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马顽固性荨麻疹的综合治疗

2023-12-11 07:02李秀山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马属注射针疹块

李秀山

长春市九台区波泥河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525

荨麻疹是马属动物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即为老百姓俗称的“风疹块”“遍身黄”,指马属动物在遭受内外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其皮肤突然出现大量圆形或扁平的疹块、剧烈瘙痒且快速消散,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而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发病时间较长,一般在一个月以上,迁延难愈,反复性强,即使痊愈也容易复发,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收治一例马顽固性荨麻疹病例,该患畜发病已一个月有余,且年内多次发作,给马主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烦恼。后经采用加减消风散联合泻血、自血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因

中兽医学认为马属动物荨麻疹属于“瘾疹”或“风疹块”等范畴,其病因是患马先天禀赋不足,抵抗力较弱,易感受风邪,或风邪与寒、热、湿等其他六淫之邪夹杂外袭,外邪郁闭于腠理,使其营卫失,或因饲养管理不到位使马匹胃肠郁热,复感风邪而发病。抑或在先天禀赋不耐的基础上,因服某药物或腐败的饲草饲料,致热盛生风,血热外壅,瘀滞于皮肤而发瘾疹,均为禀赋不耐所致。临床上急性荨麻疹疹块骤然而生,迅速消退,具有“风候”的特点,风邪郁于肌腠,风热相搏而致。而风寒外袭,使得畜体腠理闭塞,络脉结聚而发疹块,色泽淡白,且遇冷加重。另有湿热内蕴者,因饲养管理不当,饲喂失宜,或素体湿热,又采食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则湿热内蕴而发病。一些体内寄生虫可损伤脾胃,运化失司,体内的湿热时间长了就会化热动风,这样在内没有及时的疏泄,在外又得不到透达,瘀滞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其病机关键内因为正气不足,外因为虚邪贼风侵犯,郁于皮肤腠理所致。

2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22 年6 月2 日,徐某牵来一匹8 岁骟马前来就诊。据畜主介绍,这匹马浑身长疙瘩已经快2个月了,有时轻有时重,在当地兽医所看过几次,用了一些药,可一直没有根治。在此之前也曾多次发病,但几天就好了,也不怎么用药,可是这次比较重,到现在也没有好。现症检查:体温38.2 ℃,脉搏37 次/min,呼吸26 次 /min,眼睑肿胀,患马鼻翼,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被毛逆立,毛焦肷吊,营养不良。在颈侧、胸部、腰背、臀股部及口、鼻腔等多处布满了小如黄豆、大如核桃,或为圆形,或为扁平形疹块,颜色淡红,与周边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线,按压时较软。有的疹块相互融合成较大的疹块或成片状,用手触摸时疼痛敏感。个别部位疹块形成水疱,破溃后流出黄水,结痂。患马全身瘙痒,不停地啃咬,蹭树擦桩,系马桩下散落大量马毛,身上有多处擦伤。在眼结膜或口、鼻黏膜也出现疹块且伴有炎症。患马精神倦怠,食欲减退,呼吸喘促,口色鲜红,流涎。根据以上患马的临床症状及畜主所述,确诊为慢性顽固性荨麻疹。

3 治疗

3.1 内服中药

选用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味。

方剂的组成及用法:防风40 g、当归35 g、生地35 g、苦参35 g、石膏35 g,荆芥40 g、胡麻35 g、苍术35 g、牛蒡子40 g,蝉蜕40 g、知母25g、甘草20 g、木通15 g,每日1 剂,水煎2 次,取汁合并,浓缩至2 000 mL,分早、晚各一次灌服,20 d 为一个疗程。

随症加减:风热偏盛而见口鼻及四肢末梢发热,口渴喜饮者,需加强疏风清热解毒之力,减去方中的苍术,加大石膏的量,可再加入黄芩、连翘等;血分热象明显,表现皮疹红赤,舌体或红或紫的患马,要及时清热凉血,加大方中生地用量,还可加紫草、玄参、水牛角等药物;湿热偏盛,打开口腔可见舌苔黄腻者,减去方中木通、牛蒡子,再加上薏苡仁、车前子等,使方子整体的清热利湿之力得到强化;患马蹭树擦桩,瘙痒严重者可加大蝉蜕、苦参的用量,再加上白芍、川芎、白鲜皮以止痒;食欲差者加焦三仙以促进食欲;患马粪便干燥,排出困难、尿浓量少者加大黄、芒硝以畅通二便。

3.2 泻血

鹘脉穴泻血。

穴位的确定及具体操作:该穴位于马的颈静脉沟上,可先将颈静脉沟分成三等份,穴位在上、中1/3交界处,左右各一。施针时将马的头部拴至高处,马颈下部用一细绳拴住,并打上活结,以使颈静脉充盈便于定位及出血。用大宽针对准穴位快速刺入1 cm,刺破皮肤和血管,让血液自针头或针孔流出,达到泻血量后松开绳扣,即可止住出血。泻血量根据马匹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为300 ~500 mL。

3.3 自血穴位注射

注射穴位选取脾俞、伏兔、肝俞、风门、肺俞、后三里六穴,六穴两侧各一,共12 个穴位。

穴位的确定及具体操作:肺俞穴在从后数第九个肋间的髂肋肌沟中。可用注射针头直刺3 cm;肝俞穴在从后数第五肋间的髂肋肌沟中。可用注射针头直刺3 cm;脾俞穴在从后数第三肋间的髂肋肌沟中。可用注射针头直刺3 cm;风门穴在患马耳后约3 cm、距离鬣下缘大约6 cm。可将注射针头向内下刺入3 cm;伏兔穴位耳后6 cm 处,寰椎翼后缘的凹陷处。注射针头向内下方刺入3 cm;后三里穴位于掠草穴后下方大约10 cm 处的肌沟中。可用注射针头直刺3 cm。

注射方法:将患马六柱栏内妥善保定好,用20 mL注射器刺入鹘脉穴或其它较大的静脉血管内,抽取静脉血12 mL,备用。所选的12 个穴位交替使用,隔天选一侧的6 个穴位。先将穴位用甲紫液做好记号,然后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固定穴位处皮肤,以防影响针刺的准确性,右手持针快速刺入,按每穴要求的深度并施以手法致出现针感反应,抽吸针管无回血后,注入抽取的血液,每穴2 mL,退针后用消毒棉球按此针眼片刻。隔日1 次,20 d 为一个疗程。

3.4 治疗结果

经采用上述治疗措施,患马3 d 后病情好转,尤其是腰背部疹块面积缩小明显,瘙痒减轻。10 d后瘙痒大为减轻。一个疗程痊愈,3 个月后回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而马的慢性荨麻疹病期较长,时轻时重,即使痊愈后也容易复发,迁延反复,难以根治。消风散在中医临床较为常用,多用于治疗荨麻疹。从祖国传统兽医学角度来说,无论风疹、瘾疹、湿疹,是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耐,素体虚弱,卫外不固,感受风邪,或风邪与寒、热、湿邪夹杂外袭,邪郁腠理、血脉,病邪在内不能疏泄,在外不能透达肌表而出,瘀滞于肌肤腠理间而致营卫失和而发病,所以可见患马蹭树擦桩,瘙痒难耐、疹出色红等。

痒是风邪为患,所以想要止痒必先疏风,方中荆芥气味轻扬,芳香发散,虽温但温而不燥。具有祛风解表、且针对本病有很好的透疹止痒、止血之功,偏入血分,尤其善祛血中之风;防风气味俱升,善走上焦,性温而润,又能走气分,既祛外风又祛内风,其祛风解表、胜湿止痛之力尤强。二药一个偏入血分,一个偏入气分,相须为用,有很强的疏风止痒之效,是治疗马属动物慢性荨麻疹不可缺少的药物配伍。牛蒡子辛苦寒,入肺胃经,具有很好的宣肺透疹、发散风热、利咽散结之功;蝉蜕甘寒轻浮,入肺肝经,能宣肺气发散风热、透疹止痒、使疹毒消散并可散肝经之热,祛风止痉、退翳明目之功。上述四药合用辛散透达,疏风散邪止痒,针对马属动物慢性荨麻疹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且四药中的蝉蜕还具有抗过敏之功,共为方中君药。苍术辛香苦温燥烈,既散风寒、祛风湿以解表,又能入中焦脾胃以健脾和胃,解湿郁以调畅气机。与方中的荆芥相配,一肺一脾,一散一燥,宣利肺气以助燥湿运脾之力,散表里水湿以消除疹块;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有很好的清热润燥的作用,专为湿邪而设。苍术与防风相配,防风擅长疏风解表,胜湿止痛,而苍术燥湿健脾,外行上下,祛风除湿。前者以祛风止痛为主,后者以燥湿化湿为要,两者合用,燥湿祛风,通络止痛之力大增。苍术与苦参配伍既能燥湿止痒,又增荆芥、防风的散风除热之功;木通苦寒,入心小肠膀胱经,具有很好的渗利湿热,清心除烦之功;石膏质重气浮入肺,辛甘性寒,既能清肺热而平喘,又可清气分实热以解肌,入胃还能清泄胃火。知母苦寒而不燥,质润,沉中有降,降中有升,上可肃降肺气,中可清胃除烦,下可泻相火,滋肾燥。石膏和知母相配,清中有润,润中有散,都入肺胃二经,可大大增强清热止渴除烦之力,专为热邪而用,上述五药共为方中臣药。泻血疗法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兽医学重要的外治法,具体是使用针具或其他器具刺破畜体脉络上的某些穴位,使其流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通达脏腑经络气血,平衡阴阳,驱邪逐瘀的目的,以恢复畜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具有泻热、泄毒、活血、消肿、止痛和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其手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应用此法在给马属动物泻血增膘、促进生长发育和防治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治疗中,将此疗法应用于马属动物的慢性顽固性荨麻疹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顽固性荨麻疹患马发病时间长,久病易成瘀滞,通过泻血疗法以达到祛瘀通络的目的,对荨麻疹出现的局部炎症、瘀血、水肿,通过泻血可减轻或消除致炎因子和炎症代谢及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降低马属动物慢性荨麻疹所出现的局部红肿热痛的炎性反应,通过泻血疗法也可使局部组织渗透压降低,缓解渗出和水肿,促进马体新陈代谢,最终使得该马顽固性荨麻疹得到很好的治疗。

综上所述,采用消风散加减联合泻血、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马属动物顽固性荨麻疹,并不是治疗方法的叠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更好地发挥了中药和泻血、自血穴位注射各自的优势,疗效确切,为以后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马属注射针疹块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防治
浅谈隆阳区牛、羊及马属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猪丹毒病的诊治
马属动物痉挛疝的病因分析
一次性使用注射针的设计与应用1)
30G 一次性注射针头在重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不同规格注射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