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

2023-12-10 12:47许宏东
运动精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武术内涵思政

许宏东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路径*

许宏东

(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13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在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学校开展武术特色课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存在形式化严重、武术特色课程思政内涵缺失、学生对武术课程思政认识不足、课程思政融入学校武术特色课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等困境。对此,提出发展路径:要梳理课程思政与武术教学融合脉络,促进融合共生;注重多重价值激励,促进思政元素嵌入武术特色课程;拓展武术特色课程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建设;立足“以人为本”,健全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武术;特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在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效应。武术历经千年的演化,凝聚着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将武术引进学校课程教学体系,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课程思政融入武术教学,对于推动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武术特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便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然而,在现阶段武术教学中仍然以套路动作的模仿练习为主,导致武术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知行”不统一的困境,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武术文化内涵的传播依旧任重而道远。基于此,本文拟从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学校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

1 课程思政的概述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创造性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起适合于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教育体系。课程思政指的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学科教学开展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思想观念、行为品质进行影响和塑造。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存在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将显性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授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实现对学生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在各类课程中推行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发挥出所有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和双重教育功能。

2 课程思政融入学校武术特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武术起源于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逐渐演化而成,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结晶和灵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或持器械为主的身体攻防格斗技能。武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孕育和熏陶下,融合了易、儒、释、道、兵、医等社会哲学,共同汇聚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思想和文化内涵。武术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弘扬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品德修养和精神内涵等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开展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武术特色课程,依托在武术特色课程中武术攻防技击动作的练习,既能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重要目的,又能起到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观念塑造和行为引导的重要作用。

202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建设要扎根中国,培养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民族传统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武术特色课程拓展和丰富体育课程体系,为体育课程添砖加瓦,注入武术文化基因,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特色化发展。学校体育中更多的以足、篮、排等现代体育项目的开展居多,武术特色课程在实际开展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得武术特色课程建设停滞不前。武术课程蕴含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武术特有的育人树德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课程思政提出的“三全育人”教学不谋而合,在潜移默化的练习中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武术特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品质,加强意志锻炼等,这也是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渗透的重要目的,将武术特色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紧密的结合,将武术中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品质。

3 课程思政在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开展的现状

3.1 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形式化严重

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在各级学校的开设和推广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和“虚化”的问题。对武术中蕴含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导致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花拳绣腿”层面,没有正确认识到武术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武术并非只是踢打摔拿的动作套路,因其在起源和演化过程中,经过数千年我国古人的劳动智慧和操练,深谙易、道、儒、释、兵、医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知的窄化,使得武术在学校的存在感逐渐被弱化。目前,武术特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学校更多注重现代竞技项目的开展,例如: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等,而忽视了武术特色课程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导致武术在学校体育开展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即使学校开设了武术特色课程,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形式化严重,造成武术文化的传承偏离本质,武术的教学更多的以模仿练习为主,缺少对武术内涵和精髓的深入探究和学习,导致课程思政与武术特色课程的结合也难以落到实处。

3.2 学校武术特色课程思政内涵缺失

武术在学校体育中虽有开展,但推广和内涵建设依旧处于浅层状态。学校武术特色课程主要是以社团和文娱表演的方式为主,以武术套路的演练为教学内容,缺少专业的武术教师和课程教材。学校对武术特色课程的社团管理松懈,对武术社团的开展停留在“搞活动”层面,班主任、家长甚至将武术社团看成不学无术的附加工作,纯粹为了完成学校工作而去推行武术特色课程,忽视了武术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导致武术在学校的开展以习得简单动作技能为主。武术内涵的缺失也造成课程思政的落实陷入困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演化出单一动作的模仿,对于武术蕴含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停留在错误认识层面,这也使得课程思政在融入武术教学中成为“悬浮式”空有其名,而忽视了将武术中具有的传统文化精髓、修身养德的功效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和乐善好施的思想道德的载体。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内涵维度的缺失,导致课程思政与武术的融合被极大地削弱,武术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也陷入恶性循环。

3.3 学生对武术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而是一种需要借助与其他学科融合和渗透的教学理念,具有包容性、渗透性、互补性、全面性,是新时代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是为了全面推进德育为先的关键手段,课程思政包含的丰富的思政教学内容和育人方式。武术课程思政是指以民族传统武术为课程载体,注入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素材,使民族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一节单纯的体育课,而是在身体练习的基础上,加入了爱国主义、道德教育、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武术向着内涵化、协同化方向发展。而在武术课程思政开展中,学生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课程思政虚无缥缈,对自身能够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也微乎其微,所以学生更多的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武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人文素养层面关注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体育学习观念的根深蒂固,如何扭转体育学习以掌握基本技术、技能为主,向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转变,成为武术特色课程思政亟需解决的难题。

3.4 课程思政融入学校武术特色课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意志塑造、精神锻炼、强身健体和价值观念的作用并未得到完全发挥,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逐渐消失,武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口号和臆想,究其原因与武术特色课程设置和管理缺失存在很大关系。虽然有不少学校为了推行传统体育项目,将武术引进校园,但武术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形式主义严重、教学目标模糊、课程设置边缘化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例如,武术特色课程教学的内容在高年级和低年级中并无明显差异,均是一套动作和拳法,以简单模仿练习为主,这与武术进校园的初衷完全背离,也偏离了学校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期望,也不符合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发展规律。并且学校在开展武术特色课程中好考虑到体育竞赛和文娱表演的需要,而忽视了武术文化内涵的发展,对课程思政融入武术特色课程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推进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实施路径

4.1 梳理课程思政与武术教学融合脉络,促进融合共生

在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发展中,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利用武术特色课程的开展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抓手和桥梁,将武术中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根植于课程思政建设之中,使得学生在武术学习中能够文化和技能齐头并进,文武双全,塑造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首先,武术教学中要积极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探寻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亮点,营造好武术课程思政兼容并蓄的情境,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起适合于爱国主义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与武术教学相契合的课程体系,促进武术在学校中获得快速发展,助推武术进校园的落实。其次,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和结晶,历经千年汇聚沉淀出带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在各级学校中,都要深入挖掘武术独有的文化内涵,理清武术的文化脉络和演进特征,加大课程思政的实施力度,丰富和拓展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维度,增强校园和师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4.2 注重多重价值激励,促进思政元素嵌入武术特色课程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饱含中华精神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民族文化的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一项运动技能。与此同时,武术特色课程为课程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借鉴思路,同时也为学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武术特色课程正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再加上,武术文化内涵深厚,与课程思政教学相契合,为课程思政的融入和渗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此,应该制定多重价值激励制度,引导学校、教师、家长正确认识到武术的文化价值,促进相互之间协同合作,积极组织武术相关的文娱体育活动,技能考核等,激励更多参与主体共同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此外,还可以制定武术特色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案例竞赛,将案例成果推广到其他项目,引导和促进教师注重文化内涵的教授,逐渐从技能传授过渡到德育为先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还要在经费保障方面予以倾斜,设定相应的荣誉和物质奖励,提高学校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武术文化在学校的推广和传承。

4.3 拓展武术特色课程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建设

民族传统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显性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人文素养和传统美德,与课程思政教学方针相契合,所以利用好民族传统武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出武术在技术和文化层面的隐性人文素养教育作用,是全面建设课程思政育人的客观诉求。首先,开展校园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活动,建设好民族传统武术的校园文化氛围,传递和塑造人文素养精神,重视对传统节日宣传和教育,借助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交汇点,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渲染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解决当下青少年人文素养匮乏的危机。其次,还要为学生开展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武术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民族传统武术中来,切实感受到武术文化的精髓,激发出内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者,充分调动校内外武术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参观武术馆、观看武术比赛等,借机向学生讲解和推广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感受习武中强身健体与优秀品质塑造的作用。并且还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民族传统武术的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桥梁向社会范围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真正将民族传统武术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升华到知行合一的高度。

4.4 立足“以人为本”,健全长效机制

武术特色课程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立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武术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渗透,加强武术文化内涵与技能教授相统一,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出科学育人的有效性,形成技能为主,思政为辅的教学路线,注重抛砖引玉、由浅及深的教学模式。对此,武术特色课程开展中要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选择与学生发育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切勿“一刀切”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授同一内容,造成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另外,武术特色课程的有效开展,也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探索了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方式,带领和吸引了更多学生感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为武术特色课程的发展创造了多种选择。武术特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应当始终“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据学校历史文化、教学特色和地域文化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武术特色课程校本教材和课程体系,注重武术特色课程的科学化发展。

[1]赵歆,龙行年,彭小伟,等.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面临问题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8):68-74.

[2]刘涛,王燕.互动仪式链视角下高校武术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理论思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4):51-55+76.

[3]耿宝军,马学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3):57-60.

[4]杨建营,冯香红,徐亚奎,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5):79-86.

[5]刘博,徐继超.新时代中学武术特色体育课程教学研究:问题与建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0,38(6):124-126.

[6]童国军.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互动研究[J].武术研究,2019,4(7):79-82.

[7]邵玉吉,卢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J].武术研究,2023,8(1):79-2.

[8]何浩,胡凯,侯硕.“共生”视域下武术特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6):35-41.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chool Wushu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to Courses

Xu Hongdong

(Jiangsu Lianyungang Banzhu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222132)

基金项目: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GJHKTLX2022054。

许宏东(1994—),本科,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武术内涵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武术
活出精致内涵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思政课“需求侧”
挖掘习题的内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