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肠风下血病

2023-12-11 07:02田英武程晓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血色脓血风热

田英武,程晓辉

1.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四平 136002;2.吉林省牧业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目前,牛便血临床多见,但大多临床兽医疲于因机证治分析,缺乏必要的辨证分型,临证时或一概而论,或一招吃天下,疗效不佳。鉴于此,笔者以牛肠风下血病案及其类证辨要述于此,旨在供兽医同行有所参鉴并于临证时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理法方药的综合思维方式与基本技能,充分领悟中医辨证施治精髓,从而在兽医临床诊疗活动中,游刃有余,心有定数,不致动手便错,招致贻患。

1 发病情况

时值2023 年正月初十,王某自养母牛,一岁余,就诊3 d 前稀便带血,找兽医诊为菌痢继发球虫感染,采用头孢噻呋钠、磺胺间甲氧嘧啶、止血敏、葡萄糖酸钙等治疗,无效反复,排血量逐日增加,遂求治。

2 临床表现

患牛采食量减少,毛焦体瘦,喜欢独处,卧立不宁,鼻镜干燥,结膜苍白,排血便,或水样,或喷射状,或粪便带血,血色鲜泽,势急量大,并多于血后排出稀软粪便,排便频次增加,或屡作排便姿势呈里急后重状,粪血淋漓,臀尾血污不洁,体温39.7 ℃,尿短少,舌红苔黄,脉细数,腹壁及直肠检查,排出外伤致病,手感肛门灼热,据此诊为肠风下血。

3 治法方药

治以清肠止血,疏风行气。方选槐花散加味,组方:槐花、侧百叶各45 g,荆芥穗、炒枳壳、地榆炭、当归、生地、黄芩、黄连各25 g,棕榈炭、血余炭各30 g,木香15 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 剂,连用2 剂;二诊,稀便止,排血量明显减少,或有少量晦暗凝血物附着于粪便排出,上方去棕榈炭、血余炭、黄连,入三七、蒲黄各25 g,每日1 剂,连用2 剂;三诊,体温得复,偶见少量血便,血色清淡,便整,纳差,行动迟缓,脉细无力,上方去蒲黄,加党参、砂仁、陈皮、麦芽各25 g,甘草15 g,每日1 剂,连用2 剂,血便止,食欲增,排粪如常,行动自如,痊愈。

4 病机分析

风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血渗肠道,致肠风下血。血色清而鲜泽,故为新血,当属近血。另有湿邪热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血渗肠道之脏毒者,血色浊而晦暗,故为旧血,当属远血[1],此与金匮之黄土汤证所称远血有别,亦有发生于痢疾门中之脏毒者。本病案先血后便,血色鲜红,来势暴急,甚则呈喷射状,即为典型肠风之近血。下血阴伤,故血虚内热,鼻镜失润。失血必贫血,则见目舌等可视黏膜苍白。失血血虚,心脉失养,同时凡出血皆烦热,凡瘀血亦多热[2],故血热扰心,卧立不宁。风热邪毒壅遏肠道,血络受损,血溢脉外,离经之血为瘀血,瘀热互结,故可见肛门不适感而见里急后重状,且手感肛门灼热。阴伤故尿赤短,阴血不足而脉细,热则舌红苔黄脉数。

5 方药释义

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泻热清肠,凉血止血,擅长治便血,既可用于血热肠风下血,也可燥湿用于湿热脏毒下血。《药品化义》云:“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能独在大肠也”。现代医学药理表明,槐花具有凝血、止血、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抗炎、抗溃疡、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3],故为君药。侧柏叶凉血止血兼收敛止血,广泛用于上下各部血热出血,助槐花凉血止血。荆芥穗入风木之脏即藏血之地,既有利于解除肠风脏毒之邪,又入血分而止血,故治风治血并主之。加味地榆炭、棕榈炭、血余炭,在清肠凉血止血基础上,增加收涩止血之力,以救标之急,共为臣药。枳壳长于宽肠下气,入味木香行气止痛和胃,二药联用,既有助于肠风下行,又可调气除后重之苦。入味生地、当归,针对阴血受损,血虚血瘀,行滋阴补血活血之功。二诊针对血色出现晦暗凝血,血滞不畅倾向,去棕榈炭、血余炭,以免过用收涩,纠枉过正而出现血瘀为患,加味三七、蒲黄,活血止血止痛,止血而不留瘀血。黄芩黄连,清热坚阴厚肠,且黄芩兼具止血功用。善后方入味党参、砂仁、陈皮、麦芽、甘草,针对血虚及气,气血两虚及中气不足,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宽肠醒胃。

6 类方比较

6.1 槐花散与赤小豆当归散同为治近血方,但主治证候有所侧重,槐花散针对风热偏盛之肠风,病机为风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血渗肠道。特点为血色鲜红清晰,呈水样或喷射而出。赤小豆当归散则针对湿热俱盛之脏毒,病机为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迫血下行,血溢脉外。特点为血色脓稠晦黯,多呈点滴而下。二者均离肛门较近,故称近血。肠风下血,治以清肠止血,疏风行气,脏毒下血,治以清热利湿,活血止血化瘀。槐花散作为基础方多配伍使用,对下血日久,以虚为主或中焦虚寒的患畜忌用。赤小豆当归散,要为肠痈正治[4],去脓血而不伤新血,故方治相同。

6.2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同为治痢要方,白头翁汤侧重热毒痢、疫毒痢,病机为大肠湿热下注,热毒深陷血分,腐败血肉,酿成脓血。可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赤多白少,肛门灼热,渴欲饮水,腹中疼痛。芍药汤侧重湿热痢,病机为湿热阻滞胃肠,搏结气血,气血瘀滞,腐败血肉,酿生脓血。可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赤白相兼,肛门灼热,辨证要点均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共同特点,区别于前者便脓血赤多白少,后者便脓血赤白相兼。热毒偏盛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利,湿热偏盛者,治宜清热燥湿,调气合血。白头翁汤作为基础方,原方四味调气和血力量不够,需加味使用。芍药汤为重点方、常用方,临床辨证得当即可直接使用而获效。

6.3 黄土汤与归脾汤同属于脾不统血代表方剂,黄土汤针对脾阳虚不能摄血,可见大便稀溏带血,或先便后血,血色黯淡清薄,腥而不臭,口淡不渴,脘腹隐痛。归脾汤针对脾气虚不能摄血,可见大便带血,量多色清,来势和缓,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食少体倦。气虚则四肢无力,阳虚则四肢不温,此可作为二者辨证要点掌握。治法方面,一个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一个益气健脾,补血养心,其温阳摄血与益气摄血,又可作为二者治法之别。黄土汤作为常用方,因其辛甘温热易伤阴助阳,故热性便血者忌用。归脾汤亦属常用方,其益气补血作用远优于典型补血方四物汤的直接补血作用。

6.4 桃花汤与真人养脏汤均可用于下利滑脱之久泻久痢,桃花汤属肾虚关门不固,又有脾虚不能通血,肠滑失禁兼大便脓血。可见下利滑脱,大便脓血,脓血晦暗不泽,腥冷不臭,口淡不渴,腹痛喜按。真人养脏汤属脾肾阳虚,而以脾阳虚为主,肠滑失禁较重。可见泻痢无度,滑脱失禁,甚者脱肛坠下,倦怠食少,腹中疼痛。治法中桃花汤温阳固脱,涩肠止利,收敛止血,特点是涩肠固脱以达止利止血。真人养脏汤涩肠止泻,温中补虚,特点是固涩为主,温补脾肾为辅,补益之中又以温补脾阳为要,以解中焦虚寒偏盛所致肠滑失固之患。桃花汤用于虚寒之久泄、久痢、便血,仅可在下利滑脱,纯虚无邪时应用。真人养脏汤固涩力宏,对泻痢虽久但积滞明显者忌用。

7 小结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改变带来对牛肉需求的日益增加,养牛生产规模空前,牛消化道疾病中重症顽症的便血症频发多发,死亡占比较大,严重危害养牛生产,多因治无良法,成为困扰基层临床兽医苦于突破的技术瓶颈。本文以牛肠风下血病案为例,并列举类似方证进行鉴别,通过因机证治分析辨要,从理法方药入手,体悟“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辨治精髓,以恪守见证求其所以,勿犯见病医病之忌。目前,对肠风下血相关研究多有报道,黄再盛等[5]从病机学研究认为牛伤风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继而暑热、料伤、风热等搏结肠道,迫血外溢,遂成肠风下血。张金合[6]采用槐花散治疗由细菌、病毒、球虫、饲料等多因素导致的蛋鸡肠毒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郭建平等[7]研究槐花散治疗肠风下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水平而发挥作用,证实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刘萍等[8]研究表明,槐花散可有效改善DSS 诱导的大鼠急性结肠炎症,降低局部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由此可见,肠风下血有其致病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发病机理的可探索性,其病因学与病机学说有待进一步认识、丰富与拓展,同时诸家对槐花散采用现代医学手段所做的药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进一步佐证了槐花散对治疗大肠、肛门这种肠风下血之近血疾患其疗效的确切性和可靠性,表明中医古方槐花散加味用于牛肠风下血,有其临证应用依据及理论依据,并具西医无法企及的临床疗效和独特优势,具有广阔的研发空间和临证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色脓血风热
船长的血色奇遇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色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风热感冒会出现5个症状
炎症指标联合血栓弹力图在脓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少女感“血色”气息来袭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