review,2013,15(02):79-112

[19]Bosworth,B.,& Burtless,G.Pension reform and saving[J].National Tax Journal, 2004,57(03):703-727.

[20]Dragos,S.L.,Dragos,C.M.,& Muresan,G.From intention to decision in purchasing life insurance and private pensions: Different effects of knowledge and behavioral factors[M].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2020,87:101555.

[21]Jang,I.The distributive impact of private pen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s of public pension systems across OECD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18,28(02):152-166.

[22]Kpessa,M.W.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under Ghana’s three-tier pension model:Assessment of risks and options for reform[J].Pension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16(02):127-136.

[23]Niu,G.,Zhou,Y.,& Gan,H.Financial literacy,and retirement preparation in China[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20, 59:101262.

[24]Smyth,R.,Nielsen,I.,& Qian,X. What determines employer willingness to “top up”social insur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9,30(06):512-528.

(作者單位:山东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购买意愿
网络预售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明星代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企业公益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
网络口碑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基于CVM法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顾客购买意愿分析
中小城市私家车市场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微博情境下品牌丑闻溢出效应的应对策略研究
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