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2023-12-11 10:52郭洁丽孙汇慧邢秀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脓腔火针乳腺炎

郑 爽,于 恬,王 巍,郭洁丽,孙汇慧,邢秀玲

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共识,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会都建议,婴儿在出生后前6 个月采用纯母乳喂养[1]。全球0~6 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3%[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9 年的一份报告,中国0~6 个月的婴儿中,只有29.2%是纯母乳喂养[3]。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4]。研究报告称,大约10%患有乳腺炎的女性停止了母乳喂养[5-6]。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产后疾病,发生率为33%[7],患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红肿、压痛、乳汁排出不良。随着病情发展,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大约11%的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乳房脓肿。一些患者可能会通过皮肤排出脓液,并形成溃疡,许多哺乳期妇女就会停止母乳喂养[8]。因此对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需要尽早治疗。西医治疗多采用广谱抗生素或脓肿穿刺引流术等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9]。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乳痈”范畴,患者乳汁淤积日久,则乳络阻塞结块,加之情志不畅,阳明胃热壅盛,热毒邪气侵入乳孔,郁而化热,正虚邪恋,乳络闭阻不通成痈,治疗上以“托毒消痈”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通过中医外治法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9 月—2022 年10 月于我院住院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18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10]诊断标准;2)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1]中乳痈成脓期胃热壅盛辨证标准:乳房肿痛,疮口脓水,皮肤灼热,溲赤便秘,周身疼痛,舌红苔黄,脉数;3)年龄22~40 岁。排除标准:1)乳腺癌、乳痛症、湿疹样癌等其他乳腺疾病;2)选择行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或既往行乳房相关手术;3)合并败血病、乳瘘、窦道等重症疾病;4)肝肾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重度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5)乳房皮肤病变或皮肤过敏;乳痈未成脓。剔除及脱落标准:1)治疗过程晕针等退出治疗或治疗过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未按时完成治疗方案;3)未能规律服用汤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 例。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剔除脱落现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托毒消痈汤及引流治疗,托毒消痈汤方:皂角刺30 g,全瓜篓20 g,蒲公英、牛蒡子、王不留行、青皮、浙贝母各15 g,桔梗、丝瓜络、漏芦、郁金各10 g。若患者肿块较韧,给予莪术、牡蛎各15 g;若患者便秘,给予莱菔子、厚朴各12 g;若口渴难忍,加用天花粉20 g。水煎服400 mL,每天1 剂,分早、晚两次,饭后各温服200 mL,服用1周。引流治疗方法:选择脓肿波动最明显的地方,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以乳头为中心,做放射状排列切口,打开脓腔之间的分隔,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个切口进行对口引流,伤口不能缝合。需要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的纱条,术后定期换药,直到伤口愈合。

1.2.2 观察组 给予托毒消痈汤及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治疗,托毒消痈汤组方同上。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操作步骤:1) 患者采用侧卧位或平卧位,依据B超结果进行定位;2)患侧乳房采用碘伏消毒并进行铺巾操作,用选用利多卡因对火针的进针点处进行局麻;3)进针点应选在脓肿明显波动的低垂部位以利引流,左手顺脓腔方向提取乳房,右手持针具。脓腔小而表浅者选用2 mm×40 mm 针;脓腔大而深者选用4 mm×85 mm 的粗针。要直刺脓肿中部,针体需加热至红透发亮时才可进针乳房定位,针尖应进入脓腔0.5~1 cm;4)患者乳房脓腔小而浅者,针刺速度易快,快速进针且不转针、不留针。对患者乳房脓腔大而深者,需快速进针后还需将针体转动180°并稍停片刻,然后退针;5)脓肿经火针刺烙形成了光滑的洞式烙口,拔出火针后脓液可排出。术者可用手揉抓脓腔壁,使脓液尽量排出。术后置入提脓药捻引流。乳腺红肿处用冰硝散外敷以清热消炎;6)术后第1 周,每天排脓并置换引流条1 次。换药时使用探针引导,尽可能将各个脓腔里脓液引流,直到脓尽为度,可予蝶形胶布牵拉引流收口。两组观察周期为治疗后1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依据参考文献[12-13]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总积分较前减少≥75%,排乳基本通畅,脓腔融合,无脓液流出;有效: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总积分较前减少50%~75%,排乳部分通畅,脓腔面积缩小且无脓液流出;无效: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总积分较前减少不足50%,排乳不畅且脓腔脓液流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3.2 乳痈体征量化评分 依据相关参考文献[12]制定评分,乳房疼痛评分:依据无、触压痛、阵发性自发痛、持续性自发痛分别计分0、3、6、9 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依据无、1 个、2 个、3 个及以上分别计分0、3、6、9 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依据无、<3 cm、3~6 cm、>6 cm 分别计分0、3、6、9 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依据无、<3 cm、3~6 cm、>6 cm 分别计分0、3、6、9 分。

1.3.3 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10 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

1.3.4 预后情况 随访3 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停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乳痈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块数目评分、乳房肿块大小评分、乳房皮肤发红范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乳痈体征量化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数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2.4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2.5 预后情况 随访3 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08%(3/59),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6.95%(1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 <0.05);观察组停乳率为8.47%(5/59),显著低于对照组停乳率22.03%(1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 <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乳痈”范畴,患者乳汁淤积日久则乳络阻塞结块,加之情志不畅,阳明胃热壅盛,热毒邪气侵入乳孔,郁而化热,正虚邪恋,乳络闭阻不通成痈,治疗上以“托毒消痈”为治疗原则。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乳腺炎临床报道较多,临床疗效显著[14-16]。本研究选用托毒消痈汤治疗,方中皂角刺消肿排脓、通经透脓,直达乳痈病机,为君药。蒲公英、牛蒡子清热解毒,改善阳明热盛病机,同时蒲公英还可消痈散结,为治疗乳痈要药;王不留行、丝瓜络、漏芦通乳消肿,促进乳汁下行,二者共为臣药。热邪壅盛久则灼津成痰,佐以全瓜蒌、青皮化痰散结,浙贝母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助君、臣增加药力,桔梗排脓并引药上行,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疏通筋络,改善乳痛,促进乳汁下行。全方清热解毒、消痈通乳,改善乳房疼痛,减小乳房的发红范围。药理学研究发现,皂角刺中的槲皮素及咖啡酸成分可有效抑制多种耐药菌发挥抗炎作用[17]。蒲公英中的多糖及黄酮类成分可以抑制环氧合酶表达,抑制肉芽肿生长,发挥抗炎作用[18]。王不留行有效成分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抑制脂质氧化反应,发挥抗炎作用[19]。从药理学角度证实托毒消痈汤抗炎的有效性。

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是治疗乳痈特色的中医外治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切口开大,其以针代刀,创伤更小,更为简、廉。火针以火热流窜经络,疏通络脉、祛腐排脓;火针透刺可使乳房脓腔内壁产生焦痂,形成内壁光滑的圆形通道,促脓排出,配以提脓药捻引流,发挥“开户逐寇”之功。火针洞式烙口排脓法在临床上已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林毅教授[20]采用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显著,通过治疗可有效透脓外出、腐祛肌生,最终减轻乳汁对乳腺的压力,同时不影响患者继续哺乳,乳房无变形、无疤痕,预后较好。

火针洞式烙口排脓为中医特色外治方法[21],采用火针洞式烙口排脓,发挥火针温经通络、益气活血、祛腐透脓的治疗作用,降低局部红肿热痛,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疗效显著。通过火针治疗,达到“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的功效,火针通过高温作用于乳房脓肿处,起到了局部抗炎的作用。接受火针治疗后,乳房肿块数目、肿块大小、乳房疼痛等不适感会立即减轻。火针可以调节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等炎症因子,通过疏通经络,祛邪外出,达到治疗目的。火针洞式烙口排脓可以发挥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其复发率和停乳率显著降低,临床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更高。

综上,火针洞式烙口排脓联合托毒消痈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乳痛体征量化评分,同时,还可以降低炎症因子、复发率和停乳率。

猜你喜欢
脓腔火针乳腺炎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神奇的火针疗法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介入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