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2023-12-11 07:02费维佳李子强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盈利犊牛母牛

费维佳,李子强

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吉林市 132206

2021 年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吉政办发[2021]39 号),全面实施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规划培育一批肉牛养殖大县、肉牛养殖大镇、专业村和养殖大户,打造优质安全高效肉牛生产加工基地。为加快实现吉林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建设,推进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全省各市(州)相继出台肉牛养殖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东北乡村肉牛饲养方式、盈利模式以及产业链现状,全面阐述肉牛养殖模式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肉牛养殖趋势和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广大养殖户或企业把握时机发展,正确对待肉牛养殖,要树立规范的养殖、经营理念,摆脱传统的养殖模式,以大企业观从事肉牛养殖,开创肉牛养殖新模式,提升养殖效率。

1 当前东北乡村肉牛饲养方式

东北地区地势复杂,兼容平原、山地、丘陵等地形,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部为大兴安岭、中部为东北平原。此地理形势下,除大型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外,乡村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以改良西门塔尔牛为主。一般每户饲养3 ~5头,多的十几头或几十头;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以短期育肥、贩卖为主;大型规模化饲养场较少,兼顾繁殖和育肥,育肥牛出栏量相比于存栏量较少。山地丘陵地区以放牧为主、平原农耕地区以舍饲为主。

1.1 舍饲

饲养繁殖母牛、培育犊牛和架子牛。散养户主要饲养繁殖母牛,以秸秆、稻草为主要饲料,适当补充玉米、大豆等精饲料;中小型养殖场以短期育肥为主要目标,常规饲草外会饲喂少许成品饲料,以保证持续快速育肥;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会使用青贮饲料、酒糟、饲草、玉米面以及预混饲料等自制饲料,但孕牛、犊牛饲料以使用成品饲料为主。

1.2 放牧

靠山地区如吉林东部地区,夏季、秋季以山地放牧为主。多样的茂盛的牧草,是牛复膘增膘的最好饲料来源,可节省较多的精饲料。各种生理状态的牛,均能从牧草中得到充分的营养,但由于生长后期,增重速度减缓,不适宜放牧,年龄超过2.5岁的牛多被出售,后备母牛或繁殖母牛除外。

1.3 半放牧半舍饲

白天放牧,晚上舍饲补料。常见临近山区,人员有限的散养户,饲养1 ~3 头牛,以饲养母牛繁殖并出售犊牛为主。

2 肉牛饲养盈利模式和状况分析

吉林省肉牛养殖呈现农户散养为主,中小规模育肥为辅的格局,肉牛养殖盈利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出售犊牛

农户散养是最常见、最多、最快捷的盈利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自家不宜出售的秸秆、稻草等农副产品饲养少量繁殖母牛,通过牛腹变“废”为宝,出售犊牛,增加收入。该方式是乡村最常见的盈利方式,存在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盈利不固定。

2.2 出售育成牛

依靠自然资源饲养能繁母牛,采用放牧饲养或部分舍饲的方式生产并育成犊牛,出售育成牛盈利,可通过增加母牛饲养量增加盈利。该模式常见于实力较强的农户和小型养殖场,但是过度依赖自然资源,抗风险能力差,增加了养殖成本,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收益也相对较大。

2.3 架子牛育肥出售

中小型规模化场或实力较强的贩牛经纪人常采用此盈利模式。收购体重较小或体况瘦弱的架子牛,通过短期高强度育肥,达到相应体重和屠宰标准后出栏。该模式盈利主要来自收购、出售的差价以及控制育肥成本,需要专业的饲养技术和饲料支撑、追求更高的肉料比;成本相对较大、风险较高,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2.4 大型集约化养殖,多渠道盈利

大型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大量舍饲养殖繁殖母牛生产犊牛,并进行育肥牛生产,可以通过出售能繁母牛、犊牛、育肥牛以及多种副产品盈利,并且可持续盈利。但是投资巨大,需要较强实力的大集团统一规划、经营,需要专业人员开展生产、防疫、管理、经营等工作,难以在区域内成规模推广。

3 肉牛养殖产业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地完善,并且出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象,个别产业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融合。作为比较古老的行业,养殖产业链条融合发展较慢,尤其农村产业发展,受限养殖模式、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等因素,很难摆脱肉牛养殖单一链条,即养殖(育肥)、出售、屠宰。目前,区域内养殖基础日益完善,养殖积极性逐步提升,渐渐形成一个或多个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或大型农贸市场为龙头,养殖户为龙尾,实行贸农一体、产销一条龙,形成“市场牵引龙头,龙头带领基地,基地孵育合作社,合作社连接农户”的经营格局。既稳定了市场,又保护了养殖户,保证了企业和养殖户的稳固利益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该链条模式将养殖户与终端市场有机对接,保证了养殖利益,活跃了市场,实现了分别投资、自主经营相结合,把集体的优势和个人的主动性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本质是产销环节的多样化结合,没有深层次地发掘养殖环节的产业发展模式。

4 当前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问题

4.1 饲养模式单一,产业发展受限

依靠农家资源和自然资源实施低成本饲养的模式,决定了农村散养为主、中转场育肥为辅的养殖格局,导致产业经营模式的单一,同时固化了农村散养户通过母牛繁殖获取利益的饲养行为,完全不计人工成本和喂养成本。同时催生了肉牛交易市场的繁荣,培养了一大批以贩牛为职业的经纪人,催生了一批小规模的短期育肥牛场,但无法向高效、集约的方向发展。由于产能的不足和低效,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

4.2 盈利模式有限,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

相对单一的经营、饲养模式,决定了只能通过压缩成本、抬高价格等方式通过售卖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盈利。个别养殖户通过养殖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直接与终端对接或通过企业的深加工产品盈利,但是最终获利较少,仅仅比出售成牛多一点点。

4.3 养殖产业链亟待完善和深化发展

目前龙头企业引领,养殖合作社牵头、养殖户积极参与的单一产业链条,缺少更为丰富的产业内容和盈利环节。该链条内出栏牛仍为养殖户的主要利润点,无论是产品深加工、分割肉品、多样化附加产品、生态观光、市场开拓等,企业依然是主导者、获利者。未来如何深挖产业潜能,继续完善产业链,保证企业盈利并将部分盈利分配给养殖户,将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5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发现,如何真正实现肉牛养殖红利并惠及产业从业者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破局突围成为了乡村肉牛养殖产业重中之重。《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破开肉牛养殖的根本限制,规划构建以专业养殖大户为基础,构建肉牛发展新模式。

5.1 明确发展方向,走精准扶持之路

专业养牛大户兼备实力和技术,既能整合技术、资金和人员,又有能力养育高品质肉牛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应该更加紧密的与下游企业合作,延伸产业链。应详细地、明确地掌握政策内界定肉牛存栏数、场区面积、圈舍面积、运动场面积、无害化处理设施、青贮窖(饲料仓储)等一些关键性指标,建设符合要求的、防疫合格的养殖场。争取种源、兽医技术、融资、数字化等政策支持,切实建成优质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要联合起来建立肉牛养殖产业协会,研究产业政策、规范行业操作、鼓励公平竞争、维护行业信誉、宣传行业技术、完善产业配置,共同做好行业产业布局。

5.2 创建品牌,树立大企业观,尝试多样化经营

如火如荼地进行乡村振兴战略“一村一品”“道地品牌”“特色产业小镇”等项目在不断地深入和演化,专业养牛大户要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无公害”认证、有机认证等,不断提升自身知名度,同时严把质量关,出栏高质量育肉牛。不能一味低头养牛,要积极向市场学习,充分认识自我,彻底抛弃往日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树立大企业观,坚定地向现代化农场(企业)迈进。积极寻找合作,开拓新的盈利点,例如与民宿、乡镇旅游、农耕文明、游牧文化、学生研学等形式多样联合,尝试与第三产业结合,延伸链条,推出相应的文化产品,多向发展、多渠道盈利。

5.3 深耕养殖,树立产业核心观,尝试全产业合作

肉牛养殖场是一切相关产业的核心,潜能无限,然而事实是养殖场的利润最低,地位最低。要树立核心产业观,积极跟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创建品牌,积极推进良种繁育、规模化育肥出栏高品质肉牛;积极倡导秸秆应用、加速粪污资源化利用,既为环境保护事业做贡献,又提供有机肥和优质生物资源产品;积极学习、研发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组建兽医技术服务队伍,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和项目研究;积极倡导产业融合,不断提升肉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融入一、二、三产业链,构筑综合发展模式,尝试全产业合作,维护食品安全,为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吉林畜牧产业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和表率。

猜你喜欢
盈利犊牛母牛
母牛的分娩与接产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一列犊牛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诊治
犊牛腹泻的发生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