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CDIO 融合理念的土地资源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3-12-10 18:47刘慧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9期
关键词:土地思政资源

刘慧芳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探索以提升本科人才质量为核心的本科专业内涵式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形成统筹融合和良性互动,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契机,推动了专业学科建设,逐渐提升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此推动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该课程知识点零散,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实践环节比重,加强土地资源学课程综合性建设,实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OBE 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原则,推动多元化教学考核体系[1]。CDIO 工程教育理念让学生接受“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培养模式,提倡学生增强可操作性能力的培养[2-3]。课程组融合OBE-CDIO 教学理念和思政元素,形成从课堂设计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课程改革模式,以优化土地资源学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系统综合性建设、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土地资源课程教学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以土地构成要素、调查评价、规划整理及管理为主要内容,开设于大二年级,是前期土壤学、地质学、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后续专业课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土地资源学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行政管理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

1.1 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以教师输出为主,“填鸭式”教学现象部分存在[4],同时由于大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其参与课堂讨论的能力欠缺,互动效果不佳。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为主要考核形式,且卷面考试成绩占比80%,学生应付式突击考试,并未将课本知识与专业实践、社会需求相结合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当前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等工作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学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规范在课堂中只是部分补充,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实践教学过程存在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仍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用,因此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2 实践课时

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储备、课程经费、实验场地、实地管控等问题,土地资源学教学较少开设实践训练,重理论、轻实践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课堂理论教学枯燥无味,实践环节缺失,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实践创新能力[6]。因此,围绕土地资源学理论教学内容,设定实践教学目标,依据自然要素地理分异规律、土地调查单元划分、土地评价、项目规划等内容开展实践安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是课程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内容。

1.3 课程信息平台建设

土地资源学课程改革涉及基础理论、实践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关联课程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基础理论包括土地资源的要素构成、自然分异规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规划管理、思政融合等综合性内容;实践实验包括自然调查、土地评价、项目规划等内容;教学方法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讨论、视频教学、专题汇报、案例教学、专业竞赛等形式;教学考核以卷面考试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参与科研实践项目情况,完成综合考核;可关联的课程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他土地资源类课程,引导学生探索学科内在联系。亟须建立课程信息平台,在课程全面改革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整合土地资源类课程内容,融入生态文明理论,改进课程评价方法,强化本课程承上启下的作用、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工程项目思维,以满足课程改革需求,加强师生课后的互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4 思政元素挖掘

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土地资源学课程内容涵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节约集约利用、绿色经济等理论,在生态文明思政教学中具有天然的教学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思政教学以团学工作为主,采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衔接度较低。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多是侧重专业理论知识,很少将土地资源学课程与生态文明相结合,无法有效发挥土地资源学课程的思想性、政策性,降低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热爱土地、珍惜土地”职业品德的土地专业人才的教育意义和示范效应。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政元素全面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提升课程德育教育水平,提升土地资源学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2 土地资源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人才培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因此,本课程改革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实践培养、考核评价、思政元素4 个方面展开。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专业素养和专业理论,打造土地资源学教学新模式,专业素养是指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职业态度,专业理论主要涉及“测、绘、规、估、表、籍”和计算机等课程;实践培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创业大赛,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土地利用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考核评价采用卷面考试、实验成绩和小组报告按60%、20%和20%的比例构成,多维度检验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思政元素中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传播土地保护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 土地资源课程改革实施路径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庞杂的基础知识群落,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还需注重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融入OBE-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系统思维、耦合多学科知识为建设理念,实施土地资源学课程建设。

3.1 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土地资源学课程按照国家一流本科建设要求,引进VR技术、ArcGIS、阵列软件、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技术进入课堂,强化课堂可视化、模拟化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CDIO理念下的项目式教学,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全过程展示,建立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协作引导的土地评价—土地整理—土地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也可引入水利设计、景观设计、农业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土地资源学课程建设需要行业专家和企业的支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土地资源行业的需求,明确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过程中采用来源于企业实际的土地项目案例,从实际案例的申报、设计、实施及审批等全过程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全过程思维、拓宽课堂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素养。

3.2 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贯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土地资源学关联课程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挖掘优质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效果。

对土地资源学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可比对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学、土壤学、水文学等课程知识点,以及专项自然资源利用的行业规范,鼓励学生通过共享资源库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课堂上展示,教师进行评价;提高课堂实践环节的比重,以实际项目为案例,加强学生对项目流程的认知,并对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在寻找问题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土地资源类项目,加强其对土地资源类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鉴于土地资源学关联课程的共同之处,建立共享案例库,拓宽学生学习的认识范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专题学习中,可引导学生从“谁来养活中国”案例中,激励学生积极探索我国农地保护制度的改革进程,增强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自信力,塑造个人的职业素养,同时穿插《红线》系列视频,在信息平台中将教学案例和思政案例有机结合,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共享资源和思政案例为辅的多维度课堂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资源,搭建共享信息平台[7-8]。

3.3 以土地资源类竞赛为抓手,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是否够扎实、课程体系是否有效发挥作用、人才质量是否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国家一流专业背景下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土地资源学融合OBE-CDIO理念,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土地利用保护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参与学科竞赛有利于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建立个人专业认知体系,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业类高校要实现土地资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借助土地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估价等大赛为抓手,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软件学习、实地调研等条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中,将学科竞赛体系融入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及教学方法中,建立工程运行全过程思维,丰富课程体系,加强课堂教学内外衔接,促进课程改革。

3.4 建立多元化课程考评体系,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土地资源学课程传统评价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课堂作业或课程论文,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评价偏向于过程评价和能力考核[9-11],因此土地资源学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以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为评价目标的考核体系,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12-14]。如:可将我国土地利用的历史过程相关图片资料、视频案例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要求学生随机分组讨论,并完成课前总结,课中讨论发言;设计土地评价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单独完成评价因子选取、权重计算、评价结果汇总、结果应用等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完成学习过程有效评价。

4 结语

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针对土地资源学课程特点,在解析课程内容基础上,融入OBECDIO 工程教育理念,增添思政元素,建立从课堂设计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改革模式。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引入可视化、信息化及模拟化手段,寻求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业的支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建立土地资源类课程信息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整合相关知识点,挖掘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互动效果;以土地资源类竞赛为抓手,强化学生工程项目思维;建立多元化课程考评体系,引导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土地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这土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