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丸联合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乳腺增生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

2023-12-11 10:52邵海洋金根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丸健脾乳房

邵海洋,金根标

乳腺增生作为一类以乳腺组织在形态、结构、数量上发生病理性改变的疾病,发病率居乳腺类疾病首位,可见乳房胀痛或结块、月经不调等病症,更甚者诱发癌变,危及生命[1-2]。激素调节是目前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方案,但激素类药物并发症多,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可能导致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不利于患者的安全治疗[3-4]。乳腺增生作为现代医学名词在中医学古籍中并无记载,但其病症类型与中医学中的“乳癖”尤为相似。《外科正宗》载“乳癖乃乳肿结核,形如丸卵,或坠垂作痛,或不作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指出乳癖患者乳房存在丸卵状、核状硬结,且可伴有疼痛等,与乳腺增生的病理表现相似[5-6]。中医诊疗中乳腺增生者以痰瘀互结证尤为常见,认为是脾虚失调所致,可尝试化痰理气、活血消痈兼健脾除湿之方[7-8]。小金丸以地龙、木鳖子等中药入剂,具有软坚散结、活血止痛之效,而化痰理气、健脾除湿的作用甚微[9]。笔者裁化《类证治裁-八卷》中消风化痰丸并结合乳腺增生病症加减方剂自拟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乳腺增生效果显著,具有化痰理气、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健脾除湿的功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7 月—2022 年7 月于我院就诊的76 例乳腺增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10]中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中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纳入标准:1)符合乳腺增生的中西医诊断;2)年龄>18岁;3)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中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主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痰涎、好郁易怒、胸脘满闷,次证: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舌苔白腻、舌质暗红伴或不伴有瘀斑、脉沉滑或短滑;4)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女性;2)合并乳腺炎;3)合并恶性肿瘤;4)精神病;5)肝肾功能衰竭;6)乳房外部严重感染;7)对本研究药物或相关成分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76 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8 例和对照组38 例,两组病程、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受试者入院后均予以饮食指导,减少油腻性食物的摄入;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作息指导,保证早睡。同时口服他莫昔芬片(批号:18022511,国药准字:H32021472,扬子江药业)10 mg/次,2 次/d,维持治疗6 周。

1.2.1 对照组 予以口服小金丸(国药准字:Z51021071,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治疗,1.2 g/次,2次/d,经期停药,维持治疗6 周后评估疗效。

1.2.2 观察组 口服小金丸联合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小金丸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祛瘀化痰消症汤方剂:莪术、鸡内金、香附、茯苓、三棱、陈皮、半夏各18 g;丹参、苍术、当归各9 g;牛膝6 g。诸剂混匀,加水1 500 mL 煎煮,汲取一煎二煎药液,加热浓缩至500 mL,早晚分服各250 mL,1 剂/d,维持治疗6 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 治疗6 周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中医病证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中医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1.3.2 性激素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6 周后,于月经后第3 天分别抽取患者肘静脉血4 mL,加入离心机以3 000 r/min 离心12 min 后,取上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 和孕酮(progesterone,P) 水平。均采用美国Roche 公司试剂盒检测。

1.3.3 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乳房血流阻力指数、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大血流速度。

1.3.4 记录受试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估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评估疗效。显效:治疗6 周后,中医证候积分降幅>75%,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幅>25%~≤75%,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幅≤25%,乳房胀痛、乳房肿块等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主证、次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性激素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RL、E2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P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性激素指标比较

2.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流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最小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 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6。

表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7。

表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和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女性体质的特殊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13-1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药物干预、乳房血液不畅、饮食结构不合理、情志失调等均是刺激乳腺增生发病的原因,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15-16]。早期研究中部分学者尝试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乳腺增生,但疗效往往难以达到临床预期[17-18]。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认为,乳腺增生当属中医学“乳癖”“乳肿结核”之列,《中藏经》载“癖者,痞也。痞者,气机不畅,胀满疼痛”;《医宗必读》载“癖者,癖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诸病源候论》载“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时而痛事也”,指出乳癖的病理表现与乳腺增生尤为一致,故将其归入中医学“乳癖”范畴[19]。

中医理论中认为乳腺增生的病机当由肝气不舒、脾虚水滞所致,《圣济总录》载“妇人以冲任为本,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客,气壅不散,结聚乳尖,或硬或肿,疼痛有核”;《疡科大全》载“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均指出乳腺增生的病机与冲任不和、肝气不舒、肝郁气结、脾失健运等密切相关[20-21]。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为疏泄调志之脏器,血运不畅乃血瘀之证;脾又为生痰之源,肺为藏痰之器,脾失运化致使水液失于布散,水湿内停而聚湿成痰,乃为痰浊之证。痰浊血瘀,互相促进,诱导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的发病。肝血不足、脾失健运,致使经脉血流不充盈,下行为经,上行为乳,正是乳腺增生的病机病理。中医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以四诊合参为诊疗基础,主张治疗乳房肿痛、痰瘀互结的同时兼施健脾除湿、补肝益气之法[22]。小金丸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制乳香、制没药、醋炒五灵脂、酒当归、地龙、香墨等入剂,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的功效,但单一用药疗效有限。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遵循相须、相反、相恶、相杀、相畏、相使等中药配伍原则,结合己身中医诊疗的临床经验,裁化古方消风化痰丸,加香附、茯苓等入剂,发挥化痰理气、健脾渗湿、疏肝解郁的功效,方剂中莪术旨在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养心安神;香附旨在疏肝解郁、行气宽中、止痛调经;茯苓旨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三棱旨在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与莪术相须为用,可强化祛瘀散结、止痛消肿的功效;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丹参可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养血安神;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当归可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鸡内金旨在健脾健胃、补肾益气;牛膝可逐瘀通经、补肝益肾,诸剂合用,共同发挥化痰理气、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健脾除湿、补益肝肾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疗效、中医证候、乳房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小金丸联合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调节乳房血流动力学,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23-24],莪术中含有的莪术醇及三棱中含有的黄酮类等成分,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氧自由基均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祛除瘀血。潘少斌等[25]研究发现香附提取物中总黄酮对降低血脂、调节氧化应激紊乱均有促进作用。PRL 是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组织发育增长、激活并维持泌乳的作用,同时可调控促黄体生成素等性激素;E2 是黄体和卵巢滤泡生成的雌激素;P 是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常在乳溢综合征中表现出下降趋势,三者均可直接或间接反映乳腺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RL、E2 低于对照组,P 高于对照组,表明小金丸联合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祛瘀化痰消症汤具有逐瘀通经、活血理气等作用有关。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各医院及中药房均可见自动煎药机,虽有助于提升中药汤剂的煎煮效率、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但与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文火、武火等火焰控制强度及浸泡、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过程虽非背道而驰,但也绝非并行不悖,仍是后续研究中评估中药药性的分析重点。此外《外科真诠》对乳癖的治疗中提及“年少气盛、患一二载者……可消散。老年气衰,患经数载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遮乳岩之变”,由于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青中年女性,后续研究中针对纳入患者的年限选取,仍需进一步完善。整体分析,中医药方剂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是多成分、多靶点联合作用,疗效及安全性颇为理想,且随着中医药在乳腺增生治疗中的应用,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中医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小金丸联合祛瘀化痰消症汤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改善中医症状,调节乳房血流动力学,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金丸健脾乳房
杨云中
说说三个“金丸”的功效和特点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长着乳房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