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探讨

2023-12-11 21:50钟秀媚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0期
关键词:眼结膜嗜血革兰氏

钟秀媚

(广州市从化区北片区畜牧兽医站 广州 510230)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该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病原入侵以及养殖管理不科学。目前该疾病在世界各地鸡场广泛流行。当前随着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以传染性鼻炎为代表的细菌性疾病流行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家禽养殖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做出有效的诊断,将很容易造成该疾病在养殖场中的快速传播和周期性流行,严重威胁到鸡养殖安全。为此要注重加强传染性鼻炎等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有效防范,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特征

1)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副鸡嗜血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致病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副鸡嗜血杆菌病。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度约为1~2 μm,直径约为0.2 μm。菌体呈细长的杆状,两端略呈钝形或圆形,有时稍呈虫蚀状。细菌常以单个或成对排列,也可形成短链状。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嗜好厌氧菌,不需要氧气进行生长。因此,其培养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副鸡嗜血杆菌能够在一般的培养基上生长,如肉汤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常添加适当的抗生素(例如抗真菌或抗生物素类)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在琼脂平板上,培养的菌落通常是小而透明的,呈圆形或椭圆形。病原菌对温度较为敏感,适宜的生长温度一般为37 ℃。

2)环境、理化抵抗力以及抗原特性。副鸡嗜血杆菌主要感染家禽,尤其是禽类中的鸡,但也有报道感染其他家禽如鸭和火鸡。该菌可经由呼吸道分泌物、眼结膜及鼻腔传播,通过接触病原菌污染的物体或直接接触患病鸡只等途径传播。另外,副鸡嗜血杆菌对一些温度、湿度和pH 等理化因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环境中,它对干燥和日光等紫外线辐射较为敏感。然而,在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副鸡嗜血杆菌可存活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分型是通过对该细菌不同毒株的抗原性进行反应判断得出的。目前,已经鉴定出多个副鸡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常见的血清型包括A、B和C 等。A 型是最常见的血清型,也是引起副鸡嗜血杆菌病最常见的类型。该型细菌在血清学试验中与A 抗体反应阳性,与其他型抗体反应阴性。B 型与A 型类似,也是常见的血清型之一。该型细菌在血清学试验中与B 抗体反应阳性,与其他型抗体反应阴性。C 型相比于A 和B 型,C 型较为罕见。该型细菌在血清学试验中与C 抗体反应阳性,与其他型抗体反应阴性。

1.2 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主要传染源是患有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包括带菌鸡和临床患病鸡。这些鸡可能通过鼻腔及眼结膜分泌物、唾液、呼吸道排泄物等释放病原体,将其带入环境中。传染性鼻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以及共用饮水设施等途径传播。当健康鸡与感染鸡接触,或者共享受污染的环境时,病原体可以通过嗜鸡副球菌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进入健康鸡体内。易感群体是各年龄品种的鸡,包括肉鸡、蛋鸡以及家庭或商业养殖的各种品种鸡。根据年龄,鸡的易感性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鸡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发病。鸡传染性鼻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在温暖湿润环境下更有利于传播,常见于多禽场、高密度饲养环境以及人员频繁接触的养殖场。春季和秋季是鸡传染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可能与气温变化、饲养环境湿度等因素有关。成功控制鸡传染性鼻炎的关键措施包括精确的诊断和监测、规范的养殖管理、合理用药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鼻炎的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从感染副鸡嗜血杆菌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段。一般来说,潜伏期为2~3 d,但也可能在1~7 d 范围内有所变异。感染初期,病原菌进入鸡的呼吸道和鼻腔等黏膜组织,在这个阶段,鸡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潜伏期结束后,鸡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流清液或脓液性鼻液、眼结膜充血、眼睛周围发白、打喷嚏、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等。鸡传染性鼻炎病程较短,一般持续4~7 d[1]。鸡传染性鼻炎常具有自限性,即鸡在病程结束后会逐渐康复。然而,鸡可能成为副嗜血杆菌的携带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持续分泌病原体,并对其他鸡只产生传染风险。

3 病理学变化

感染后,副鸡嗜血杆菌会引起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在病理组织学上,鼻腔黏膜常见充血、水肿和黏液积聚。黏液中可含有白细胞和细菌。鼻腔表面上皮有增生和脱落。病原菌也可侵犯眼结膜,导致结膜的炎症和充血。在病理组织学上,眼结膜常伴有充血、水肿和浆液性渗出。副鸡嗜血杆菌还可以向喉部蔓延,引起喉部黏膜的炎症。在病理组织学上,喉部黏膜常见充血、水肿和渗出物。部分病例中,感染可能扩展到下呼吸道,导致支气管黏膜炎症和渗出。病理组织学上呈现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4 实验室诊断

4.1 染色镜检

从病鸡的鼻腔分泌物、眼结膜分泌物等病变部位采集适量的病料样本。将病料样本涂布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形成薄膜。可用松香或其他固定方法将细菌固定在载玻片上。将制作好的涂片在自然空气中晾干或用微弱的温风吹干,避免过度加热导致菌体破损。用新制备的革兰氏染色工作液将涂片盖住,静置约1 min。用染色后用去离子水冲洗涂片,直至水澄清。将涂片在自然空气中晾干或用微弱的温风吹干。使用油镜检查涂片下的细菌形态。副鸡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长度约为1~2 μm,直径约为0.2 μm。在革兰氏染色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染成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染成红色或粉红色。若在涂片上观察到紫色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则可以判定样本中存在副鸡嗜血杆菌。

4.2 分离培养

从患有副鸡嗜血杆菌感染的病鸡的鼻腔分泌物、眼结膜分泌物等病变部位采集适量的样本。建议使用无菌采样棉签、吸管或专用采样器具进行采集。将采集的样本分别倒入含有适当培养基(如肉汤琼脂平板)的试管或培养皿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抗生素(如抗真菌或抗生物素类)来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将培养皿密封或覆盖并放置在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7 ℃)下进行培养。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嗜好厌氧菌,通常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在适当的培养时间后(一般为24~48 h),观察培养皿中是否出现菌落生长。副鸡嗜血杆菌形成的菌落通常是小而透明的,呈圆形或椭圆形。副鸡嗜血杆菌的菌落通常呈灰白色,边缘整齐。使用显微镜观察菌落下菌体的形态特征。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长度约为1~2 μm,直径约为0.2 μm,并且常以单个或成对排列,也可形成短链状[2]。

5 防治措施

5.1 治疗措施

对于传染性鼻炎应该本着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治疗之前要根据养殖管理水平,发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进行综合考量,并且恢复健康的鸡群,不能够与未发病的鸡群混合养殖,应该一直养殖到出栏实行全部出来销售,这样能够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防范未感染的鸡群再次受到病原体。患病鸡群的饲料当中可以添加0.05%的磺胺喹噁啉二甲氧苄啶预混剂,2 次/d,连续使用4 d,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0 d 内所产的蛋不可供人食用。另外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针对存在鼻炎和眼睛发炎的患病病例,可以使用2%的硼酸水进行冲洗,必要时可以将肿胀的眼睑切开去除凝集物,然后滴入硼酸水,或者滴入青霉素眼药水。根据鸡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可将鸡传染性鼻炎分为风寒型、湿热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风寒型鸡传染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鸡体寒冷、呼吸困难、打喷嚏、鼻涕清稀等症状。中医治疗可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使用温热的药物,并通过温补养肺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选择使用生麻黄、杏仁各10 g,桂枝9 g,炙甘草6 g,研磨成粉末之后,按照每只鸡每次使用1 g,添加到饲料当中,1 次/d,连续使用5 d。在该中药处方当中麻黄苦辛性温、祛风散寒为君药,桂枝作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杏仁降利肺气,属于佐药,炙甘草能够调合诸药,通过科学配伍具有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的效果。湿热型鸡传染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鸡体发热、鼻流黄色或黏稠的鼻涕、喉咙红肿等症状。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使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中药,并通过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推荐使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20 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9 g,桔梗、射干各6 g,生甘草4 g,研磨成粉末,按照每只鸡0.8~1 g,添加到饲料当中,1 次/d,连续使用3 d。该中药组方当中,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为主药,辅以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桔梗、射干清咽利喉,生甘草调和诸药,对缓解湿热型鸡传染性鼻气管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5.2 预防措施

为预防传染性鼻炎的发生流行,应该注重做好圈舍的卫生和科学养殖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禽舍,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饮水器、饲料器等设备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选择健康的育种鸡种进行饲养,确保充足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粗饲料和污染的饲料,减少饲料浪费,防止饥饿和压力。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在冬季提供适当的加热设备,确保鸡群的健康和抵抗力。及时发现感染鸡只,将其隔离并进行治疗,避免病毒的传播。进入禽舍前要做好物体、工具等的消毒处理,避免带入病毒。根据兽医指导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3]。推荐使用鸡传染性鼻炎(A 型、C 型)二价灭活疫苗,每份含有10 亿以上的菌数,在雏鸡40~45 日龄首次免疫接种,颈部或者腿部肌肉注射,90~100 日龄进行第2 次免疫接种,2~3 周之后即可产生免疫力。另外还需要持续加强免疫跟踪监测,掌握鸡群的抗体水平,对于抗体不达标的鸡群要及时进行补充免疫接种。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鸡传染性鼻炎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期间,养殖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实际发病情况科学防范,一方面要加强患病鸡群的针对性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要构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将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尽量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鸡的整体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眼结膜嗜血革兰氏
少妇突变“泪美人”竟是眼结膜淋巴瘤作怪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Risk Assess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s Along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North Indian Ocean on the Basis of a Weighted Bayesian Network
羊发烧、尿发红、眼结膜发黄该咋办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动物几种眼结膜的检查方法与相关疾病的诊断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