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12-10 18:47孙逸飞郝继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9期
关键词:食用菌标准化资源

孙逸飞 郝继伟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自20 世纪90 年代末以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作为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很多地方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一步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食用菌产量的75%,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果品、蔬菜之后的第四大农业产业[1]。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食用菌生产大国,这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色息息相关,但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存在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

1.1 发展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有利于各种食用菌生长发育,因此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多种野生食用菌和驯化栽培食用菌,除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等常见品种外,一系列的珍稀品种也相继驯化栽培成功,如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蛹虫草、茶树菇、灰树花等均已实现广泛的人工栽培[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菌种资源最丰富、食用菌栽培种类最多的国家,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作物秸秆、木屑以及畜禽粪便等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据统计我国生产农作物秸秆超过8×109t,可利用秸秆量近7×109t[3],而利用这些大量的农牧业副产品发展食用菌产业,可快速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1.2 发展潜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产原料和菌种资源等,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4]。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食用菌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在还未完全达到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时,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我国每年从事食用菌生产的人员较多,带动众多农村人口脱贫增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最重要的生产国和主要的消费国[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食用菌药食两用价值的认识,食用菌的健康饮食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食用菌消费量显著增加。我国食用菌消费量以每年7%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6]。

1.3 农业发展体系地位

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可将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等多种行业的共同发展,是一种循环、高效、生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我国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的重要一环。食用菌产业不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而且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我国很多地方已将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食用菌产业已发展为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2]。

2 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经营规模

食用菌生产的趋势是从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向标准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7],切实推进标准化生产,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获得了一定进步,但由于各地投入不均衡等,仍存在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并存的发展不平衡现象。现有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虽较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方式有所进步,但依然存在投资少、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等问题。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明显高于较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还会极大影响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此外在这种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产业中,广大菇农只是生产的主体,缺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6]。

2.2 育种工作进展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中的早期阶段,存在重视生产、轻视育种的现象,食用菌菌种以品种引进和野生驯化方式为主,导致我国育种工作启动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启了杂交育种工作[8]。经过菌种危机后,选育出了一批已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但由于种质资源少、研究基础差等原因,离高产、优质、高抗以及适合规模化生产等优良性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9]。

2.3 与地方资源有机整合情况

食用菌产业区域性特色明显,发展过程中既要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密切关联,又离不开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的相关资源。脱离地方资源而进行盲目扩大生产,一旦超过了当地资源的承载负荷,将会大大增加地方企业间的内部竞争。近年来,随着全国规模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不断涌现,食用菌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在内部竞争与外部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一些投资少、生产技术含量相对低的小型企业被淘汰成为必然。

2.4 配套产业发展

我国食用菌企业多以生产鲜菇为主,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如食用菌深加工、食用菌生产相关技术研发、配套设备生产等尚不完善。以食用菌加工为例,仍以传统的盐渍、烘干、罐头等粗加工为主要方式,加工链条较短,附加值偏低,经济效益较差[10]。近几年食用菌加工业有所发展,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规模普遍较小,难以承担所在地食用菌的加工和销售,辐射效应较弱[10];二是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低,缺乏类似食用菌药物、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三是生产加工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较难保证[11]。

3 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促进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发展

食用菌生产体系中大量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模式的存在,从生产资源的集约利用、生产技术标准化的制定与推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制约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需要对有发展潜力的、与其他产业互补性强的企业给予一定扶持,积极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制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标准;同时,引导部分小型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改进食用菌生产技术、新型设备,提高生产水平,实现标准化生产。

3.2 加大科研力度,推动食用菌育种事业的发展

优质品种的缺乏影响了我国食用产业的发展,如双孢菇、杏鲍菇等在我国研究较晚,其产业化发展较快。由于部分生产品种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出口面临国外的贸易壁垒,从而影响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因此,需要加大对育种工作的科研投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本着协作、交流、共享的原则,避免盲目投入,以快速推动我国食用菌育种事业的发展。

3.3 调整食用菌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鉴于食用菌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特殊关系,构建三者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将会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生产动力。不同区域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各有特色,应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发展要求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调整木腐菌与草腐菌的种植比例,进一步选择适应性强有特色的菌种,并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区域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3.4 提高加工技术层次,发展精深加工业

食用菌加工业相对滞后,一方面会影响食用菌产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会降低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针对这种现象,一是应加大食用菌加工方面的资金与科研投入,研发新型设备、开发多元化新产品,实现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二是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制定相关产品的生产标准及完善品质控制系统,为产品的出口创汇打下基础。

3.5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进食用菌市场的繁荣与活跃

食用菌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应紧跟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的市场预警系统,把生产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设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与现代化的物流系统有机结合,提升市场销售竞争力和销售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特色与存在问题,探讨了适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对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食用菌标准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标准化简述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