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校园足球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23-12-10 12:47张爱钰
运动精品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足球运动重庆市

张爱钰 黄 宇

重庆市校园足球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张爱钰1黄 宇2

(1.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0;2.垫江第一中学,重庆 垫江 40830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校园足球过去十余年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分析发现重庆市校园足球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管理制度滞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布局缺乏理论支撑;学校、学生、家长思想观念保守;高水平师资裁判队伍欠缺,学训赛体系不成熟等问题。结合上述问题,进一步探讨重庆市校园足球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旨在为促进重庆市校园足球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校园足球;重庆市;现状;困境;推进;实践研究

2009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文件中首次提出“校园足球”概念,并将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纳入到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旨在提高我国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同时,发挥足球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2016年,《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正式发布,文件要求各地方坚持“持续发展、创新发展、规范发展、开放发展”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持续振兴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全面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等。

重庆市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经济发展迅速,校园足球运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重庆市的校园足球发展态势良好,初见成效,校园足球的功能与价值基本达成且稳步推进。但是,重庆市地广人多,且因地理环境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区域经济水平差异大,教育资源不平衡,导致校园足球在推进中存在比较棘手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掣肘重庆市校园足球深入发展有效推进的障碍壁垒。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校园足球深入发展有效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学校图书馆,以“校园足球”作为关键词,查阅校园足球相关的专著及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1.2.2 访谈法

走访重庆市体育、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收集校园足球的相关文件资料,听取领导及教师的看法与建议。

1.2.3 实地考察法

深入重庆市主城区及经济较落后区县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地校进行实地调查。观察了解领导、教师、学生学习、训练比赛情况,为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市校园足球发展中的困境解析

2.1.1 缺乏长期规划,管理制度适时创新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一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没有校园足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只有传统、综合性质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计划等常规的教学文件,造成校园足球与以前的兴趣课堂形式一样,只是换汤不换药,校园足球发展没有明确目标。还有部分学校只是成立了校足球队,便认为是开展了校园足球,学校既没有相关措施,学生参与训练比赛也完全由个人爱好决定,训练水平、梯队建设和比赛成绩可想而知。其问题主要有,校园足球在发展初期追求效率,忽视了质量;管理制度实施的评价褒贬不一;因权益、责任、利益暴露出一系列逐利局面。

2.1.2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布局缺少理论支撑

重庆市校园足球开展10余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从最开始的以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学校布局为重点,到现在布局已纵深至远郊城镇乡村学校。整个布局按照相关文件指导意见,即省市区域内中小学校总数的6%至8%进行总量控制,城乡统筹区域,按小学、初中、高中6:3:1 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适当向九年制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倾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虽重庆市校园足球学校布局覆盖面非常广泛,但还发现在布局过程中,仅为了达成文件要求的数据比例,缺乏布局发展规划,暴露出布局欠缺强有力的理论来作为支撑。具体表现为,布局的特色学校与区域内学校之间的空间关系与联系;布局的特色学校与非布局学校之间是以某种模式持续发生关系和产生联系。其次,在实施布局中,是重点将教育因素“师资、场地器材”等软、硬件条件作为核定指标?还是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来作为支撑布局学校发展?是否考虑有更多的人、关系、物质及资金参与进来?布局学校如何有机地融入至整个社会?由此暴露出的问题都应理性地纳入思考范围。

2.1.3 后备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

开展校园足球,增加我国足球运动人口基数,培养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建立好梯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2009年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来,我国校园足球的人才培养效果初现,据研究统计,近3年从全国遴选出近千名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队员,其中有130多人入选国内足球职业俱乐部,50多人到欧洲知名的足球俱乐部深造,这其中包含10余名重庆籍足球队员。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了校园足球人才培养及选材方面的问题。以重庆市基层校区足球为例,运动员选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二是教师选择学生参加。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表现了学生的兴趣导向,教师选择学生参加足球校队以经验为主导。从调查访谈基层教师中得知,重庆市中小学普遍缺乏校园足球运动员选材机制,远郊区县主要还是以传统模式,仅有极少数市级重点足球特长中小学采用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进行测试,通过科学数据分析进行选材。

2.1.4 保守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影响效果。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为校园足球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政策制度的保驾护航下,重庆市校园足球发展态势日趋良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老师因害怕担风险、担责任、影响学校升学率,家长、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继续恪守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与规则,他们认为校园足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而提高竞技水平必定会耽误学业。当下,思想观念认知与实践不统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1.5 缺乏高水平师资裁判队伍

足球运动员成才需要较长周期,通常情况下要经过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训练阶段,学校的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的学历、职称、专业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及技能的掌握,这是开展校园足球的基本保障。通过对重庆市校园足球师资、裁判队伍的调查发现,其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足球专项)占35%左右,大部分为本科或专科学历,其中还有学校没有足球专项毕业的教师,只能由爱好足球的体育教师来教学训练。在调查中还有12名教练员曾是专业足球队退役队员,专业水平较高,但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传统足球学校中。获得教练员证书的情况,大部分是初级水平(E、D级),少部分具有中级(C级),具有高级(A、B级)教练员证书更是凤毛麟角,足球裁判员方面,具有国家级的有2人,一级较少,二级、三级的较多。由此可见,重庆市校园足球的高水平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还是较缺乏的,且现有的高水平师资,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及近郊经济较发达区县。

3 重庆市校园足球推进体系的构建

3.1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与评估制度

想要推动重庆市校园足球持续发展,还需要清楚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障碍,逐步有效减少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创新校园足球管理机制。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必须明确校园足球现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当前的校园足球管理机制还是举国体制、应试教育或者体教融合等模式,在推进实践中需界定清晰,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现阶段重庆市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机制。通过分析校园足球的历史背景,认为可构建以“政策与制度保驾护航+文化与教育引导+社会力量与市场经济助推”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围绕这个思路再建构对应的制度及具体操作路径。与此同时,管理机制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监督,完善评估体系,成立管理机制、政策执行及学生群体相结合的监控主体,建立校园足球学校档案和学生档案,并适时跟踪发布监控报告,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对对校园足球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3.2 优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布局

通过前期调研,反映出重庆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布局缺乏理论依据支撑。但同时也肯定了前期成效,继续持续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地、改革试验区县镇建设,只是在接下来的校园足球布局工作中,建议融入以下观点:(1)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配置到真正需要的学校中,如体育传统学校、新建的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2)借助校园足球,完成新建学校或者合并学校的价值认知,扩大影响力,如村村合并、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镇化建设的新建或合并学校;(3)在城区扩建和旧城改造区的学校中配置;(4)借助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城市圈层化发展、集群化发展、多中心活动区发展。通过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合理布局,让校园足球真正落地,使其能有效地对接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3 理性推行校园足球考试制度改革,合理借助“升学杠杆”

2009年6月校园足球全面开启,至今已10多年,却依旧游离在考试制度之外,在这种恪守传统教育体制相关规则下,不论国家政策力度有多强,消极因素仍然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校园足球发展的各环节中,影响校园足球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建议理性思考在校园足球深入推进阶段,合理科学的纳入考试制度,逐步提高足球考试分值。同时,应借助“升学杠杆”工具,来激发学校、学生及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解决学生的升学通道,针对参加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而成长起来的足球后备人才,实现畅通的足球特长生“小中大学一条龙”升学路径。在学校系统里的完善校园足球升学模式,同时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应建立健全合作对接机制,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提升竞赛水平和足球文化感染力;引导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师资力量,改善训练场地及设施设备等。通过理性纳入考试制度,借助“升学杠杆”,在不断地完善校园足球训练与竞赛体系的基础上丰富体育文化公共福利。

3.4 健全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完善健全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工作基础。首先,应改变基层中小学的校园足球教练员的选材理念,不能仅仅以经验为主,应科学选材。利用现代化科学仪器,统计测试数据,分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后续的发展潜力,给有潜力的运动员制定长期发展的规划,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其次,还应多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学习班,通过学习来更新教练员选拔人才的意识,并掌握科学选材的方式与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最后,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教育不容忽视,不能“重训练、轻教育”,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认知能力需要良好的文化素养来支撑,重视文化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打通后备人才上升空间。

3.5 培育文化氛围,提升社会认可度

当下实属校园足球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各界高度聚焦校园足球,我们应努力提升校园足球的社会认可度,具体路径为:(1)打造校园足球文化,举办校园足球相关活动,如足球文化艺术节、校园足球比赛、亲子足球活动等,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同时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作用,实现寓教于乐,拓展健全课程知识学习途径,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解决了足球业余训练和竞赛训练产生的矛盾,拓展了足球业余训练和足球特长生的学习途径;(2)要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的社会推广和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积极的社会舆论,使家长和孩子正确认识到参与足球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好处,从而实现从国家到家庭到个人都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校园足球发展,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校园足球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学校与资质和实力兼具的足球培训机构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多措并举,培育足球文化氛围,提升社会认可度,引导社会资本的加入,这是当前校园足球发展较理想的方式。

[1]李水强.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开展瓶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154-200.

[2]高希,张爱钰.重庆市主城区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8,43(8):115-116.

[3]王崇喜,陈治.校园足球运动县域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工程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4):105-110.

[4]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2015-07-27.

[5]张渊,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推进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5):108-111.

[6]李伟峰,赵湘西.高质量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治理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8):749-752.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ampus Football Promotion System in Chongqing

ZHANG Aiyu, et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uling, Chongqing, 408001)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科委2016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GX-055。

张爱钰(198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足球运动重庆市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