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23-12-02 19:50臧春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管理学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经营法律培训

臧春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企业法律思维的基本内涵

企业法律思维是指在企业管理中,参照相关的法规条文,依据法律的逻辑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去做出推理、判断与决策。法律思维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底层思维模式,能对管理者进行规整思路、概括要素、分析动机、严谨思考、逻辑推导等思维方向上的引导,这对于发现、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具有根本性的帮助。企业法律思维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方式,不仅要求企业法务要具备专业的法律思维,在未触及法律风险之前就提前警示,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法律意识及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常识认知,如此才能保障经营发展的合法性。同时,法律思维集中体现在对问题的评估与处置上需遵循公正原则。

公正是司法的首要原则,在管理中遇到一些双方有争议的问题时,秉持公正原则,依从企业规定来评估事态、分析对错,判断双方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与合理性,确保事件处理得透明化、公平化和程序化,以此保证处理结果能够服众。

二、法律思维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

针对企业管理人员,依托法治思维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度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及能否被贯彻执行。从实际情况来看,法治思维对依法治企的践行,对依法运行的保障,以及提高企业自身软实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价值体现如下。

(一)依法治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思维

近年来,国家政策上不断引导企业开展合规经营,将经营是否合规作为评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依法治企也就成为企业管理的内在所需,法律思维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思维。鉴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人情味是与管理相伴相行的调和剂,人治也一直是管理中的常态,构建企业管理的法律思维并不是完全否定人情与人治,而是更新管理者的观念,强调凡事以法为先、依法行事、据法决断。

当前,一些企业规章制度建设得虽然较为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时常会打折扣,造成“轻制度、重决定”的现象,根源就在于没有将依法治企的观念根植于心,法治意识还相对薄弱。只有对管理层进行法律思维的培训,更新他们的固有观念,才能真正发挥出制度的作用。当遇到问题时,第一念头就是参考制度规范,从遵守制度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确保管理行为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二)法律思维凸显了企业管理中的约束机制

法律本身具有威慑、警示和约束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强调凡事依法、讲法,那么员工就会遵从法制、服从约束,有意识地去规避逾矩行为。法律意识尤其适用于管理岗位,因为管理本身获得了一定的权力,对于权力都必须有相应的约束与监督,法律思维所起到的约束作用是由内而外的,提倡权力约束的自我性与自主性。只有管理者做到了自我约束,自主依法管理,并辅以相应的监管机制,才能让管理行为不超出其岗位的职权范畴,避免权力使用的随意化与扩大化,由此保障企业内部的层层管理都在规范、可控的范围之内。

(三)合规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法律思维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企业经营合规化,依据制度来管理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经营风险中,诸如融资风险、授权风险、现金流风险、领导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扩大生产风险等都与法律思维的运用有关。尤其是涉及资金使用、领导责任、业务授权、合同签订等具体问题,易出现一些法律纠纷。若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法律思维,就能提早防范,降低纠纷率,化解潜在风险;在问题出现时,也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思维、采用法律手段来捍卫企业的权益,积极挽回损失。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遵循制度管理的合规,就是对照合规标准来判定违规行为,将是否与制度相符合作为问题处理的首要原则。

在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一些事务往往权责含混不清,这给精细化管理制造了难度和障碍。在法律思维驱动下,企业内部的法律观念一旦普及开来,就能规范员工的行事,使得岗位责任更加确切、部门权责更加明晰,更加方便管理朝着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推进。所以,企业在进行管理时有必要将制度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法律思维的引导下将是否与制度相符作为权衡利弊、对比效益及成本的大前提。

三、法律思维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秉持“合规”为管理第一理念

法律思维是一种强调规则的思维,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依据制度来管理,推进规则意识在管理实践中的落实,是法律思维运用首先要强调的。

法律思维本身注重三段论推理,在实际的管理中,也应按照三段论的模式来推理事务经过,对于事项由头做出详细的阐述,依据阐述的细节、逻辑关系,参照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论证,由此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一般符合理性管理的标准,可提升事务管理的公正性与逻辑性。同时,法律思维是围绕事实和规则开展的,在需要做出客观判断与理性决策时,管理者应运用法律思维,更加清醒地分析事实细节,将其与战略目标、规则细节相互参照,最大程度地降低个人情绪、情感因素的干扰,从而更加缜密、严谨地做出决断。

现代企业管理中,规则意识可帮助管理者重塑认知,厘清事件之中的各方利益点、矛盾点,在处理事务时严格遵守规则、按程序办事,坚持程序上的正义和处理结果上的正义。同时,规则意识也在无形中影响员工,对其起到约束己身的作用。通过规则意识,管理层向员工传递出一种稳定的、可控的、可参照的及可预测的管理标准,提升了员工对工作行为的预期判断能力,从而对员工行为起到了正向的引导作用。

(二)秉持公正为第一理念

法律思维首先强调法律公正,公正的宗旨将各种利益维持在合理的框架内,平衡各种矛盾与利益冲突,维护各方利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类纠纷,有员工之间的,有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也有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在处理这些纠纷时,秉持公正为第一评判标准,尽量采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

管理的一个基本责任就是平衡经营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让发生矛盾冲突的失衡状态回归到平衡的状态,因此需要在企业中提倡平等,对员工信守承诺,同时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行为也要担起责任。这样的诚实守信强调企业和员工双方的义务,遵循企业内部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公平、公正作为矛盾处理的第一标准。一般而言,公正包含了结果意义与机会意义上的公平性,鉴于部门、层级、岗位之间权责上的区别以及员工个体能力上的差距,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结果意义上完全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更加侧重强调机会意义的相对公平,即企业为每个部门、每名员工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给予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发生同样的行为时采取统一的奖罚标准。

此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复杂的矛盾,甚至很多矛盾不可避免且对错难辨,这时管理者要秉持公正原则,客观分析问题成因,探寻矛盾源头,辨析个人对错,尤其是在做出处理结论时务必做到推理的逻辑严密,每一步都要符合制度规定,由此才能保证结果能让员工信服。当矛盾发生激化或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时,就要依据制度的奖惩办法进行强制性处理。

在法律思维的引导下,管理应强调公正性、平等性,在确保企业利益的前提下,防止发生管理自由化或权力滥用问题,平衡各部门与员工差异导致的机会不均等,调动员工个体的积极性,使其相互配合,达到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理想状态,为企业经营提供一股坚韧不拔的合力。

(三)贯彻制度管理,保障管理的秩序性

追求程序正义,是司法的重要标准。将法律思维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执行制度化管理,追求照章办事,依流程进行,维护管理的秩序性,这就是一种管理上的程序思维。法律程序也可视为既定程序,在形成了法律程序后,需要严格依据程序来办理事务,由此凸显对法律程序权威性的维护,降低员工个体的不满情绪。程序性思维帮助管理变得有序,程序不仅体现为强调工作的流程,更应该成为一种意识。管理程序需要通达于企业经营的全流程,涉及大大小小的事务。只有在规范的程序之下,管理决策才更容易让人信服。

同时,建立在程序上的管理系统在求新求变的市场环境中,更容易快速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当企业面临一些复杂的新问题时,程序清晰的管理系统可快速地找出与经营需求不匹配的地方,由此尽快加以整改,保证企业管理的秩序性。在制度管理中执行程序正义,能降低因权力过大、管理自由化、职责不明晰等造成的经营风险。程序意识是管理顺畅运行的重要依托,在管理实践中时时刻刻将程序思维落实到位,能保障企业管理的秩序化,建立人人遵守的管理制度,维护管理权威。

(四)加强法律思维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法律素质

法律思维要想在企业中普及开来,必须注重与之相关的培训,帮助员工形成法律思维,提升员工的法律素质。企业应紧跟政策法规的新变化,关注国内外的法律环境新动向,围绕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把握管理中对法律相关内容的现实需求,由此设计出一整套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要强调培训的针对性与精准度,并及时更新、补充与优化培训机制。

首先,培训内容需要选取与经济发展形势相符、与当下法律环境相契合的内容,争取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员工开展法律思维培训,合理选择热点话题、法律重点,进一步提升其法律素质,为风险防范打下基础。应将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常识作为培训重点,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不需要完全记忆具体条文,但要学习其中的法理精神,掌握一些与管理经营密切相关的要点。同时对于一些行业内的法规,也应当予以重视,特别要跟进最新法规的修订,及时通报行业规定动向。

其次,法律思维的培训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紧密挂钩,特别是针对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要做出详细的案例陈述,以此保证法律思维能够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让法律精神真正得到践行。特别是对于制度化管理及合规经营方面的培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简单地解读法律条款,而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使管理者对于风险防范形成直观的认识。

再次,要夯实基础管理。有关培训内容需要紧紧依据企业实际,例如将民商法等作为培训重点,明确若是违规操作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加大制度、法律的贯彻力度。企业全体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所有的法律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标准与流程的真正作用。

最后,积极与当地法院、检察院交流,邀请两院专家或本地法学教授,以典型案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沟通,共同研讨风险防范的管理经验和思路方法。加强企业法律顾问和法律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着力提升全员的整体法律素养。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法院和社会各界法律专家学者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做好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在管理之中兼容法律思维的优势特点,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司法态度融入日常管理,可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可控化水平。将法律思维运用于经营实践中,有效发挥依法治企的实际效用,能使企业规避潜在的经营风险,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企业健康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还有一些企业对于法律思想、法律逻辑的运用存在着忽视甚至远离的态度,但随着我国市场一步步走向法治、公开、透明,企业的管理也应跟上脚步,企业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领悟法律精神,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工具,将法律思维贯穿到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流程,发挥出法律思维在管理决策、监管、激励和维稳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促使企业走上健康、平稳、可持续的经营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经营法律培训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