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3-11-29 03:51
学周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手工课手工创造力

方 勇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中学,甘肃天水 741019)

初中美术手工课本身就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学生这两项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教学项目。但是在现实中,初中美术教师过分关注学生最终完成美工作品的质量,较少开展过程性的教学与评价,也就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根据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质的培养,而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学生重要的美术素质,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美术手工课的内涵

初中美术手工指的是学生按照课堂内容或者教师要求,结合符合美术审美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材料进行改变重组,制作可供观赏或使用的手工制品。手工课指的是教师教会学生完成手工作品的课程,是目前初中美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创作过程自由、可以制作喜欢的作品而被广大学生所喜欢。根据上述概念可知,手工不是机械地模仿,更多是要求学生按照审美要求,结合现有材料去构思、创新、尝试、加工、整合,可见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素质和行为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手工作品的艺术性与精美性。在具体教学中,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刻、雕、贴、剪、画、编等工艺技能,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构思、颜色布局、造型设计等思维。适合手工创作的原材料有很多,包括金属、木头、陶瓷、麻布、纸张等,不同的材料又会涉及不同的工艺技术和构造思维。所以,初中美术手工课需要传授学生必要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手工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初中美术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美工活动强调技术性,通过持续性的美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造力,培养更开放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

首先,初中美术新课标指出手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也是手工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直接、有力的依据。手工课程属于初中美术教学体系中的“设计应用”板块,这一板块属于传统工艺美术,是艺人们在大量生活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发明和总结出来的,经过长时间的优化,形成了教材中的手工课程教学内容。所以,每一件手工作品都体现了艺人们精湛的手艺,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手工作品的过程,就是教会学生感悟艺人们的手艺,感叹艺人们的技艺水平,进而在自我创造中模仿艺人们的工艺技术,尝试着用不同的操作去完成自己想要的美工作品,从而在不断模仿、学习、尝试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其次,新时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本学科知识,还是助力学生将来高质量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初中美术手工课程不是要求学生去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立足自己的审美追求,根据现有的手工材料,去合理构思、创新设计、积极尝试。在手工课上,学生首先需要根据教师的任务安排,结合教材内容,思考想要创作的手工作品,需要准备的手工素材,并且要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案,最后还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这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全流程、立体化训练。

最后,美术手工课可以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融合起来,实现两者协同推进、同频共振的培养效果。如在“漂亮的手工灯饰”手工活动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爱好设计灯饰的形状、色彩、大小,这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为了完成创造设想,学生需要通过剪、刻、折、卷、切等技艺来完成作品,非常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手工课中,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物质载体,创造力是动手能力的引领与方向,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创作出精彩的手工作品,才能保证作品的完整度和精美度。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中,包括“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思想,都体现了解放学生双手与大脑的重要性,都强调要在实践中开展教学和学习。所以在手工活动中,学生有了实践的物质基础,并且在实践中可以实现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

三、借助初中美术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一)在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1.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动手热情

激发学生手工热情,发挥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在美工活动中感受到“动手”的成就感,体会到“动手”过程的精彩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手工活动的热情,使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尝试完成希望创作的美工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手工活动创作的热情,教师首先应在活动规则上下功夫,要多给予学生创作的自由,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氛围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动手”,这是激发学生手工热情的内生动力,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渴望去实践,能主动去尝试,将教师传授的、自己掌握的刻、雕、贴、剪、画、编等工艺技能应用起来,实现对动手能力的积极尝试和有力增强。

其次,要在材料选择上多创新,过去一些初中美术教师在美工课上会为学生准备非常多的商品化材料,这些材料可控性不高、把玩性不强,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动手操作的奇妙感,感受不到创作过程的乐趣。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教师需要在美工区投放一些具有较高操作性的材料,给学生拆卸、组装、整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如在“凝视的视觉符号”这一手工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各种素材来设计运动会上的各种标记。在活动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生活中收集各种素材,这些素材是学生熟悉的,并且以不同的形态和用途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这样学生在创作“符号”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灵感,也会有更高的创作热情。

最后,创设合适的手工情境,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手工活动时,需要结合主题内容,为学生创设有针对性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真实情境中,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更愿意去动手操作。如在“凝视的视觉符号”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收集一些现代的、多彩的作品,并以动画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精彩的“符号”中,这不仅能够拓展创作思路,还能使学生产生创作欲望。

2.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动手技能

动手能力不是蛮干、胡干,而是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把握一定的技巧,如此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美术手工课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以此来传授学生手工技艺,使学生把握创作技巧。当前,初中美术手工课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发现式等,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适合的应用场景,能实现某一个或者某一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手工任务、学生学习特点、动手能力培养要求等元素,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土与火的艺术》章节中有一个制作“陶制艺术品”的手工活动,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创作设计、制作出独特陶制艺术品的动手能力。在手工活动中,学生需要用到的技艺包括揉捏、造型、烧制、上色等,每一个环节难度都比较大,每一个动手要求都比较高,很能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辅导加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整个作品的创作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梳理陶制艺术品整个的创作流程。接着教师将其中的关键动作与要求深入剖析给学生,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动作要领,要“放大”展示出来,帮助学生领会其中的细节要求。最后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主要操作人、配合操作人,在集思广益、相互提醒中去完成美工作品。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手工技巧,在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中增强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或辅导学生参与比赛和展览,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给学生更多相互切磋、沟通提高动手能力的机会。例如为了锻炼学生和展现所学,学校可以将学生作品用于装饰校园,在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活动室以及餐厅里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这样不仅美化了校园,也激励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在针对性的启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注重可持续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引导,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创造力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对于教师开展的创造力手工活动,往往不能取得一样的成效。为此,教师需要深入调研,把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精神、创作思路、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并且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然后针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制订可持续的教学计划,保证每一类学生的创造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开发。

例如,“独特的装扮”是《校园的艺术节》这一章中的手工活动任务,学生需要运用艺术的思维和手法去设计出独特的、有一定意义的造型和服装,并且能集中展示出来。这一手工活动任务很能考验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去构思独特的装扮是什么样子的,并能将大脑中的想法用画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作为接下来动手操作的样稿。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学生构思之前及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常见的独特装扮的构思路径介绍给学生,并且将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其他学校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就有了方向与媒介。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创作思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去设计一个能彰显自己审美价值观念的独特的装扮,这个过程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关键。

2.强调思维锻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力的核心,只有具有了创新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展开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精美的手工作品。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初中美术教师在手工课上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教会学生不能将手工作品创作思路局限在教材的案例中,也不能桎梏在自己的手工创作经验中,而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发散思考,避免思维定式。在面对手工任务的时候,学生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对教师的创作任务产生独特的见解。如“插花”手工任务,学生在构思造型的时候,不能局限于常见的插花造型,而是要能在种类搭配、形状、颜色组合上有自己奇妙的想法,能结合大自然的美景美色赋予插花作品新的造型。

其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还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的作用。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具有了批判性思维,对于手工作品的常规创作思路,或者教师、其他学生的创作思路,能多问几个为什么,能思考有没有更精彩的创作思路,从而实现了创造力的进一步培养。如在《装点居室》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家庭装修的常用模式要有批判精神,对于装修公司设计的图纸、完成的布局,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批判性交流,是学生装点居室时“新点子”产生的主要路径。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当前初中美术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美术教师要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手工课教学,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还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注重可持续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思维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结合起来培养,引导学生以动手能力去体现创造力,以创造力去反复锻炼动手能力,以此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手工课手工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与对策探究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难忘的手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