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爱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2023-11-30 18:06杨东亮
书画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兰亭序真迹二王

杨东亮

对书法的热爱肯定来源于小时候父亲的那块墨砖,在我不懂得“书为心画”的时候,父亲一句“字是读书人的门面”便成了我的启蒙。《旧唐书·柳公权传》有“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记载,尽管后来我明白了原来这句“笔谏”意不在字,但是强烈的“字如其人”观念早深入内心。

短暂的庭训发蒙很快被九年义务教育代替,再次提笔已然是师范“三笔字”练习。记得第一次选的字帖是颜鲁公的,幼时背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诗句,依稀知道他是个大忠臣。三年韶华,从《颜勤礼碑》到《自书告身帖》,大字作业成绩艰难地从“C”提高到“A”。毕业后,毛笔字当仁不让地占用了大部分业余时间。

2009年,我跟老师学习两年书法后,作品试投“西部展”,后侥幸入展。从此幸运之星屡屡庇佑,中书协西部书界研修班、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国家艺术基金西部新秀班、中书协西部书界高研班、文心问墨公益研修班,一次次的集中学习让我逐步深入了解书法这门国艺,同时也沉醉其中,屈指算来已有十几个年头了。

皇甫冉有诗云:“相望知不见,终是屡回头。”蓦然回眸,相伴抑或相知。

20世纪90年代盛行的毛笔字教材中最引人注目的空心轨迹图,看一眼就摆脱不了被拘囿的命运。讹传的“藏头护尾”禁锢了每一个点画,同样束缚着自由的手脚。于是,斤斤于聚散、疏密、正欹、向背……一时间蜀道起于当面,歧路难觅刀环,谨小慎微的描摹总不能让人释怀。不过心里一直纳闷,若如此缚手缚脚,那么米南宫、赵吴兴日书万字该放弃多少次睡眠和进食。机缘使然,在家师慕鹏军先生的耳提面命下,我心里的疑团逐渐消解,同时也放弃了多年形成的书写习惯。为了克除弊病,老师让我直接入手行草。《圣教序》成了我第一本正式学习书法的范本。右军千载风流,在兰亭一聚。相传《兰亭序》真迹随葬太宗昭陵,不管真假,“二王”真迹在有唐一代风靡朝野,内府广为征辟,一时藏娇金屋,唯达官显贵可睹真容。冯承素等人的双钩传世精品,亦多毀于唐宋战乱中。郭天锡跋神龙本《兰亭序》言:“右唐贤摹晋右军《兰亭宴集序》,字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拓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与米元章购于苏才翁家褚河南检校拓赐本、张氏石刻对之,更无少异。”郭氏于《兰亭序》多有激赏,然后世书家出于《兰亭序》者极少,而僧怀仁石上集字成了初学最佳选本。我的折转运笔之法由此而得,始知方圆、曲直尽在手中,学习兴趣日益增长。

张海先生提出“精品意识”和“一厘米”学习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激励下,虽然学习进度缓慢,但我从没停歇,不是为了超过别人,只是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外出学习给了我开阔视野的机会。慢慢地,我将对“二王”行草的学习拓展到魏碑和篆隶,近年尝试唐楷。有唐一代,书体的演变已经完成。唐高祖曾学王褒书。唐太宗在诗歌上效“梁陈宫体”,好作艳诗,在书法上力学“二王”,广泛搜罗王书真迹;在弘文馆和崇文馆中,请书家教授以“二王”体系为主的书法,所谓“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王书应和了六朝碑版之意气,又借鉴了江南简牍之风貌,唐楷法度在这种趋势中与诗律相类似地建立和规范起来。史载:“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虞世南,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妙得其体。”欧阳询、虞世南等书家长期生活在洛阳,大量的石刻使他们的楷书集南北笔法之大成。褚遂良既受欧、虞的指授,又得见大量“二王”真迹,其楷书已完美结合南北笔法。盛唐颜真卿以篆籀笔法入书,其书既典雅端庄又气势磅礴。唐楷理法大备,而唐之书家亦风格迥异。我初入唐楷,尝摹《王居士砖塔铭》《灵飞经》《倪宽赞》《郎官石柱记》《多宝塔》,凡此种种,皆法度备全,端庄匀称,结合行草,体会“知常达变”之道。唐代在楷书法度森严的同时,书法艺术中以抒发感情、意气为指归的草书也同步发展,狂草的产生将书法艺术中激情的诉说推至最高境界。狂草大师张旭近道,怀素事佛,都酗酒狂放、激情澎湃。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宽容自由的文化政策及充满青春朝气、浪漫奔放的时代精神鼓舞着每一位书家。由古知今,当下的时风也是任何人无法摆脱的。历代草书大家无不精于小楷,王铎故居墙面的小楷刻石毫发毕现,让我们在惊叹觉斯谨严的同时总会想起被历史埋没的刻工。

刘熙载《艺概·书概》有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学书日久,若能把思想、情感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当是人生大幸。庚子疫情居家,我阅读林岫先生《诗词知识与创作》,逐句查阅,一方面总结平仄规律,另一方面深入理解诗法。诗法一如字法,起承转合,此起彼伏,习古方能下笔有由。我对冯友兰先生哲学史的阅读在这方面起到统摄作用。中国的先哲认为天地万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这两方面从属性上就分为阴阳两个因素,正是阴阳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阴阳规律来自一种大自然的精神,先古的圣人就是按照这种规律来说明自然的。《易传》云“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阴阳相互作用,使得一切事物都取得了存在的可能,实现了一种动态上的平衡。顺性命之理,既是书法,也是诗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概括、总结了楷书空间布局的全部规律,将楷书的结字要点清晰地罗列出来,为后世树立了结构典范。其主要精神在于,“法”非“死法”,而是 “活法”,要灵活掌握书法的变化之道。虞世南称“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管直锋则干枯而露骨”,“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中、侧、藏、露锋并用则“达性通变”。

《论语》中“ 冉求之艺” 就有“书”,“书”是“成人”的基本才能。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强调“文质彬彬”是指本性与学养的调和、融洽,非沉潜于书法佳境,长期受熏陶而不能。几十年如一日,方对得起初心。曾国藩言:“每日可仍临帖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也有益,于身于家也有益。”不外骛,不妄发,久之则诚中形外。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兰亭序真迹二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书法作品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画错的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