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县域新实践

2023-12-09 19:01蒋红奇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8期
关键词:苏南苏北县域

蒋红奇

(连云港市社会科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0 引言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县域经济发展长期领先于全国,县域占据江苏50%左右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在江苏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县域承载着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发展要求,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主战场,科技创新在江苏县域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

1 江苏县域现代化的基本情况

2013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1]。2019年2月,江苏印发《关于在苏南部分县(市、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苏南地区选择6个县(市、区)先行先试,为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建立机制、积累经验,昆山市、江阴市和溧阳市作为县域入选。

2023年1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江苏省县域现代化发展水平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创新活力、品质生活、绿色生态、融合共享和安全韧性等5个一级维度构建了现代化指标评价体系[2]。《报告》显示,苏南、苏中、苏北县域单元现代化水平不均衡,苏南、苏中、苏北呈现梯度递减的态势。

2 江苏县域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2.1 江苏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截至2021年年底,江苏省共有40个县级单位(包括县级市),其中,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分别有10个、10个和20个县级单位。

2.1.1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

2021年,江苏GDP千亿元以上县市共17个,县域经济大省实至名归。2021年,江苏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47 464.37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6.38∶47.77∶45.85;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 621元。2022年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创新百强县”,江苏有30个县域入选,其中6个位列前10名。

2.1.2 研发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增加

2021年,江苏共投入研发经费3 438.6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1个百分点,达到创新型国家或地区中等水平。2021年,江苏财政科技拨款额为671.6亿元,同比增长14.9%,在全省财政支出的占比为4.6%。2021年,江苏县域专利授权量21.2万件,增长30.1%,占全省专利授权量64.1万件的33.1%;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万件,占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6.9万件的20.3%。

2.1.3 创新型县(市)建设不断突破

2018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52个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江苏有5个县域入选;2023年4月公布的第二批建设名单,东部地区为38个,江苏有7个县域入选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有2个县域入选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主题。2021年12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公布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建设名单,有6个县域入选;2023年4月公布的第二批建设名单,有9个县域入选。2022年12月,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公布2022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县域)名单,有20个县域入选。

2.1.4 高新园区驱动创新发展

2021年,高新区以占江苏6.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28.9%的地区生产总值、32.9%的出口总额和53.8%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聚了江苏40.6%的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和51.4%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了一批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区已成为江苏最具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江苏省21家国家高新园区中有4家位于县域;全省21家省级高新区和9家筹建省级高新区位于县域的共有15家。

2.1.5 规上企业和各类人才相继增长

2021年,江苏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26 868个,增长14.88%,占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7.75%。2021年,江苏县域就业人口2 185.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7.84%;其中县域二、三产业就业人口1 785.09万人,在县域就业人口中占比81.69%。2021年,江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为135.25万人,增长8.1%。

2.2 江苏县域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域产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创新活力有待提升。江苏的经济总体上呈现苏南的高速发展和苏北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区域内县域也同样存在着不小差距。如,2021年苏北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7 707元,只是苏南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40.98%;苏北县域三次产业比例为13.7∶40.2∶46.1,虽然呈“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一产占比高达13.7%。截至2021年年底,人均GDP在10 000美元以下的县域仍有丰县、睢宁县、东海县和灌云县4个。《报告》显示:江苏县域创新活力呈现出由南向北梯度减弱且同质集聚的现象;创新活力有强经济依赖性,如昆山等经济强县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域;苏中北部和苏北地区若干县域创新活力有待提升。

二是县域科技创新投入相对不足,创新驱动发展乏力。苏南科技进步状况明显处在领先地位,苏北的淮安、连云港和宿迁等地科技进步水平差距较大。如,2021年苏州4个县域中有3个县域全社会研发投入在GDP的占比超过3.6%,高于江苏平均水平。苏北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在GDP的占比相对较低,如连云港只有2.37%,且东海、灌南和灌云三县全社会研发投入在GDP的占比分别仅为0.76%、0.68%和0.36%。

三是县域人口资源供需不协调,高端创新人才仍然紧缺。2021年,苏南县域全为人口净流入地区,苏中、苏北县域全为人口净流出地区。苏南县域年末户籍人口844.1万人,常住人口1 189.8万人,净流入345.7万人;苏中县域年末户籍人口987.7万人,常住人口865.0万人,净流出122.7万人;苏北县域年末户籍人口2 193.2万人,常住人口1 723.5万人,净流出469.7万人。多年来,苏中、苏北县域作为人口净流出区域,年轻人、高学历人口外出就业多,本地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同时,苏北县域企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2021年苏北5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87万人,其中,研究人员只有0.04万人;现有人才队伍中,高层次人才相对稀缺。

四是县域创新载体平台严重缺乏,科技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县域因区位等因素对高层次科研机构引进难度较大;科技创新服务缺乏,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对较少;现有政府载体平台在为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供需对接等方面作用仍需加强。如连云港只有南京农业大学(灌南)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几家县域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县域各类开发区或高新园区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缺少足够发展空间;2021年度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县域19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10名中,苏南6家、苏中4家,苏北县域为0。

3 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江苏县域科技创新新实践的政策建议

江苏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谋篇布局,跳出县域看县域、突破县域发展县域,破解县域资源和空间瓶颈制约,找到适合自身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走各具特色的县域发展新路子[3]。

3.1 强化县域产业支撑

一是完善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县域产业优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适度超前推进产业规划,加快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各具县域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县域产业建圈强链、引优育强,增强县域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互动,推动县域产业协同创新,形成合理的科技创新功能布局与空间布局。三是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县域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县域“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专业领域精耕细作,带动集群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深度融合,提升县域产业集群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完善创新激励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四是壮大县域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和培育企业家创新精神。

3.2 构建开放共享创新平台

一是推进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县域现有创新平台提档升级,积极争创省级乃至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县域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充分发挥县域企业在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4]。二是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以校地合作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为载体,聚集县域科技要素,实现企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成果有效对接,提升县域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夯实县域创新创业平台。营造有利于县域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加快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县域新产业、新业态。

3.3 打造园区创新高地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和高新区作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主阵地作用,强化县域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3]。优化县域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模式。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园区聚集产业,推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服务业园区等联动发展[3]。鼓励园区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总部等创新资源,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或基地,增强创新支撑能力。二是强化园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园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加速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等要素在县域之间自由流动,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3]。三是推进园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创新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园区多渠道招引、多政策支持开展“招才引智”,打造县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推动各类开发区或高新园区提档升级、转型增效,强化“园区+创新平台”模式,发挥科技支撑作用[3]。四是高质量推进共建南北园区。深化南北结对帮扶,支持各园区通过一区多园、南北共建、异地孵化等方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形成投资合作、品牌合作、服务合作等多元化的合作路径。

3.4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一是县域政府部门主动加强与省市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资源优势,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更高层次的人才、更多的科研机构和更具竞争力的项目资源[3]。支持县域骨干企业等与科研院所共建共管现代产业学院,打造县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二是创新人才引才模式,通过柔性引才、主动借智等方式让更多的科技人才、资源和企业为县域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三是优化县域人才发展环境。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人才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加大对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激励,引导更多人才向县域企业集聚。

猜你喜欢
苏南苏北县域
苏南年俗亦动人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八路军新四军的苏北整编始末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苏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