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语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2023-11-29 08:36况安轩
新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调研

○况安轩

一、时政新闻的内涵

一般而言,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所担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事实、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等。其中,时政新闻是各类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之一,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

对于时政新闻的定义,目前新闻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新闻学大辞典》对“政治报道”的解释为:对国家、政党、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事件、政治会议、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信息性、时效性,表现为各政治团体、社会集团在处理国家事务和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活动等。尽管表述不一,但其内涵和实质趋于相通。通俗意义上讲,时政新闻是对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相关新闻事件的报道。

二、传统时政新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地方主流媒体来说,时政新闻报道是媒体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是干部群众了解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途径,其在解读决策声音、传播价值导向、引领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诚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对于时政类新闻来说,既要做到“顶天立地”,又要赢得“各方喝彩”,其从采写方式、内容制作、传播手段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时效相对滞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融媒手段的普及应用,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信息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一直秉承权威、客观、严谨的原则进行新闻制作、编发审核和内容传播,这就造成采、写、编、审、发的周期相对较长,同时传播方式相对固定,导致受众往往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全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时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无法及时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语言偏向生硬

与风格多样、语言诙谐幽默的网言网语相比,时政新闻的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会议讲话、专题调研、工作总结等,稿件内容几乎千篇一律,这不仅导致时政新闻同质化现象突出,还易给受众造成新闻作品可读性、可亲性不强,高高在上、灌输说教的刻板印象。

(三)互动性和贴近性缺乏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国家和地方政策对个人生活工作的影响,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单就受众来说,他们往往并不太关心政策出台的缘由,而是关注政策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但是,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比较追求“大而全”,而忽略了受众的需求,容易造成新闻内容不接地气,缺乏与受众的互动性和内容上的贴近性。

(四)观点不够系统

媒体融合时代,随着人们接收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受众对时政新闻的深度阅读需求越来越高。如果还是按照新闻的“5W”原则,按部就班地做好“规定动作”,仅仅满足于做好重大会议报道和重要领导活动的程序性报道,而忽视了为什么要开这个会或者领导为什么要搞这个调研活动的话,新闻作品就会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观点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就容易被忽略。

三、融媒体语境下的时政报道创新策略

(一)把好政治关

从坚持“政治家办报”,到党报要成为“思想中心”以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民至上”、“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等系列新闻理念,都是我们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党报姓“党”,讲政治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首要原则。当前舆论场叠加碰撞,各种声音交织入耳,时政报道又是聚焦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活动,备受各方关注。无论是在传统的纸媒时代,还是时下的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方向性差错。

一篇好的时政新闻报道,要时刻做到立意正、主题准、形式新。立意正,即要求时政新闻作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时刻体现反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题准,即要求在选择报道角度时,精准精细是第一要务,要能高质量地把党委政府要求与新闻宣传传播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与百姓的关切点连接起来。形式新,即要求时政新闻作品要与媒体发展的前沿技术相适应,做到报道形式多元化。

(二)塑造内容优势

对于媒体传播来说,产品的内容质量是第一位的,也是在纷繁复杂的新闻舆论场中掌握话语权、占据制高点的法宝。无论时代怎么变、传播方式如何变,最能吸引受众、最能打动受众的仍然是有品质的新闻内容。对此,持之以恒地加强内容挖掘、品质塑造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

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马鞍山日报推出一组“非凡的成就马鞍山这十年”等全媒体宣传报道,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喜迎二十大”等十余个专栏专题,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县区园区、田间地头、工矿厂房等地,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马鞍山建市以来,特别是这十年发生的沧桑巨变,谋划报道主题数十个,采访对象数百人,刊发重点稿件千余篇,同时严把采编质量关。整组报道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在报、网、微、端等多个平台联动推出,并追踪反馈各方声音,赢得了广大受众的点赞。

从马鞍山日报这组系列报道的成功经验来看,好的时政新闻作品首先要把握主题、形成特色。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地方媒体义不容辞必须履行好的职责使命。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首先考验着时政记者和编辑乃至整个报社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其次要深化内涵、注重深度。从具体实践层面而言,出于时政报道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会安排拥有相对较长的从业经验,抑或是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的记者做时政记者,由此也会带来一个弊端,即形成惯性的报道方式,思维、语言、写作方式较易固化。

以会议类时政报道为例。在报道会议性时政新闻时,会议材料、领导讲话是记者关注的重点,记者按照相应的要求,会对这些材料或讲话内容作精心挑选,最后写成一条新闻作品。但对于很多报道会议的时政新闻来说,如果仅用会上的内容往往不够全面,需要综合考虑、联动设计,乃至进行深度剖析、深度挖掘,才能达到“跳出会议写会议”的目的。

由是观之,完成一篇好的会议新闻,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了解会议背景,即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殊情况,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出台哪些措施等。二是掌握相关资料,如上级关于类似会议主题的通知要求或公开报道,会场的讲话交流材料、工作汇报总结等。三是做好现场记录。对于不少会议来说,领导讲话一般都会有讲话参考,但领导发言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发挥,这就特别需要记者用好“脑”和“笔”,抓住闪光点,挖掘“富矿”。在此基础上,记者写作时才能心中有方向,做到主题集中、内容精准、融会贯通。

再以调研类时政报道为例。时下,领导专题调研活动具有一定的频次和力度。但领导调研的随机性、灵活性较大,现场很难提取到具体的观点,关注的重点也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只是调研活动报道的起点,还需要进一步提炼领导的思路观点,把内容做得更充分。一要善于研究。每个调研活动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领导安排这样的活动也是“有的放矢”,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既要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工作思路,更要身到、心到、眼到,全面掌握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吃透调研的背景、意图。比如领导调研文旅发展工作,就要了解当前文旅消费迸发的大背景,然后结合当地文旅资源工作特色,甚至结合区域发展的战略,在更高的站位上写调研报道。二要准确领悟。领导在调研中一般是就问题讲问题,在具体的讲话中,“关键词语”显得特别重要,这往往就是记者写稿的素材或者源泉。比如调研新冠病毒传播应急处置工作时,就要在了解宏观大背景的情况下,准确认识当地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然后再结合领导现场讲话要求,合理精准报道。三要灵活运用。领导在进行考察或调研时,免不了要说一些口语,这时要进行选择性使用,对于一些朴实生动的口语要积极使用,这样能增强调研报道的现场感和生动性。此外,调研报道的内容要注重运用短语,杜绝空话、套话,尽最大努力增强稿件的可读性、可亲性。

此外,《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改进新闻报道作了明确规定,提出精简务实、注重效果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会议新闻报道,还是调研报道,都要严格对照《细则》要求,严控稿件篇幅字数,严禁运用套话、空话,更不能说谎话、假话,保持语言简洁明了、文风清晰自然,着力传递具有导向意义和新闻价值的关键信息。

(三)拓展传播渠道

进入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拓展同样至关重要。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 亿,互联网显然已成为舆论引导的主战场、前沿地。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人们更愿意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讯。因此,传统媒体应适应时代特点,把握发展机遇,立足内容优势,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方式,实现新闻信息实时推送,真正与受众实现跨时空无缝对接。

就时政新闻传播来说,其内容广泛、影响力强、受众面广。因此,要坚持移动为先,大力运用数字技术,全力构建传播矩阵,进行多次分发,除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平台外,还应充分发挥好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 作用,力争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受众,从而提升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同时,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结合实际工作和新闻本身,密切与各方沟通合作,灵活推出时政短视频、海报等新媒体作品,进一步提升全媒体传播效应。

以马鞍山日报时政新闻传播为例,除正常在报纸重要版面刊发以外,还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发网站、客户端和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最大程度聚合传播资源,第一时间进行新闻推送,当日的重点时政新闻,当日就能传播到千家万户。

(四)优化互动交流

纸媒时代,书信、电话等通讯方式是新闻播出后媒体与受众互动交流的主要形式,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全媒体终端技术的成熟运用,信息可以实现文字、图像、视频的随时发布,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受众通过新的终端,与新闻产品的制作者或传播者实现实时互动,甚至进行跨区域、跨时空的多维度传播。

马鞍山日报在进行地方两会等重要主题报道时,就借助移动技术,利用新华云等平台直播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帮助受众了解现场情况,反映群众的声音和期盼,不断优化受众的互动体验。同时引入“云对话”模式,邀请受众代表在线参与互动交流,并引导受众在评论区积极发言,增进双方的互动。还根据主题主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通过“专言专语”来强化时政新闻传播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受众多元需求和媒介形态变化的多重影响下,传统媒体生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做好时政新闻报道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给时政新闻报道带来的挑战,积极从传播理念、采编方式、报道内容等多个方面着手,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力争创作出有深度、有思想,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同时通过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讲政治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用最短的时间将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挺进新闻传播的主战场。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调研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