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联合抗风湿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23-12-05 04:05咸会菊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卫生院山东临沂273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23期
关键词:抗风湿类风湿类药物

咸会菊(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3300)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特征为侵蚀性关节炎,病理基础为滑膜炎,该病全球患病率约为0.8%,而我国该病患病率占0.35%左右,男性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发病率[1]。发病原因和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均有关,诱发因素包括微生物感染因素及吸烟因素,主要症状为关节病变、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伴随症状常见轻中度贫血、骨质疏松、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肾损害等。疾病的发生容易造成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丧失,趋于该种状态必然会导致患者丧失正常劳动力、多脏器受累,严重者甚至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4]。绝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较低,而且该病容易和骨关节炎、滑膜炎以及腱鞘炎等发生混淆,所以容易延误患者的病情。经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可完全控制,患者需在早期前往正规医院接受诊治,医生会结合患者病史及既往用药史,辅助相关检查进行诊断。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总计68例,经随机平行方法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4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0例;年龄为20-78岁,中位年龄为(49.6±3.5)岁;病程为2-14个月,中位病程为(8.4±1.3)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1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9例;年龄为22-78岁,中位年龄为(50.2±3.6)岁;病程为2-15个月,中位病程为(8.5±1.4)个月。借助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①通过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5];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③患者与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分别签署了知情同意协议。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存在异常者;②存在语言功能障碍者;③患有精神疾病者;④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抗风湿类药物注射用甲氨蝶呤治疗,初始剂量为15mg静脉注射,后续治疗调整为10mg静脉注射,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6]。

1.2.2 实验组通过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治疗,其中后者用药方法及时间同对照组,前者给予醋酸泼尼松龙片口服,每日8mg且连续治疗3个月[7]。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的判定

1.3.1 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包括:①临床整体疗效;②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③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④临床有关指标。

1.3.2 疗效判定 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全部消除,而且接受相关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即为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以有效缓解,即为有效;经治疗,没有达到上述任一效果,即为无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即为整体有效率。

1.3.3 炎症因子水平测定 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采集两组5ml空腹外周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本文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统计资料信息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并通过χ2检验,相关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通过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性较大,统计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性较小。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整体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

表1 两组临床整体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IL-6及TNF-α比较,差异性均较小,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以上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均较大,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ug/L)

组别(n=34)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03.62±21.43 48.51±8.06 90.45±16.37 41.38±7.54对照组 103.67±21.48 53.41±10.73 90.38±16.31 51.44±9.65 t 0.0096 2.1290 1.2793 4.7899 P 0.9924 0.0370 0.2053 0.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情况比较 如表3所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n=34) 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44±1.03 2.52±0.16对照组 6.46±1.05 3.82±0.21 t 0.0792 28.7121 P 0.9370 0.0000

2.4 两组临床有关指标比较 如表4所示,两组临床有关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性均较大,P<0.05。

表4 两组临床有关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临床有关指标比较(±s)

组别(n=34) 关节压痛数(个) 关节肿胀数(个) 晨僵持续时间(min)实验组 0.38±0.23 0.62±0.26 15.61±4.67对照组 1.07±0.44 1.15±0.61 32.28±8.74 t 8.1036 4.6605 9.8090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临床患病率比较高的慢性病及自身免疫疾病,典型症状为关节病变、关节肿胀和疼痛等,在发病后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导致患者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并且会累及心肺系统[8]。临床方面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本文选择的抗风湿类药物为甲氨蝶呤,该药物作为有机化合物和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化学式为C20H22N8O5,可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加以抑制,有效阻碍肿瘤细胞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繁殖。不仅如此,甲氨蝶呤还会参与到四氢叶酸的还原反应中,对RNA合成和DNA合成构成阻断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抗炎及抗免疫方面的功效均较强,给药5h左右可以达到血药峰值[9]。为巩固临床疗效,本次研究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选用的醋酸泼尼松龙片在调脂和控糖方面的作用突出,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整体抗炎效果也比较好,有利于很好地调节患者的纤维细胞功能、白细胞功能、内皮细胞功能等,使得抗炎介质充分释放,进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10]。与此同时,甲氨蝶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还能够加强对病理性关节的保护,避免受到严重破坏,对关节软骨合成抑制的效果理想[11-12]。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的整体效果较佳,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实验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由此说明,通过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行治疗的整体效果得到证实。②虽然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不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但经过系统治疗后,实验组IL-6、TNF-α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对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③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性较大,P<0.05。由此说明,经过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④实验组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晨僵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运用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处理,能够减少患者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的个数,缩短晨僵时间。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抗风湿类药物方案的应用,无论在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还是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及减少晨僵时间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猜你喜欢
抗风湿类风湿类药物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龙钻通痹方各药味抗风湿作用及有效部位研究进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
HPLC法快速筛查抗风湿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24种非法添加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