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下,外婆家

2023-12-08 21:12朝颜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舅母樟树下樟树

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那群老樟树还在,它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五十六棵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后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欧阳汝明,成家很晚。1928年,当革命的火种在瑞金点燃时,欧阳汝明做通老母亲刘氏的思想工作,又挨个说服儿子们投身革命。他的大儿子欧阳克茂参军时,不到三十岁;他的小儿子欧阳克荣随红军北上时,刚满十六岁。悲伤的是,他的七个儿子,全部壮烈牺牲在了长征路上。1934年,这里荣获了“扩红第一村”的旗帜。

几年前,一場前所未有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拉开,短短的时间,全村环境好了,产业做起来了,三舅承包的脐橙园,一年四季长得郁郁葱葱,后来,他们又加种了柰李、甜柚,还在果园里散养母鸡和花鸭,受了大半辈子穷的三舅和三舅母,笑声一日比一日爽朗。

若是外婆还在人世,该有多欢喜呢?

几声鸟鸣隐入稠密的枝叶,阳光在叶隙间跳荡,你闻到樟树的香气,像闻到一股源自光阴的醇酿。临别时,和同行的文艺家们在大樟树下合影留念,身后是一排红色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你体味着一座村庄的前世今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樟树,立于时间之中,枝叶婆娑,周身浸透绿意。

(本文被选作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领读

一篇文章,作者是否用心用情,读者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好的文章,往往会将读者带入其间,与主人公同悲同喜,进而感受到文学对心灵的冲击力。

《樟树下,外婆家》的内容,完全取材于真实生活。故乡、亲人,童年的苦难和温暖,只要一想起,便有饱满的情绪汩汩流淌。虽然使用了第二人称写法,读者也能轻易辨认出作者的影子。曾经的贫穷,缺吃少穿,无不映现在寄居外婆家的光阴里。然而由于外婆的暗中呵护,文中的“你”又体验到了一份独特的爱与幸福。

外婆家其实是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老樟树是贯穿其中的意象,见证着这座村庄里的人和事,见证着由贫穷到富足的沧桑巨变。事实上,这些年全国各地的乡村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旋律文章的写作,最容易流于走马观花,陷入浅层描述的境地。正因为作为作者的我置身其中,热爱着这座村庄和生活在村庄里的亲人,在写作时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才使文章更加耐读,更为动人。

本期热点作家

朝颜,中国作协会员,江西作协散文专委会副主任;作品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天涯》《作品》《新华文摘》等刊,入选《21世纪散文年选》等选本,有作品译介国外;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民族文学》年度奖、丁玲文学奖、三毛散文奖、谷雨文学奖等;出版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陪审员手记》《赣地风流》。

猜你喜欢
舅母樟树下樟树
窗台上的风景
香樟树
舅母趣事
冬青树
香樟树,樟树香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
有幸遇见你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