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新生儿假性醛固酮减少症一例

2023-12-11 03:12赵婉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醛固酮外显子孕酮

赵婉君, 张 娟

作者单位:100730 北京,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新生儿科(赵婉君);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张 娟)

1 病例介绍

患儿,女,因“呼吸困难10 min”于2021年5月7日收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系第2胎第2产,胎龄32+4周,试管婴儿,因“双胎妊娠、母亲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娩出,无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出生体重1 740 g。父母体健,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双胎之大男,体重1 560 g,无特殊并发症。患儿入院查体无异常,经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后第9天达全肠内喂养。生后13 d时监测血钠(128 mmol/L)、血氯(94 mmol/L)明显低于正常值,血钾(6.28 mmol/L)明显高于正常值(见图1),同期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pH 7.30,BE-7 mmol/L)。甲状腺功能无异常,肝肾功能、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内,腹部超声提示双肾未见异常,头颅超声未见异常。应用沙丁胺醇雾化促进钾离子排出,静脉补钠治疗[3 mmol/(kg·d)]。患儿出生后14~23 d监测血钠低,波动在119.9~124.0 mmol/L;血钾偏高,波动在4.86~5.84 mmol/L,继续增加补钠量[静脉及口服共合6 mmol/(kg·d)]后,监测血钠波动在129~132 mmol/L。患儿于出生后16 d内分泌激素检查示:晨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29.6 pg/ml正常;皮质醇(5.6 μg/dl)正常;17-羟孕酮(996 ng/dl)升高(参考范围26~568 ng/dl);睾酮(<0.69 nmol/L)正常,雄烯二酮(13.8 nmol/L)偏高(参考范围2.2~4.2 nmol/L)。生后20 d肾素活性[>12 ng/(ml·h)]升高[参考范围3~6 ng/(ml·h)],血管紧张素Ⅱ(>800 pg/ml)升高,醛固酮(1 859.9 pg/ml)升高(参考范围190~1 410 pg/ml)。生后29 d ACTH激发试验:静脉给予ACTH 0.25 mg/m2,17-羟孕酮(基础值)431 ng/dl,30 min值2 467 ng/dl,60 min值1 460 ng/dl。根据患儿存在的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且雄激素水平偏高,ACTH激发试验值为1 000~10 000 ng/dl,临床初步诊断为不典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并应用氢化可的松[10 mg/(m2·d)]口服治疗。采集患儿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结果提示患儿外周血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基因拷贝数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测结果提示4q31.23位置(chr4:148968002-149035453)存在杂合缺失,变异区域涵盖基因包括NR3C2基因8~9号外显子缺失。NR3C2基因突变引起可编码的盐皮质激素受体失活,造成醛固酮抵抗,从而出现失盐症状。该区域缺失变异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尚未见报道。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基因测序结果,修正诊断为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pseudohypoaldosteronism typeⅠ,PHAⅠ),予停用氢化可的松,继续口服生理盐水补钠治疗至4月龄时监测血清钠持续在正常范围。患儿11月龄时监测体重8 kg,身长72 cm,均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10百分位。

图1 患儿血钠、血钾值变化折线图

2 讨论

2.1本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血醛固酮及肾素水平升高,但监测雄激素值及17-羟孕酮值轻度升高,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持续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至4月龄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PHAⅠ。

2.2PHA是新生儿或婴儿期盐皮质激素受体失活,细胞内醛固酮信号通路障碍,出现低钠血症、高钾血症、高醛固酮血症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疾病[1],最早由Cheek和Perry[2]于1958年报道。PHA患儿早期生化检测常难以与CAH进行区分,临床上易误诊、误治。CA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所需酶缺陷,继而引起皮质醇激素合成不足,进而引起前体物质分泌过多继发高雄激素血症的症候群。因新生儿酶缺乏程度差异较大,故临床代谢紊乱及疾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也较大,尤其是不典型CAH患儿,根据17-羟孕酮值诊断具有不确定性[3]。一项研究显示,胎龄、体重及采样时间可影响患儿17-羟孕酮值,胎龄32~36周,生后超过7 d早产儿17-羟孕酮(基础值)截点为1 206 ng/dl[4]。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肾上腺的发育不成熟,21-羟化酶、11-羟化酶延迟表达,17-羟孕酮浓度常常偏高,导致假阳性结果。本例患儿为早产儿,雄激素及17-羟孕酮值偏高导致误诊为CAH。临床上患儿无明显色素沉着或男性化表现等符合CAH的临床表征,临床医师应更关注患儿升高的醛固酮及肾素值。PHA患者血清醛固酮及肾素水平会明显升高[5]。CAH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借此也可进一步鉴别PHA和CHA。PHA除了明显的高醛固酮血症外,也有研究提出可应用肾小管钾离子浓度梯度(transtubular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gradient,TTKG)来反映潜在的盐皮质抵抗或缺乏,通过测定血/尿钾浓度和渗透压比值来计算。正常喂养下,TTKG通常为8~9,低TTKG值提示可能存在醛固酮抵抗或减少[6]。当患儿出现严重的失盐表现时,临床医师需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多种激素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有无性别、胎龄、日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基因诊断十分重要。

2.3本例患儿通过基因检测证实存在NR3C2基因8~9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人类盐皮质激素受体由NR3C2基因编码,位于4q31.1与4q31.2之间,包括10个外显子,其中外显子8和外显子9的第一部分编码配体结合结构域[7]。Geller等[8]在1998年报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PHAⅠ是由NR3C2基因突变引起编码的盐皮质激素受体失活,从而造成醛固酮结合障碍,钠通道表达减少。本病罕见,据英国一项数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66 000[9]。近年来,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报道了60余种NR3C2基因的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缺失、插入及大片段的缺失[10],大多是不同的单核苷酸变异,像本例患儿的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报道较少。本病临床上仅表现为肾小管对醛固酮抵抗,亦称为肾性PHAⅠ,病情相对较轻,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症状出现在新生儿期常有耗盐表现,可伴有生长发育迟缓,随年龄增长,通常能够在3岁前停止治疗,长期并发症较少,在成人期甚至无明显症状出现。但也有研究报道本病与新生儿期高病死率有关[11-12]。本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发生严重电解质紊乱,经积极对症治疗,4月龄时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期随访至11月龄达正常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本例不足之处是未能进一步验证其父母基因以证实其遗传方式。

综上,本例患儿在新生儿期出现不明原因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通过基因诊断发现了NR3C2基因新型缺失变异,确诊为罕见的PHAⅠ。笔者进行了与CAH的鉴别,拓宽了与PHA相关基因突变的遗传谱,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醛固酮外显子孕酮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AAV9-Jumonji对慢性心力衰竭犬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影响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浅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肾上腺醛固酮瘤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腹腔血与静脉血β-HCG与孕酮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
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探讨
人类组成型和可变外显子的密码子偏性及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