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外固定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23-12-11 10:52周海琪蔡一慧赵艳华颜夏卫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腕管支具腕关节

周海琪,蔡一慧,赵艳华,颜夏卫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为周围神经卡压疾病之一,严重者其皮肤血管可发生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CTS 的治疗策略以抗炎、改善循环、修复神经功能为主,病情严重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轻、中度患者以药物、物理类保守治疗为主[2]。在药物治疗中,复方倍他米松具有抗炎、抗风湿、抗过敏等作用,在以往研究中显示,复方倍他米松在多种骨关节疾病、皮肤病中均获得可观的治疗效果,也可改善CTS 患者临床症状[3]。甲钴胺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属于神经营养药物,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保护神经功能[4]。实际上CTS 发生和腕管内部压力增加有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支具支持,物理改善腕关节功能[5]。为提高CTS 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腕关节外固定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治疗CTS 的临床疗效,了解物理联合药物治疗在CTS 中的治疗效果,以期为CTS 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 年1 月—2020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1 例CTS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6]及CTS 电生理诊断标准[7];2)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相关资料完整;4)腕远侧的阶段正中部神经感觉运转传导存在异常;5)无手术指征,自愿选择保守治疗;6)Phalen 征/Tinel 征阳性。排除标准:1)资料缺失;2)合并拇对掌受限、大鱼际肌萎缩等严重症状或重度卡压;3)合并恶性肿瘤、重度骨质疏松、感染性等疾病者;4)相关治疗药物过敏者;5)合并外伤性桡骨畸形;6) 近1 月内有使用激素治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TBIH-2022-007)。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 组(支具+复方倍他米松)52 例、B 组(支具+甲钴胺)68 例,C 组(支具+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81 例,3 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3 组均由专业技术人员将腕关节外固定支具(机械上产备案号:20150124,型号M,衡水滨湖新区恒建医疗器材厂)佩戴在患者的患肢处,监督患者24 h 坚持使用,注射药物治疗时取下,注射完毕后继续佩戴。佩戴方式见图1。

图1 腕关节外固定支具佩戴示意图

A 组采用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册证号J20140160,规格:1 mL)注射。注射前准备:患者将患肢肘前屈,前壁后旋,将腕臂置于垫枕上,以大鱼际纹与远侧腕横纹交点为穿刺点,首先将局部皮肤消毒,随后进行穿刺,穿刺时针尖指向远侧与皮肤35°~45°方向进针,进针1.5~2.0 cm 时注入混合液。在注入后感觉有触电或注射药物时阻力过大,需要将针稍退或转换更佳注射角度,避免将药物注射到正中神经内,引起神经变性。7 d 后症状无改善者需要加注1 次,最多注射3 次,第1 次治疗时阻滞正确但无效果无需重复阻滞。

B 组采用支具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74048,规格:1 mL,中国卫材药业有限公司)。用法:0.5 mg 肌内注射,1 次/d。

C 组采用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注射方式和用法同A、B 组。3 组均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临床疗效 治疗3 周后进行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手指麻木、肿胀、关节疼痛等)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与健侧稍存在差异为显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功能活动与治疗前无差异为无效[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3.2 电生理指标改变情况 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均使用肌电图仪(日本光电公司)进行检测,患者需在无干扰状态下呈仰卧状态,肌肉放松进行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肌肉动作电位(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latency of median nerve terminal motor,DM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

1.3.3 疼痛情况及症状缓解时间 疼痛情况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pain simulation score,VAS)[8]表进行主观评价,评分为0~10 分,疼痛情况与得分呈正比。由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缓解时间点为疼痛可耐受)及麻木缓解时间(缓解时间点为麻木症状不影响正常活动)[9]。

1.3.4 Boston 腕管问卷调查评分(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TCQ)、生活质量 BTCQ 包含症状严重程度和功能状态两个维度,得分越低,代表患者手功能影响越小[10]。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health survey summary form,SF-36)进行评估[11],共有36 个条目,共评价9 个方面,所有条目可分为2 个综合向量,为生理综合向量(physiological vector,PCS)、 心 理 综 合 向 量(comprehensive psychology,MCS),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3.5 不良反应 记录呕吐、恶心、色素沉淀、皮肤萎缩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间比较为方差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C 组总有效率为97.53%,明显高于A 组(76.92%)、B 组(72.06%)(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电生理指标改变情况 治疗后3 组电生理指标均明显改善,SCV、MCV、CMAP 值均升高,DML值均降低,而C 组SCV、MCV、CMAP 值均高于A、B 组,DML 值低于A、B 组(P <0.05),A、B 组治疗后电生理指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3。

表3 3 组电生理指标改变情况比较

2.3 疼痛情况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后3 组VAS 评分均降低,而C 组明显低于A、B 组(P <0.05);C 组疼痛及麻木缓解时间也明显短于A、B 组(P <0.05);A、B 组治疗后疼痛及麻木缓解时间、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疼痛情况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4 BTCQ、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3 组BTCQ 均降低,PCS、MCS 评分上升,而C 组BTCQ 明显低于A、B 组,PCS、MCS 评分则高于A、B 组(P <0.05);A、B 组治疗后BTCQ、PCS、MCS 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5。注: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b与A组比较,P <0.05;c与B组比较,P <0.05

表5 3 组患者BTCQ、生活质量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A 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92%、B 组为2.94%、C 组为4.93%,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6。

表6 3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腕关节外固定支具、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治疗原理 在临床中发现,CTS 患者临床症状在腕部得到休息时有所缓解,活动时加剧,根据这一现象,本研究发现新的治疗方向,即在治疗时可设计腕管外固定支具,将腕部固定,可减少腕管压力,腕关节处于中立位时,腕管内压力最低,可以避免加重正中神经卡压和缺血症状[12]。在以往研究中也证实,使用腕管外固定支具辅助CTS 治疗效果佳[13]。复方倍他米松作为具有低溶性及高溶解性倍他米松脂类所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在注入后,可溶性的倍他米松磷酸钠可被机体快速吸收,其中的微溶二丙酸倍他米松则会存储在机体内被逐渐吸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维持治疗效果的目的[14-15]。在以往研究中也指出,复方倍他米松具有长效、速效、强效的优点,对毛细血管增生有抑制作用,减少纤维细胞间质形成[16]。甲钴铵是在维生素B12 基础上所研发的新型营养神经药物,无需经肝脏代谢,在血浆及脑脊液中可保持高浓度,可有效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使髓鞘形成从而修复神经[17]。

3.2 腕关节外固定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治疗效果 有研究指出,在CTS 治疗中使用甲钴胺注射治疗,可改善腕部正中神经的电生理情况,缓解病情进展[18]。在本研究中可知,3 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以C 组联合治疗后临床疗效更佳,提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再加上腕管外固定支具作为辅助,即以物理手段可提高疗效,这也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19]。分析原因如下:在本研究中,使用的固定支具本体为聚乙烯条形板及尼龙粘贴带,支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长时间佩戴,可降低腕管内压力,维持腕关节于中立位,避免增加局部机械性压迫,改善患者局部炎症环境,防止正中神经进一步损伤;再加以药物治疗,可有效修复受损神经,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电生理检查为临床中评估CTS 治疗效果的常用手段,患者腕部正中神经的运动潜伏期延长,SCV 减慢、SNAP 波幅度降低,均是诊断CTS的指标[20]。在本研究经治疗后显示,3 组电生理检查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善,而相比A、B 组,C组治疗后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更明显,提示在治疗后3 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效果更佳,3 种方式的治疗对患者神经突触传导功能恢复,促进神经轴形成方面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 组麻木、疼痛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A、B 组,而VAS 评分也低于对照组,说明C 组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恢复,缓解患者疼痛。BCTQ 症状总评分为评估CTS 症状的有效量表,在本研究中可知,C 组治疗后BCTQ 症状总评分改善情况更佳,SF-36 评分也明显高于A、B 组,说明联合治疗可促进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纵向分析SF-36 量表可知,患者PCS、MCS 评分更高,分析C 组治疗效果更好,与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从而提升了治疗效果有关。对比不良反应可知,3 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差异,提示联合治疗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佳。

综上所述,腕关节外固定支具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甲钴胺治疗腕管综合征,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腕管支具腕关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掌区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54例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