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忘记自己是鸟

2023-12-08 21:12轻羽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囚笼蓝鸟鸟笼

邻居养了一只小鸟,我不知其名,也不知其从何而来。

蓝色的羽翼,浅红色的绒毛,小而黑亮的眼睛,机灵的喙中流出的美妙音韻……在笼里,一切都在笼子里。

百无聊赖之际,我注意到了架子上放着的鸟笼,一只活泼可爱的蓝色小鸟在笼里跳上跳下,随后唱起了歌。

宠物与生活在大自然里的其他生物有何不同?

明知囚笼存在的那些“自由之物”,也会和这只蓝色小鸟一样欢乐歌唱吗?若是我,大抵不会。就像有些困于笼中的鸟儿一样,会选择绝食,一言不发地望着昔日自由翱翔的蓝天,然后干瘪着肚子逝去,以此来惊悚世人。

这或许是不理智的产物。

笼子里优渥的条件,于生存而言倒是十分有利:吃不完、不需要劳动便可得到的食物,干净的水,舒适的安睡之地……相比在外奔波劳累的日子,这种可以不受世俗指责的美好生活方式,实在诱人。

谁的心里都有怠惰的种子,不过会为了适应世界法则而抑制其生长罢了,毕竟任其生长只会百害而无一利。贪图享乐总会带来坏结果,想必是法则中的一条。而当一个可以逃脱法则、怠惰可被允许的新世界敞开大门时,能有几人不愿涉足?为了毫无信仰的自由而死毫无价值,还不如没有负担地活下去。

换个角度想想:若我出生即在囚笼之中呢?逃离的念头或许根本不会存在。因为囚笼即世界,世界即囚笼,于我而言,没有铁线分割的景色才奇怪呢。一些“庞大的生物”在我的世界来了去、去了来,会逗我,会给我食物与水。在我眼里,他们终究不是异类,不会给我造成伤害。甚至可以说,他们像极了我的奴仆。

你看,假如我生在囚笼里,囚笼即我的全部,眼前的景色即真实。我生活在幸福之中。世界就这么点大,就这么点。

不论以哪种角度来思考,鸟儿似乎没有理由不好好待在笼子里一般。至于意义,鸟儿有考虑过吗?有一点很糟糕,它们或许连自我意识都没有。真是恐怖!我宁愿相信文学赋予它们的不一定准确的个性,也不希望它们没有思想。

没有思想,什么都没有意思,什么都得推翻。多么恐怖!多么可悲!

虽说选择无关对错,宁做笼中之鸟者,自有其追求,也有其幸福,但我完全不会像多数囚鸟一样,不会为了高尚与骨气而死,亦不会为了利益与安定而生。倘若不幸生于囚笼或困于囚笼,我也不会坠于虚假之中,定会发现囚笼的存在,伺机逃出,只为找到真相,回归真实。

就算囚笼从未打开过,我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只鸟。

然而,现实中恐怕每个人都是笼中之鸟吧。我们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囚笼,它们拴着锁着,将真理、真相、现实藏着掖着。这些囚笼或是自我编织,或是他人编织,又或是世界本就存在的。它们将我们与所不愿直面的东西隔开。有人伺机出逃,有人得过且过,而有人甚至连囚笼的存在都不知晓……

我想着,起身打开了窗户。踌躇了一会儿,我又打开了鸟笼。

小鸟美妙的歌声戛然而止。

“出来呀,小鸟。尽管会恐惧,甚至在真实中会难以生存,但是你要出来呀!不是说有些鸟是笼子关不住的吗?”我热切又紧张地盯着那只蓝色小鸟。

关久了,它也许连怎么飞翔都忘了。它抖擞了一下美丽的羽毛,扭头看了看鸟笼,继而用它黑黑的眼睛盯着我,一动不动。有些鸟是笼子关不住的?我的眼中有光黯淡下去。也许只是有些鸟罢了 。

我刚准备关上鸟笼,冷不丁地,那只小鸟“扑棱”一下振翅起飞,飞出窗户,再也没有回头,只留下一抹蓝色的倩影在午后的碧空中。我想我眼中的光一定重新亮起来了。此刻,我便是那远去的蓝色倩影,再无归期,却满心欢喜。

(作者系湖南浏阳市唯美高级中学学生)

童年和少年是哲学的黄金时期。轻羽的这篇文章,体现出哲学思考的深度、敢于踏上“精神漫游”的勇气,以简洁精准且充满锐气的文笔展示了一幅心灵地图、一次精神的穿越之旅。

“蓝色的羽翼,浅红色的绒毛,小而黑亮的眼睛……”这样的一只蓝鸟,既是一个灵巧的生物,更是一个触发少年哲思的“机关”。蓝鸟困于鸟笼,引发少年关于人生与囚笼的联想。从此物到彼物的联想、对比、批判,这是一种宝贵的哲学思辨能力。少年站在窗边观鸟沉思,看似一动不动,然而他的内心早已跋涉过千山万水,展现出一种“灵魂的积极性”。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到了这种“灵魂的积极性”,那些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时常静坐沉思,在外人看来是消极可耻的,然而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是最高的“积极的活动”,也即“灵魂的积极性”。

全文关于人生与囚笼的探讨,充满了否定与肯定的较量、自我认可的力度、辩证思维的丰富性。这样的思考让人联想到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楚门在“囚笼”般的小镇生活了三十年,渴望逃离却又心生畏惧且遇到重重阻碍,最终鼓足勇气走出小镇,踏上新的旅程。世界是否如“囚笼”、人作何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人们的哲学问题。面对几乎无解的深邃问题,少年用青涩但坚毅的智识做斧头,向问题用力开凿。即使只是劈下问题的零星碎片,少年的内心却因此变得更加勇敢、澄澈。这种“开凿”充分表明哲学思辨的重要性和意义。青少年自我意识初步觉醒,开始对世界投以或好奇或怀疑的目光。对他们而言,哲学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帮助其更清澈地辨析复杂的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淹没在生活的、大众的洪流当中。

“那只小鸟‘扑棱一下振翅起飞,飞出窗户,再也没有回头,只留下一抹蓝色的倩影在午后的碧空中……”如果说“囚笼”之思或多或少会让人有几分迷茫感,那么少年开笼放鸟、鸟儿高飞就给人一种选择的坚定感。因为年轻,因为澄澈,因为无畏,少年的智识也和蓝鸟一般振翅高飞,多么令人欣喜的结局。

人如蓝鸟,蓝鸟飞出笼后,会遇到怎样的世界与生活呢?或许,哲学不会给人确切的答案,但会教人找寻答案的方法。如蓝鸟离笼高飞一般,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动词”,是一种精神训练、灵魂漫游,是一段不断展开的追寻智慧和生活的旅程。借力哲学,愿灵魂的蓝鸟振翅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猜你喜欢
囚笼蓝鸟鸟笼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白描画禽鸟(十四)
机器人也有春天
——读《机器人心里的蓝鸟》
死于车祸
鸟笼逻辑
鸟笼
古董鸟笼:欣赏收藏两相宜
囚笼
跑在潮流之前 试驾东风日产2016款蓝鸟1.6L CVT高能版
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