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构想分析

2023-12-07 04:25宋洪琼
知识文库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教师应汉语

宋洪琼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越来越多的非母语国家和地区开始学习汉语。在中国,特别是在藏区,汉语教育对于藏族佛学院的学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职业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选取的是一套针对藏族佛学院学生的汉语教材,旨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所选汉语教材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藏语系佛学院汉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汉语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显现,这一现象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拓展。在国内,汉语的地位举足轻重。作为56个民族的交流工具,汉语在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汉语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还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国际教育领域,汉语教育正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此外,各国纷纷建立孔子学院,以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汉语的推广与传播,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因此,汉语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交流与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藏语系佛学院汉语基础教程的特殊性

藏语系佛学院汉语基础教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针对性、实用性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这套教程是专门为藏族佛学院的学生量身定制的汉语教材,充分考慮了学生的语言背景、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佛学院的教学实际,强调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母语习惯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在编排上,教程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当地文化融入汉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教材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程还强调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通过设置各种实际情景和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汉语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教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汉藏文化交流的需求。

2 提升中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在于,作为一个国家的栋梁之材,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频繁使得语言沟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首先,提高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过程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不断地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具备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中职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在各种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职场。

再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和工作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展示个人能力和才华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最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手段和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作用。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中职学生将更容易在学术、科研、工程等领域展现出自己的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与策略

3.1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汉语交际能力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汉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涉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于藏语系佛学院的学生来说,提高汉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因为这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融入汉语环境,实现个人和事业的发展。

为实现提高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积累常用词汇、理解基本语法结构。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这包括让学生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遵循一定的交际规则。这可以通过引入与汉藏文化相关的素材、案例,或者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实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与汉语使用者交流时避免文化冲突,更好地实现有效沟通。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包括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合适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清晰、得体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对于藏语系佛学院的学生而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术、职业和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水平,促进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更好地交流和互动。为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设置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自如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其次,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类口头和书面表达活动,如演讲、辩论、写作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表达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包括鼓励学生在语言表達过程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如修辞、比喻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力,增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2 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首先,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建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汉语。例如,在教学“您做什么工作”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模拟,让学生先说出以后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或者家人正在从事的工作,通过互相介绍自己以后想从事工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语言能力,强化学生对职业相关汉语词汇的认知和感悟。其次,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教学课程中的“邮局在哪儿”部分,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模拟与汉族同学的信件往来,讨论佛教知识和文化差异。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能够在实际书信往来中锻炼自己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最后,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相互帮助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我叫扎西”这一主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然后用汉语进行复述和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3 教学策略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如创设真实语境、个性化教学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首先,创设真实语境是指教师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汉语。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际沟通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模拟商店购物、餐厅就餐、旅行咨询等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这些真实场景中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汉语知识和技能。其次,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这种策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教学、轮流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实现因材施教。最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独立思考和探讨。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 课程内容与设计

4.1 语音、词汇、语法的训练

(1)语音发音规律和技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首先,对于藏语系学生而言,掌握汉语的语音发音规律和技巧尤为重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藏语与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发音难题。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对于藏族学生可能感到困难的发音,如“zh”“ch”“sh”等,教师可采用口型示范、音形结合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

在语音训练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这包括通过听音辨音、模仿跟读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汉语语音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此外,教师还可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竞赛,如“拼音接龙”“声母韵母大挑战”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提高发音水平。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的训练。例如,在学习课程中的“日常用语”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一些常用词汇和句式,如问候、表达感谢、道歉等。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汉语中的一些特殊词汇和句式,以及和藏语有较大差异的语法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掌握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词汇积累和运用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拥有丰富的词汇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实用、高频的词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系列词汇学习活动,如词汇卡片、词汇表等。例如,在讲解教材中购买商品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与购买商品相关的词汇。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不同主题和场景中积累更多的词汇,拓宽学生的汉语词汇量。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词汇。例如,在教授“邮局在哪儿”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词汇创造性运用。这包括让学生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尝试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同一意思,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灵活性。例如,在教授教材中的“你叫什么名字”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义词替换、反义词对比等方法,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语法结构掌握与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的掌握与应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语法结构是汉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正确的语法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准确性和流利程度。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系统地讲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结构。这包括词类、句子成分、句型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涉及句子成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功能,从而为学生掌握汉语语法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语法结构的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结构。例如,在教授动词及时态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运用不同时态表达自己的意图。

最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语法创造性运用。这包括让学生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尝试使用多种语法结构来表达同一意思,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例如,在教授“你能来看我吗”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等多种语法结构,描述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4.2 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特别是汉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以及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助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汉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包括传统節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地理名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与节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了解汉语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强调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汉藏文化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两者之间在宗教、艺术、语言等方面均有深厚的渊源。例如,在教授“我想买僧服”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文化的发展及其相互影响,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汉藏文化在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的相互借鉴和创新,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交流的价值和意义。

4.3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首先,口头表达训练对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景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授第四、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打电话、寻找路线等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口头表达。其次,书面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写信、撰写报告等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例如,在写作技巧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撰写日记、书信等,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最后,语言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汉语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汉语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校际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与不同背景的人士交流中锻炼汉语应用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成果。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丰富的课程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训练,文化素养培养以及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中职语文教学也注重汉藏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了民族间的友谊与理解。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将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汉语能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玉树藏族自治州佛教学校)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教师应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