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30 09:11尹良鑫
山西档案 2023年3期
关键词:档案学范式共同体

尹良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州 350001)

0 引言

计算档案学是计算科学与档案学的交叉性学科,其基于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应用的技术背景和计算机领域交叉融合的学科背景,成为近年来我国兴起的前瞻性研究领域。范式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并系统阐释的概念和理念。范式理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特殊的内在结构,而体现这种结构的模型即“范式”。范式通过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为范例,表示一个科学发展阶段的模式,是某一个历史时期为大部分共同体成员所广泛承认的问题、假说、理论、准则、方向、方法、手段、过程、标准等,并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是衡量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范式转换是实现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学科发展方向、程度及路径等密切相关。将范式理论应用到计算档案学研究中,既有助于充分把握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本质,研判计算档案学发展态势,纠正计算档案学学术研究偏差,又可为研究计算档案学未来发展路径提供新的视角,推动该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29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范式理论”并含“计算档案学”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结果为0。笔者又以“计算档案学”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经筛选和去重后共获得有效文献21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档案学内涵及逻辑的研究,如周文泓[1]、傅天珍[2]等学者通过梳理计算档案学的发展历程与内容演化,总结出该学科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点及基础建构等内容;二是对计算档案学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研究,如刘越男[3]、赵跃[4]和周文泓[5]等学者通过对计算档案学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发展前景的分析,提出了推动计算档案学发展的一系列路径和举措。可以发现,当前对从不同维度探究计算档案学发展策略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有待深入。

1 范式理论在计算档案学研究中的启发性

其一,是理论体系的启发性。范式理论作为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工具,运用其理论、准则和方法,对计算档案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发展困境等进行评估,可为研究计算档案学学科范式的构建提供新的视角。

其二,是科学共同体的启发性。科学共同体由使用相同范式的共同体成员组成,且每个科学共同体都构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因此,计算档案学范式的形成是计算档案学共同体产生的前提,科学共同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计算档案学范式的形成。

其三,是科学动态发展模式的启发性。按照库恩的动态发展模式,科学发展经历着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到危机反常阶段,再到科学革命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库恩的科学动态发展模式既可为计算档案学新旧范式转换提供一条实现路径,又能使计算档案学学科实现科学发展。

2 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当前发展态势判断

范式理论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和状况的重要工具,依据范式的标准判断计算档案学的发展态势对于研判其科学前景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范式理论,范式的标准包括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完善成熟的物化工具和共识性认识。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计算档案学建立和发展的重任必须要由相应的主体来承担,这个主体不是个体的档案学者,而是具有共同的档案术语发展目标、专业责任等价值理念以及相关概念、理论、方法论等共识性认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成就的档案学人组成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正是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者的求索精神、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和对学术交流的向往,他们才会对计算档案学研究产生强烈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学术交往中发现计算档案学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推动计算档案学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因此,判断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是否形成,也同样是研判计算档案学态势的一种途径。

2.1 范式的标准

首先,是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当前,国内外计算档案学虽然在理论层面展开了有益探讨,但学术主体分散、各成一家,公认的学科系统性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尚未对学科基本内涵、建设内容、发展目标等进行明确,在实践层面缺乏深入的实践探索与专门的研究机构或团体,在标准规范层面也缺失相应的技术规范。因而,可以判定计算档案学只是一个新兴概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张力,却未形成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未能形成完备的学科分层,相关领域研究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是物化工具。计算档案学自身作为跨学科领域,理应实现计算维度与档案工作的深度融合。当前,计算档案学发展缺乏具体“物化”,导致学科成长乏力。其一,计算档案学研究缺乏相应学术机构、研究团队和软硬件设施等“物化”实践根基的支撑。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实践与实体支撑,容易造成学科发展理论体系与实践脱轨,造成学科成长滞缓。其二,缺乏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所需客观环境的“物化”因素,未形成学科建设范式、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学术研究环境,没有规范成形的样板和教材,学科成长乏力。

最后,是共识性认识。虽然在2018年12月第三届CAS研讨会上,明确了计算档案学的概念,使计算档案学逐渐得到认识并发展,但国内外并未对计算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理论方法、实践走向进行系统性阐述,计算档案学面临着学科发展范式尚未形成,缺乏共识性认识的尴尬局面。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计算档案学发展缺少具有核心领导力的学术团体或组织来统筹规划,未能对学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做出清晰界定;另一方面,计算档案学缺乏相应的标准规范,不利于形成全社会关于该学科的共识性认识。

2.2 科学共同体的标准

其一是准入标准。科学共同体是学术公共空间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学术共同体有着严格的准入条件。[6]就计算档案学而言,应有严格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准入标准,从受教育水平、专业水平和所追求的目标等维度加以考量,以保持该学科特色与独立性。当前,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未建立起严格统一的准入标准,各个研究的小团体人员结构、学术水平、研究重点等都存在差异,不利于该学科整体朝着协调有序的方向发展。

其二是层次标准。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既应具备确定的研究领域与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应有其相应层次标准,共同体应构成包括学会、期刊等形式在内的稳定的社会组织。当前,计算档案学学科共同体的层级划分尚不明确,层次标准也亟需完善,未形成健全的组织架构。借助范式理论完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层次标准,有助于促进学科共同体的建设与层次标准范式的形成。

其三是思维特征。“共同体内的人员具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规范,且有一定的社会分工,而不一定受地理区域的限制。”[7]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是由使用相同范式的成员组成,该范式是被共同体成员所共同接受的理论、方法等的集合。当前,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及其成员因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未构建起共同的思维模式,但拥有共同思维范式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能在各共同体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有助于促进计算档案学学科的范式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依据范式理论去研判现在计算档案学的所处阶段,发现其在思维、实践、标准等层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与不足,可得出计算档案学目前尚处于前范式科学时期的判断。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应依据范式理论,探究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规律,寻求计算技术与档案管理间的平衡,构建包括理论框架、技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等在内的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动态发展模式,指明在各个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做”,推动学科发展与实践接轨。同时,致力于构建计算档案学共同体。

3 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体系构建路径

3.1 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路径

3.1.1 强化基础理论研究

范式理论是衡量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的工具,计算档案学范式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理论体系和框架,亟需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升华,形成该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计算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基础性问题。具体而言,可由我国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牵头,成立计算档案学“研究学会”。学会的成立既能吸引更多来自档案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入,持续增加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又能实现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对其内涵展开探究并将其体系化,明确计算档案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标等,实现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构建起计算档案学学科理论框架。

3.1.2 明确学科边界

“计算档案学虽然加上了一个‘学’,但它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或新的理论,而是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或一套新的研究方法。”[8]一方面,应突出计算档案学学科特色与独立性,明确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划定学科边界。计算档案学是档案学、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交叉领域,各相关学科都有特定范式,为实现计算思维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应明确各学科之间相联系部分的具体内容以及相互作用发生的背景条件。另一方面,应构建计算档案学跨学科理论框架,形成各学科领域稳定的边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新范式。“一直以来,档案研究人员都在利用数字技术探索档案的管理与保存”[9],但计算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数字化技术。相比于数字化技术,计算档案学领域可实现档案工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更偏向于形式间的协调,没有明确学科边界的交叉融合容易造成跨学科研究的混淆。为实现多学科之间更好的融合,应构建计算档案学跨学科交叉融合所需的理论框架,明确各学科稳定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发展范式。

3.2 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3.2.1 提升学术产出

第一,可创办计算档案学学术专刊。学术期刊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是计算档案学共同体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基于充分的实践考察和市场调研,具备相应实力的高校、单位或学会可牵头组织创办学术期刊,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首先,应引导计算档案学学术成果向基础理论、实际应用等适应学科发展需求的研究方向发展,以期促进计算档案学学科在我国的建设,推动学科发展与国际化进程相接轨。通过引导学术成果向基础性研究领域倾斜,有助于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计算档案学发展路径。其次,利用学术期刊成果的发表,可极大地激发各相关领域学者研究计算档案学的活力,更好的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跨学科学术期刊成果的发表,既有助于提升学者的知名度,又能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构建学术期刊共同体发展的良性范式。既应不断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增强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又应给予获取学术成果相应的报酬,以吸引专家学者投稿。

第二,构建计算档案学共同体人才培养的长效化机制,通过提高成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术成果产出。计算档案学多学科融合的性质与特点对档案工作者的计算素养、科学素养与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将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放到关键位置去考量。其一,应加强继续教育,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部门、企业等共同体应鼓励和支持成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补习档案、计算科学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将实践经验理论化为学术成果。其二,共同体构建偏重实践工作的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兼具档案思维、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专门型、复合型人才。其三,可尝试探索将成员学习情况与学术成果产出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如支持成员参与学科前沿学术会议,掌握行业领域最新动态,并结合实践工作开展理论研究。此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还可组织成员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共同体参观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变革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模式,将计算思维、科学思维与数据思维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中。其一,作为未来的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学习并研究计算档案学学科知识,有助于加强理论层面认知,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更多学术成果的产出。其二,高校还可与相关运用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的档案单位、企业等组织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实践经验升华,为学术产出厚植实践根基。其三,高校档案学专业还可邀请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校外专家学者进入课堂,通过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的讲授,帮助学生洞悉学科前沿领域发展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

3.2.2 强化学术交流

应将跨学科交流平台的构建视为重要任务,以推动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格局。一方面,应由档案部门牵头成立各级、各区域内的跨学科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可由国家档案局主办,各级档案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各计算档案学共同体的入驻,平台亦可设置前沿动态、交流论坛、合作互助三个板块,平台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前沿动态板块既可作为档案部门有关信息发布的窗口,还可为各共同体成员宣传提供渠道,如各高校、学会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可借助此平台作为宣传媒介;交流论坛可作为学术研究讨论的载体,供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学生等共同体成员探讨交流学科有关问题;合作互助板块可为各共同体之间供求关系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如服务型企业可借助平台为有相应需求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偿服务和无偿帮助。

图1 计算档案学交流平台运行机制图

另一方面,可举办计算档案学学术会议。国外计算科学研究机构主办的学术会议,如英国的阿兰·图灵研究院举办的计算档案学研讨会、IEEE Big Data国际会议年度计算档案学工作坊等学术会议活动。[10]可借鉴国外计算档案学学术会议的经验,由各高校、学术机构、学会等组织牵头举办计算档案学学术会议,旨在研究和探讨计算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态势和未来研究重点,吸引不同领域更多学者的参与,从而促进计算档案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3.2.3 转换研究思维

第一,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应转换研究思维,将计算思维、数据思维等融入档案学研究中。对计算档案学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既不应当是简单的多学科合作,也不应当是仅将计算科学技术应用到档案工作中,而是应转换研究思维方式,实现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与档案学科的深度融合。第二,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应转换研究思维,将实践应用放到重要位置去考量。一方面,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着眼于学科发展前沿,又应提出符合实践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另一方面,共同体及其成员应深入实践层面,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得出具体可靠、简明易行的计算档案学发展策略。计算档案学共同体成员应深入档案实践部门,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策略,为计算档案学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3.3 范式理论视域下计算档案学科学动态发展模式的演化路径

3.3.1 同步变革观念与实践

依据库恩的科学动态发展模式,对于计算档案学认知的深化、观念的变更以及发展路径的演化,就是该学科所经历的“范式转换”。观念的产生和变化经历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危机反常阶段和科学革命阶段四个科学动态发展阶段。前科学阶段是未形成范式的原始发展阶段,此阶段关于计算档案学学科概念、理论等的观念尚未形成共识性认知,目前计算档案学正处在本阶段;随着学科发展的观念渐进发展完善,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方向基本确立,常规科学阶段的学科范式便得以确立,计算档案学将得到公众承认并初步形成科学共同体;在科学活动中,大量超出现有范式的新现象、新问题出现,是计算档案学危机反常阶段的特征,本阶段推动计算档案学研究观念和现实实践对已有范式进行不断假设与重构;为应对危机和反常现象,计算档案学将通过采用跨学科研究观念,积极寻求范式危机的消除与新范式的确立,从而使计算档案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科学革命阶段。

3.3.2 规范整合科学共同体

依照计算档案学科学动态发展模式,科学共同体及其成员可能在学科范式、概念界定、研究方向等方面出现分歧,进而出现分化现象,但科学共同体的分化不利于计算档案学范式的形成与转换。学科分化虽在加剧,但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则呈现出愈发紧密的现状。因此,为实现科学共同体的整合,首先,可依据不同阶段我国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态势研判的结果,从准入标准、层次标准与思维特征三个层面对科学共同体进行约束并制定、完善相应标准。其次,应构建计算档案学共同体多方协同的发展新范式,实现学术交流多元化与学术产出的提升,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11]最后,计算档案学共同体也应主动转换研究思维,探索出适合我国发展实际的计算档案学动态发展路径。

4 结论与展望

当前,我国计算档案学学科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且学科范式尚未发生转换。一方面,应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建立符合我国计算档案学发展实际的学科范式,形成该学科的共识性认知,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科发展范式进行补充完善。另一方面,在整合已有观念的基础上,划定各相关学科边界以实现更好的融合,为计算档案学学科范式革命奠定基础,推动该学科的范式转换。

猜你喜欢
档案学范式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